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许伟成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许伟成

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建德分公司 浙江建德 311600

摘要:在社会不停的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的加快,然而在当前的道路工程建设当中,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在实际的工程中往往产生很多问题,使得工程质量有很很多问题。为了保证道路桥梁的自身性能和实际寿命,一定要加强对工程常见的病害加强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关的处理技术,这样才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在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推进的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始终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而存在,如何保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所开展施工工作能够取得良好成果,就成为了各施工单位共同面临的问题。能够对道路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极多,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导致病害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预防工作,降低甚至杜绝病害出现的可能,保证道路桥梁质量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1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和原因

1.1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指的是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受到的损害,即带路桥梁的整体结构受到损害后的坍塌、断裂、变形等等情况。由于后期的交通流量增加,道路桥梁使用的后期会出现承载力下降,长此以往,容易发生道路和桥梁的结构性病害: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由于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隐患或者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变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它对桥梁的危害性较大,可能会导致道路桥面出现裂缝,影响带路桥面的结构、外观,甚至会导致道路桥面的坍塌现象;②超载问题引起的路面结构受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路面桥面通行的车辆和人流增加,如果期初的路桥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后期的使用超载问题,势必会造成超载问题导致的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性病害;③日常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造成带路桥梁使用寿命降低。日常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造成带路桥梁使用寿命降低,遇到超载的问题时,无疑会加速道路桥梁的结构性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道路桥梁的坍塌,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功能性病害

导致功能性病害出现的原因往往是路面不平整,换言之,即使路面只存在细小的裂缝,也有导致功能性病害出现的可能,路面便无法继续使用。总的来说,对处于不同地区的道路桥梁工程而言,可能出现的常见病害会由于地区差异而有错区别,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分别是:裂缝、松散、泛油、坑槽。施工人员只要在施工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常见病害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病害出现的几率,使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得到相应的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清理松动、破碎的混凝土

及时检修路面桥面,对于路桥本身的混凝土掉落或者松动,要及时进行清理,这表明混凝土已经发生碳化反应,要及时清理掉碳化反应的混凝土,并且应该及时补充新的混凝土,或者选用环氧砂浆或环氧混凝土作为主要的修补材料,必要时可以进行二次修补,将修补层表面粘贴碳纤维布,这样才能保证修补的质量,保证道路桥梁的稳固性。

2.2沉降病害采用桥梁加固增强技术

一旦道路桥梁因受力出现表面凹凸现象或者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桥梁加固增强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种情况,桥梁加固增强的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最为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通过增大截面面积或者增加钢筋配比来增大横截面积,增大桥梁的横截面积即在桥梁的结构上方,为了使得桥梁更加稳固,从而增加桥面的横截面积;(2)改变结构:这种方法一般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所以不常用。

2.3裂缝填充技术

这种修补技术相对于裂缝修补技术来说,更具有加固的作用,适用于裂缝较宽,裂缝现象较严重的情况。具体方法是,在路面的裂缝处进行纵深方向的挖槽,在槽位里边采用水泥浆和环氧树脂胶根据规定比例配比之后填入路面的裂缝内,但是,环氧树脂胶的各方面性能都很稳定,在和水泥浆调试后,性能会变得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修补表面裂缝。不仅如此,所配比的裂缝填充材料中加入一些性能较强的橡胶材料,这会使得裂缝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2.4保护暴露的钢筋

对于暴露的钢筋,首先应进行表面锈蚀的处理,打磨干净锈蚀后可以选择防水材料加涂在钢筋表面,使之不会出现锈蚀现象,影响道路桥梁的额承载能力;③裂缝修补。在日常的检修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裂缝,应该及时进行修补工作。当裂缝不大时,可以在路桥表面涂抹防水材料,防止裂缝的加深。对于较为深或者是较大的裂缝,可以用注浆的方法进行修补裂缝,将膨胀水泥浆沿着裂缝边缘小心注入其中,再用防水材料进行封层,保证裂缝不再继续扩大,也可以利用钢钉与环氧树脂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注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根据道路桥梁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

2.5优化设计方案,做好后期养护

相关设计单位在设计初其应结合工程实际,反复修改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技艺,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后期养护是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养护不到位是后期出现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道路桥梁竣工后应立即实行交通管制,从而预防道路桥梁表面遭受损坏,减少其病害出现。同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常见的滑溜、松散、裂痕、坑槽等病害进行处理,并限制带钉轮胎车辆与大型货车通行。此外,当道路桥梁出现异常情况,相关工作单位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调整养护治理计划。

2.6端头破损处理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锚喷进行端头破损的处理,实现端头的治理。锚喷技术较为高效,具有凝结速度快,强度较高的优点,得到广泛运用。锚喷技术采用硅胶作为主要材料,利用喷射力达到粘结处理效果,通过浇筑、捣固的方式实现端头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硅胶的强度和柔韧度很好地适应了道路桥梁端头修补的要求,达到良好效果。

2.7锚喷施工技术

采用锚喷技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其所产生的破损问题合理处理,以此来将道路桥梁的质量提升,采用这种技术,其不但所需要凝固的时间很短,并且其自身的稳定性也非常好,所以,这种技术在桥头破损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锚喷设施对于裂缝部位实施喷射一些强度以及硬度和韧性都较好的硅胶材料,再次采用模板将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将桥梁的稳定性有效提升。

2.8对路面施工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学习与掌握,购买符合行业要求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是保证针对路桥工程项目所开展施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真正想要减少常见病害出现的几率,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还需要路桥施工项目所在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施工单位开展施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导致路桥病害出现的种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应仅仅考虑以材料和技术为代表的可控要素,还应当将关注的侧重点放在对酸碱腐蚀、天气变化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加以考虑的方面。除此之外,在开展项目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到的工作还包括,制定能够对施工人员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考核制度,通过形成系统化施工体系的方式,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结语

目前的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病害问题,地基不稳、路面不平整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针对自身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同时加强对于施工内容的规划,以完善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管理体系,来实现对于其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基本质量,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01):32-34.

[2]高军.探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OL].河南建材,2016(03):87-88.

[3]黄河.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6(05):161-164.

论文作者:许伟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许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