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廖炜,王小望,宋慧玲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 贵州贵定 551300)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2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明显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治疗期间出现恶心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20-02

快速型心律失常在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病因多为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室性早搏、房颤、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容易猝死[1],因此及早治疗十分关键。目前主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该疾病,其中胺碘酮作为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普遍,本文将主要探讨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了2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2岁,平均(40.7±3.3)岁,合并冠状动脉硬化8例,原发性高血压7例,心肌炎3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脏病4例。所有患者中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无脑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检查,给予硝酸甘油、抗凝药物,静脉推注70mg心律平加20mL生理盐水,之后静脉滴注,复律后改为口服心律平片,每次150mg,每天3次。同时静脉推注150mg胺碘酮加2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于10min内推注完,之后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维持在1.0mg/min,6h后仍未复律者,减至0.5mg/min维持静脉滴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给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外周静脉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消失,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发作由频发转为偶发,心率降为100次/min以下,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减少90%以上为显效;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心律失常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症状无变化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数据库中,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并以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数据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

26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明显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2.2 疗效

经治疗,26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25/26)。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6例患者中出现恶心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3/26)。

3.讨论

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减少或消除室性早搏、房颤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猝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优劣,大量研究表明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胺碘酮兼具I、Ⅱ、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作用,可有效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率,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阻断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扩张冠脉、外周血管,降低主动脉压力,减小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缺血性心肌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功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还可轻度抑制L型钙离子通道介导的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减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3];另外胺碘酮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很小,基本无负性肌力作用,小剂量的胺碘酮基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26例患者中仅出现恶心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可见胺碘酮安全性较高,但也有研究指出胺碘酮的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使用剂量过大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4],因此,实际使用中应把握好治疗剂量的调整,以在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文中56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6.2%,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验证了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总之,胺碘酮应用于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征,李长罗,杨晖等.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80,82.

[2]郭晋,吴晓飞,许超等.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845,924.

[3]王睿.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151-153.

[4]李艳.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530-1531.

论文作者:廖炜,王小望,宋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廖炜,王小望,宋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