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组织工作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点上论文,新发展论文,组织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重要判断。省八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我省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推进组织工作的时代背景,是谋划组织工作的基本方位。立足新的起点,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考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组织工作的新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统领组织工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在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短短八十多年的时间里,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组织工作,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努力把组织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联系,自觉运用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这样,组织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努力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06年各项工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作出了部署安排。省八届十一次全委会审议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新一年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确保这个大局,完成中心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好省八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要求上来,在深刻把握宏观形势、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的基础上,着重思考把握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比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能否实现这个要求,充分体现着我们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充分体现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充分体现着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对此,我们应当做出哪些努力?比如,着力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要求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等,组织部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牵头部门,如何落实好这些要求?比如,完善机制体制,涉及到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推进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涉及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织部门如何立足本职,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再比如,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提高干部处理复杂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如何进一步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转变干部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深入思考,准确把握,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找准组织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才能使组织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第三,必须以更高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更宽广的视野拓展思路,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落实,以更严格的标准检验组织工作。我省党建工作基础很好,省委和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省组织系统的同志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工作,无论是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还是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不少经验。这是我们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条件。但以更高的要求来审视,组织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与先进单位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工作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难点问题有待突破;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必须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的现象;必须以更严格的标准检验组织工作,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实践成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检验组织工作,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基于以上分析,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新一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顺利实现全省“十一五”规划,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对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开好头、起好步,扎实做好新一年的组织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做好2006年的组织工作,意义重大。要着重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要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为统领,按照中央、中组部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取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确保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点在农村。第一,要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按照省委提出的提高“六种能力”、实现“六个变化”的要求,明确开展活动的具体目标任务。第二,要突出农村党员特点,创新手段和方法,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分散性、流动性强,“冬闲不闲”的特点,改进学习方式方法。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个主渠道,为农村党员送上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学习“套餐”。特别是要利用春节前后人员相对集中这段时间,抓好集中学习、集中开展征求意见、开展谈心、党性分析、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工作。第三,要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坚持启动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坚持上下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增收、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改进基层干部作风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第四,要突出机制建设这个根本,重点健全保持农村党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等,在群众长期满意上下功夫。第五,要突出加强领导这个保证,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要防止和克服松懈情绪,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教育活动。巡回检查组、督导组、指导组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坚持“两不误、两促进”,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要高度重视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机关工委、国资委、高校工委等部门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要求,做出表率。
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继续搞好第二批教育活动“回头看”,着力抓好突出问题的解决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力求取得一批理论成果。
2、关于干部教育培训
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机构和干部院校主体班次的重要内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任务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抓好专题培训。继续搞好新任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出国培训。以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契机,狠抓制度建设,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3、关于领导班子建设
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严格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选拔配备和管理工作。2006年底全省乡镇将集中换届。各级要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党委换届的部署安排,高度重视,深入调研,超前考虑,精心组织,围绕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改进和完善考察办法,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要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认真做好省“两会”的组织筹备工作,指导各市开好人代会、政协会,确保圆满实现中央、省委的人事安排意见。继续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重视做好援藏援疆和选调生工作。围绕实施“双30”工程,做好挂职干部轮换工作,切实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充分发挥挂职干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的作用。
4、关于干部监督工作
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继续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和“11条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切实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注意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相关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办法。充分发挥“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作用,认真做好群众举报受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会同纪检机关认真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诫勉谈话、函询等工作。配合纪检机关和审计部门,认真做好巡视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5、关于人才队伍建设
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和科教兴鲁战略。要把握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好《“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形成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两个重点”:一是组织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在总结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再设置50至60个“泰山学者”岗位,既要注意用好我省的人才,还要放开视野,从省外、海外延揽高层次人才,打造我省人才工作的名牌工程。同时,探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省委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修订完善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探索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二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做好每年100名“山东省首席技师”的选拔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6、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把实施《公务员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公务员的登记、职务和级别确定、非领导职务设置、工资套改和参照管理等入轨运行工作,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办事。要认真研究实施《公务员法》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抓紧梳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使之衔接配套。二是推进“三个体系”建设。要着重在考核监督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改进经常性考察工作,力求更加科学、简便、务实、管用。认真做好省委管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2005年年度经常性考察工作。继续做好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规范完善工作,继续抓好“5+1”法规性文件及新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三是以转换用人机制、改革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四是根据中组部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一五”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
7、关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农村党建先进县和“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的考核指标进行适当调整,研究提出继续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措施和办法。与省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乡镇搞好配套改革,研究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村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城市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总结推广产业建支部、农村党员设岗评星、为民服务代理制、改革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等经验做法。认真做好即将下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和《党组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意见》。根据中央修订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意见。做好关心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8、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认真落实《关于充分整合资源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的意见》,努力构建多部门多单位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重点做好新的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继续抓好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的完善和拓展,争取今年上半年全省的街道(居委会)全部建成终端接收站点。要切实做好站点的管理使用工作,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研究解决站点“管学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关于老干部工作
抓好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大财政支持工作力度,推进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有效运转,切实落实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医药费。着力做好高龄期、高发病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改制重组以及关停破产国有企业离休干部工作。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把亲情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为老干部送温暖、办实事。加强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良好条件。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健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建设、培训教育和考核表彰“三项制度”,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以建言献策、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平台,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研究和指导,完善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体制,老干部局长原则上要由组织部副部长兼任,或由老干部局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重视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培养、交流和使用。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10、关于组织部门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组织部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素质、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巩固自身建设成果、建立组织部门党员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利契机。组织部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牵头部门,组织部门的教育活动作为第三批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搞得好不好,事关第三批的质量和成效,事关整个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事关组织部门的形象。各级组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努力做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效果更好”。要重点把握好“六个一”:一是受到一次教育,就是要使广大组工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科学理论的系统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新的提高。二是明确一个要求,就是组织部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努力落实体现到勤奋学习、政治坚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敬业进取、业务精湛,严谨细致、务实高效,平等待人、热情服务,清正廉洁、甘为人梯上。三是开展好一个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从思想、业务、作风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措施办法,做到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共同开展好活动。四是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坚持开门搞教育,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影响组工干部形象、影响组织工作的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确保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五是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就是建立组织部门党员保持先进性和推进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六是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两不误、两促进”。
要继续做好调查研究、组工通讯信息与宣传,信息化建设、信访、后勤服务等工作,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要继续发挥好《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等媒体的作用,搞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舆论宣传。
三、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努力把全省组织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面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面对组织部门的职责,面对日益繁重的任务,全省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加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大局下来谋划,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朝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目标来加强,按照“抓基础、抓重点、抓创新、抓制度、抓队伍、抓落实”的思路来推进,使组织工作更加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始终勤奋学习、永不满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实践证明,对于组织部门的同志来说,学习是基础,是一项基本功。提高从学习开始,差距也从学习拉开。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自我加压,持之以恒,努力在组织部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要勤奋读有字之书,切实加强政治理论、组工业务、现代科技、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要善于读无字之书,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取长补短,充实和提高自己。要坚持学以致用,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变化,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岗位工作要求,确定学习重点和方向,努力运用学习成果丰富头脑、提高能力,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2、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天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应当说,组织部的同志们绝大多数是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但个别同志也确实存在事业心和进取心不强,精神状态欠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的问题;存在标准不够高,要求不够严,甚至被动应付、平推平拥,水平一般、成效不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做好组织工作极为不利,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相去甚远。有几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一是态度至关重要。想干会干干好,想干是第一位的,不想干,会干也不干,干也干不好。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执著精神,没有干不好工作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劲头,工作就会敷衍了事,应付工事,无所事事。二是有作为才有地位。工作是干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威信和形象是干出来的。没有实干,就不可能有作为;没有作为,就不可能有地位。组织部门、组工干部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定要尽职尽责、勇于负责,一定要埋头苦干、务实肯干,不辜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期望。三是成绩代表过去。过去代替不了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一定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3、始终用心把握、用心体会,善于总结、善于提高。这是做好工作、提升水平的有效途径。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定要做有心人,把组织工作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想问题、做决策,一定要把工作研究透,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了解来龙去脉,了解发展趋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率和重复劳动;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了解情况的变化,及时改进和完善对策措施;要经常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从成功中积累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措施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举一反三,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4、始终坚持求实与创新相统一,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求实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求实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求实。创新出活力,创新出特色,创新出业绩,没有创新,工作就没有生机,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就是一句空话。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全省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选准创新的着力点,善于做好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工作结合的文章,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科学理念和现代手段,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管理成果和好的做法改进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创新的第一信号来自群众,创新的第一手资料来自基层,创新的第一灵感来自实践,创新的效果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定要把创新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把求实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动机、手段、目的和效果的统一。
5、始终注重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确保工作推进有序、运行高质高效。这方面,要把握好三条:一是组织部门无小事。组织部门的工作,涉及到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细致,考虑周到,慎之又慎。二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是整个工作运行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小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全局,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成效。要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三是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按照健全落实“三个体系”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组织部门的制度体系,使之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约束有力,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把组织部门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