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越,李智琴

营山县中医医院 6377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抗感染联合中药熨腹部。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正常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发热率,脓肿率及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及乙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丙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改善切口的愈合情况。急性阑尾炎是一种临床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阑尾区固定压痛可伴发热,恶心,呕吐。手术切除阑尾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感染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推广。开腹手术仍由于其简便和经典,至今仍使用,但其术后切口创面较腹腔镜大,所以感染机率较高。所以术后对切口护理尤为重要,对控制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本文通过将61例已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控制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控制术后切口感染及对切口愈合的应用价值。为日后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的推广应用作相关的理论铺垫和临床证据支持。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的61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3例,年龄19~51岁.

1.1.1 入组标准:1.经外科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有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疼痛,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固定压痛,化验血象可有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2.术后临床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1.1.2 将入组61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21~48。观察组给予抗感染联合中药熨腹部。.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51岁。对照组采用静脉抗生素治疗控制切口感染。两组年龄情况比较,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观察组,,采用西药抗生素和中药治疗,术后24小时后中药(炒莱菔子,厚朴、木香、枳壳、盐小茴香,青皮等中药)熨腹部,术后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术后3天,每天行切口换药护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记录有无红肿,化脓,粘连,发热等情况。根据具体换药护理情况,给予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行静脉输液治疗,促进切口愈合。中药熨腹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早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患者早进食,身体状况较好,有利于伤口愈合。2)对照组,术后给予单一西药抗生素预防治疗切口感染,甲硝锉注射液进行切口内外缘冲洗,反复冲洗,确保不遗留未冲洗的死角。用注射器吸尽残液,最后再用250ml注射液静滴,每8小时一次,连用3天停药。术后3天,每天行切口换药护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记录有无红肿,化脓,粘连,发热等情况。

1.3 疗效评定:本研究评价疗效标准分三级,按甲、乙、丙评定愈合等级。(1)甲级愈合标准:切口无发炎红肿等不良反应、愈合良好。(2)乙级愈合标准:愈合情况一般,有轻微的发炎,例如发热、红肿、血肿、硬结等,切口无化脓液。继续治疗情况可控制。(3)丙级愈合标准:切口有脓液形成,需行切开引流等处理。本研究将甲级愈合和乙级愈合视为切开感染得到控制,丙级愈合视为切口感染未得到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感染控制情况来进一步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分析看出,观察组的正常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发热率,脓肿率及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进一步对比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切口愈合的疗效,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分析看出,观察组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及乙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丙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其中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术后健康的常见原因。传统方法对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通常是术后静脉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很多学者认为,长期使用西药抗生素会造成日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提高术后切口的愈合疗效,成为我们迫切所解决的。本研究结果分析,通过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控制及术后切口愈合的疗效,探讨在控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的问题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的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并同时给予中药熨腹部,通过这种治疗能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及乙级愈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减少丙级愈合率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正常愈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切口感染率,发热率,脓肿率及粘连率低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采用的传统术后切口抗炎效果,预防了切口感染。所以相比于传统单一西药抗生素对术后切口的疗效,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可减少术后的切口感染的发生及促进切口的愈合,改善切口的愈合情况,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简介:

陈越,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6年10月8日,籍贯:四川省营山县,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所属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名称:营山县中医医院。

李智琴,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2年10月13日,籍贯:四川省营山县,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所属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名称:营山县中医医院。

论文作者:陈越,李智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越,李智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