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对华人权政策的协调_中美关系论文

美欧对华人权政策的协调_中美关系论文

美欧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的协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权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09)02-0033-37

2005年以来,受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考虑的刺激,美欧加强了在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的协调。2008年6月10日,美欧峰会发表声明,该声明在谈到中国时表示,“美欧为四川地震的受害者而向中国人民致以深切的慰问。承认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作用在不断增加,美欧将继续与中国维持建设性的接触,并鼓励中国在应对全球关切的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美欧对最近西藏的动乱感到担忧,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以防暴力进一步升级。美欧对中国最近作出的与达赖的代表进行会谈的决定表示欢迎。美欧鼓励双方尽早举行实质性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对话。美欧敦促中国采取实际步骤促使中国人民享有国际公认的人权。鼓励中国处理其糟糕的人权纪录。”①这是历年来美欧峰会发表的声明中首次提到中国并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因此,这一事实尤为值得关注。美欧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一致与分歧何在?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协调情况如何?美欧在人权问题上联手对中国施压意味着什么?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美欧关于中国人权的一致与分歧

自布什第二任期开始,美欧逐渐走出伊拉克战争的阴影,双方关系得到加强。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认为,“美欧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牢固、最全面、战略上最重要的伙伴关系。”②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主席科瑞格·肯尼迪指出,“近年来,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成了跨大西洋对话的主要议题。美欧关系不再只是双边关系,而是美欧如何应对全球挑战的问题。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成为影响美欧从欧亚至非洲的广大地区共同利益的主要因素。”③尽管美欧都认为促使中国日益融入国际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在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以及采取何种对华政策问题上,美欧之间的分歧仍很明显。美国关注中国崛起的外部态势,即其军力增长对美国在东亚安全利益的影响。因此,美国奉行接触与围堵相结合的对华政策。而欧盟则更关注中国的内部发展、变迁。因此,它主张与中国保持积极接触的政策。但是,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美欧的一致多于它们的分歧。

从一致性来看,美欧长期以来都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不满。双方都关注所谓政治犯和持不同政见者、中国的少数民族权利、宗教权利和言论自由等。欧洲,特别是英、德、荷兰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美国一样都关心(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④美欧都将与中国开展人权对话作为影响中国人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美人权对话始于1990年,到2002年12月双方一共举行了13次对话。2004年3月,美国无视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提交反华提案,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人权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中美人权对话被迫暂时中断。2008年5月24日至28日,中美第14次人权对话在北京举行,这是自2002年12月以来中美首次恢复人权对话。

中国与欧盟人权对话始于1996年。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与欧盟每半年举行一次人权对话。2008年5月15-16日,中国和欧盟第25次人权对话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市郊外的布尔多举行。与此同时,中欧还定期举办司法研讨会,邀请学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探讨与人权有关的法律问题。此外,中国还与欧盟成员国英、法、德等国开展双边人权对话。

从差异性来看,就人权的内涵而言,欧盟更倾向于承认,除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外,社会和经济权利也是重要的人权。在这一认识问题上,欧盟的立场与中国的接近。就关注的侧重点而言,除上述提到的美欧共同关注的问题之外,欧盟关注的重点还在于酷刑、滥用死刑、刑事审判程序、工作场所安全、性别歧视等问题。欧盟还敦促中国尽早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美国则更关注强制性流产和杀害女婴等。⑤就态度、手段而言,近年来,欧洲议会以及欧盟各成员国议会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指责声音很大,但欧盟的做法通常比较低调。欧盟强调民主、法治与善治三位一体。主张从高层对话和基层资助两个层面来影响中国社会的这三个方面。2005年,根据“人权小型项目计划”,欧盟拨款43.5万欧元用于资助在华工作的非政府组织,用于加强中国的市民社会,提高警察和执法部门对于人权的意识,以及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⑥而美国则惯于以咄咄逼人的姿态,采取公开的外交对抗手段,如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对中国发难。自1990年以来,美国多次牵头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议案”。在2004年4月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美国第11次提出“反华议案”,并且第11次遭到挫败。不仅如此,美国还在其发表的年度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我国政府后发制人,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连续发表年度《美国的人权记录》报告,对美国的指责予以回击。因此,在人权领域,中美之间的斗争可谓针锋相对。

尽管美欧在推动对华人权外交中存在差异,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正如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所说,“欧盟与美国都希望在世界范围内增加民主国家的数量。我们采取的方法、使用的语言可能不同。但是,人权、法治和善治与民主和自由携手同行。只要我们各自的战略是彼此促进的——它们的确如此——这种在推进民主过程中的多元性就是力量之源。”⑦显然,美欧在华推动人权外交上的一致性为它们的协调合作奠定了基础,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则表明了双方协调的必要性。

二、美欧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的协调

近年来,美欧不断拓展关于中国人权问题对话的渠道,加强双方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的协调。2007年美欧峰会政治进展报告指出,“在以往密切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在为推动全球和平、人权、民主和法治而应采取的具体行动方面达成了一致。我们与下述国家,如埃及、突尼斯、缅甸、柬埔寨、中国、泰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尼泊尔等进行频繁交流。我们相信,通过传递同样的政治信息,协调共同的行动,我们所作努力的效果会扩大。⑧

1.美欧关于中国人权政策协调的途径

“伯尔尼程序” “伯尔尼程序”(Bern Process)最初是由瑞士政府提议设立的,用来作为与中国进行人权对话的各国之间交流信息的渠道。2003-2004年度,美国参加了与中国开展人权对话的伙伴国“伯尔尼程序”第四届会议,交流有关人权策略以及民主、人权和法治项目等信息。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美国继续通过参与“伯尔尼程序”,与其他同中国就人权问题举行双边对话的政府交流有关人权策略以及民主、人权和法治计划等信息。目前,“伯尔尼程序”的成员国已经发展到了12个,它成为成员国之间交流信息、协调努力的一个平台。⑨

美欧“跨大西洋对话” 美欧“跨大西洋对话”(Transatlantic Dialogue on China)是美欧受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考虑的刺激而建立起来的以中国为议题的对话,其目的是协调美欧在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的立场。这一对话分为官方对话和非官方的2轨、1.5轨对话两大渠道。美欧官方战略对话每年举行两次,首次对话于2005年5月在布鲁塞尔举行。欧盟方面的代表由现任、前任、继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外交部负责东亚事务的高级官员组成,美国方面则由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夫·希尔为代表。⑩非官方的2轨、1.5轨对话美方参与者包括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室、亨利·史汀生中心等;欧洲方面的参与者包括德国国际安全事务研究所、德国对外关系理事会研究所等。这两个渠道关于中国的议题十分广泛,而人权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 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是美欧以中国议题为核心的又一个定期研讨机制。它每年举办两次研讨会,参与者为来自大西洋两岸的决策者、学者、新闻工作者、商业人士等。首次研讨会于2007年3月举办,会议集中讨论了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问题。该中国论坛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瑞典外交部、瑞典国际研究与高等教育合作基金会等。

此外,布鲁塞尔论坛年度会议也通常将中国列为议题之一。它是一个由美欧政界、学界、企业界领导人参与的高层论坛,旨在解决跨大西洋两岸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总起来看,近年来,美欧对于中国崛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它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协调也在不断深入,而中国人权则是双方密切协调的重点之一。

2.美欧关于中国人权政策协调的推动力

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变化以及西藏“3·14”事件等是美欧协调的主要推动力。具体地说,第一,美欧关系的变化。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浮出水面之际,正是美欧关系因伊拉克战争问题而变得紧张之时。2005年初,布什总统于其第二任期伊始就着力修复与传统欧洲盟友的关系,此举得到欧洲方面的积极回应,美欧关系因之由冷转暖,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也随之被搁置起来。但是,这一问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美欧意识到,在对待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它们之间的协调还很不够。于是,美欧“跨大西洋对话”应运而生。这一对话将美欧对于中国崛起的关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且以官方定期磋商机制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被纳入到这个对话机制之内,中国人权问题自然也被包括在其中。

第二,中欧关系的变化。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欧盟—中国:更密切的伙伴,扩大的责任”的对华政策文件。“欧中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也同时发表。该文件对中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开放市场,确保公平的市场竞争;减少并消除贸易和非关税壁垒;全面履行WTO义务;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更好地保护人权等。2006年底,欧盟理事会批准了这两份文件,并发表了自己的结论文件。该文件表示,欧盟承诺继续与中国发展“成熟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须是平衡、互惠和互利的。”它还表示“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严重忧虑,并对中国在某些人权领域的进展甚微深感遗憾。”(11)以这三份文件为标志,中欧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了。

第三,奥运会、西藏“3·14”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四年一度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育界的盛事,与政治无关。但是,奥运会一再地被政治化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64年东京奥运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都是典型的事例。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起,境内外各种势力就开始其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行动。进入2007年,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等都成为这些势力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砝码。2008年3月14日西藏事件发生后,境外特别是美欧的抵制势力推波助澜,抵制奥运圣火的传递。美国国会众议院和欧洲议会相继提出“涉藏反华议案”,就所谓“西藏问题”指责中国。一时间,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再次被置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这一切成为美欧协调对华人权政策的直接推动力。

3.美欧协调的限制、评估与前景

美欧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的协调有其深厚的基础和推动力,但是,它们的协调仍不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其一,美国惯于将自己的一套推动人权模式强加给对方,这种做法势必造成欧洲的反感,从而影响双方的协调。其二,“9·11”事件以来,布什政府忙于反恐战争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而欧盟自2005年以来陷入《欧盟宪法》危机之中,其主要成员国又面临着最高领导人更替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困扰。美欧的注意力因之受到了严重牵扯,从而影响了它们在包括中国人权在内的有关中国问题上的协调。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近来美国参与跨大西洋对话的都是些中等级别的官员”。(12)其三,欧盟还没有一个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其成员国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英、法、德等国的对华人权政策较北欧一些国家更显务实,欧盟国家对于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欧盟内部的分歧显然不利于美欧协调。其四,美欧之间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如在死刑问题上,美欧的分歧难以消除。“中情局黑狱”、“虐囚”丑闻等又给双方增添了新的严重的不和谐之音。在对中国人权的关注点上,美欧之间也存在差异。这都为美欧的协调设置了障碍。

美欧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协调的成效究竟如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美欧“跨大西洋对话”总体成效的评估。根据一些亲身参与美欧“跨大西洋对话”的美欧中国问题专家最近的判断,“美欧关于中国问题的分歧大大缩小了,这为跨大西洋在中国问题上的合作开启了希望之窗。”(13)这些专家认为美欧“跨大西洋对话”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前面提到的美欧在其峰会声明中首次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来看,它们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协调的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还应该看到,美欧这次一起站出来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也是受到了一些重大的、甚至是突发性的事件的刺激,如北京奥运会、西藏事件以及缅甸动乱等。可以说,在人权问题上,欧洲的有别于美国的渐进式做法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对于美欧“跨大西洋对话”的未来,曾有美国学者在2008年上半年感到担忧。(14)现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政府会更加重视对欧关系这一点从欧洲国家对其当选的热烈反应就可见一斑。排除了布什的因素,美欧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众所周知,美国民主党较之于共和党更加注重人权问题,在民主党掌控白宫和国会的情况下,人权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美国在对华关系中推动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的人权仍将是美欧协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双方的协调会进一步加强。

三、美欧在对华人权政策上协调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反应

在2007年4月布鲁塞尔论坛题为“跨大西洋应对中国的方法:政治、经济挑战”的研讨会上,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警告说,“中、美、欧都有义务尝试确保(现行国际)体系的运作不使任何一方感到受到了不良对待,以至于现代政治秩序做出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反应。”(15)美欧“跨大西洋对话”,特别是美欧在其峰会声明中公开联手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做法,就有使中国“感到受到了不良对待”的风险。中国对此作何反应对于中国处理对美、对欧关系至关重要。

1.美欧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的协调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美欧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协调对中国的影响问题,首先应着眼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的发展态势,因为人权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框架之内的问题。2005年11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时积极评价近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他指出,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中美在推进联合国改革、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防范和应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预防自然灾害、防控流行性疾病等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大的共同责任。中美在全球和亚太长期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现实需要。(16)中美关系囊括了广泛的议题,而且在众多议题上中美都具有共同利益。因此,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很难想象,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的影响。

中欧关系也一样。虽然2006年10月、12月欧盟委员会相继发表的三份对华工作文件措辞较为强硬,但是,中欧关系仍继续发展。2007年,2/3欧盟委员会委员、几十位欧洲议会议员和14个(欧盟)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了中国。在同年11月中欧领导人第10次会晤中,双方一致同意启动“中欧高层经贸对话”。(17)2008年,虽然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城市受阻,但是,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还是分别作出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决定。2008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参加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并且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了会晤。中欧领导人的频繁会晤表明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也标志着中欧关系正健康、稳定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也不太可能给中欧关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的影响。

毋庸讳言,美欧在对华人权问题上的协调直至联合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会给中国的外交带来更大的压力。具体到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中国进一步推动这个问题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2003年末、2004年初法德等一些欧盟国家推动对华军售解禁的前提之一就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已经显著改善”,而今欧盟与美国一道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这就意味着未来即便是欧盟继续推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它也将面临由于自己的表态而设置的障碍。因此,从人权与军售解禁挂钩的角度来看,美国占据了主动,而中国和欧盟都处于被动的位置。

2.中国应如何应对?

美欧共同的价值观、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以及北约是跨大西洋联盟的三大支柱。即便是在跨大西洋联盟因伊拉克战争而陷入危机之时,共同的价值观仍被视为美欧联盟关系继续维系的基础之一。在美欧关系较好的时期,共同的价值观更是一面象征着它们团结一致的旗帜。此次美欧在其峰会联合宣言中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再一次表明,中美、中欧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是长期的。因此,中国应坦然面对这样的现实,并冷静地做好准备。

敞开人权对话渠道是中美、中欧之间处理分歧的一个有效途径。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倡导对话,反对对抗,中美之间、中欧之间陆续建立起了人权对话渠道。人权对话是争论的舞台,也应当是沟通、了解与合作的平台。通过开展人权对话,中美、中欧之间可以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增加共识,缩小分歧。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因此,开展人权对话就是要取长补短,共同为人权的进步作出努力。

中国要在人权对话中争取主动,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12月,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在欧洲议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政府使上百万人口脱贫是中国人权所取得的“显著进步”。(18)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国政府会在关注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从根本上保障中国人的人权。中国政府的努力也必将为世人所承认,从而使中国在倡导人权、维护人权、保障人权方面处于主动地位。

毫无疑问,人权问题只是中美、中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中美、中欧关系分别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稳定、牢固的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是各方妥善处理分歧与矛盾的基本保障。因此,中国应继续为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中欧关系而努力。进入21世纪,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人类则面临着诸多全球性挑战: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组织跨国犯罪、贫富差距、环境变化、能源短缺、流行性疾病等。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这就为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的走向取决于他们在应对全球性挑战过程中合作的程度。目前,中美欧三方已经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展开了有效的合作。因此,有理由对未来的中美、中欧关系发展保持乐观。

收稿日期:2008-12-01

修改日期:2009-01-14

注释:

①"2008 EU-US Summit Declaration,10.06.2008",http://www.eu2008.si/en/News_and_Documents/Press_Releases/June/0610EU_USA_Declaration.html.

②"EU/US Relations",http://www.eurunion.org/eu/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category§ionid=7&id=29&Itemid=59.

③"The Cerm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Annual Report 2007",http://www.gmfus.org/doc/GMF_AR2007.pdf.

④David Shambaugh,"The New Strategic Triangle:US and European Reactions to China's Rise",http://www.twq.com/05summer/docs/05summer_shambaugh.pdf,p.10.

⑤David Shambaugh,"The New Strategic Triangle:US and European Reactions to China's Rise"; David Shambaugh and Gudrum Wacker(eds.),American and European Relations with China,http://swp-berlin.org/common/get_document.php?asset_id=5028.

⑥Bates Gill and Melissa Murphy,"China-Europe Relations: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 for the United States",http://www.csis.org/media/csis/events/080604_ gill_chinaeurope.pdf.

⑦Javier Solana,"Europe's Leading Role in the Spread of Democracy",Financial Times,14 March 2005.

⑧"2007 U.S.-EU Summit Political Progress Report",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7/04/20070430-9.html.

⑨David Shambaugh and Gudrum Wacker(eds.),American and European Relations with China,p.47,p.55.

⑩Willem Van Kemenade,"China-EU Issues 2005-2010:Commonalities,Limitation,Potential",http://www.willemvk.org/downloads/VanKemenadeChina-EU-Issues-2005-2010.pdf,p.9.

(11)Bates Gill and Melissa Murphy,"China-Europe Relations: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 for the United States",p.6.

(12)Ibid.,p.36.

(13)David Shambaugh and Gudrum Wacker(eds.),American and European Relations with China,p.47,p.5.

(14)Bates Gill and Melissa Murphy,"China-Europe Relations: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 for the United States",p.36.

(15)"Transatlantic Approaches to China: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http://www.gmfus.org/brusselsforum/doc/TransApproachesChinaTranscript.doc,p.31.

(16)《中美关系越来越具全球意义》,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21/content_3809831.htm。

(17)Bates Gill and Melissa Murphy,"China-Europe Relations: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 for the United States",p.6.

(18)Ibid.,p.24.

标签:;  ;  ;  ;  

美欧对华人权政策的协调_中美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