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娟 鄂州职业大学
摘要:图书管理,作为高校教学辅助的重要手段,如何配合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是每一个图书管理员肩头责无旁贷的使命,是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文化需要和精神心里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只能靠人文教育和人自身的锻炼培养。图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它以社会人文精神为依托,为人类提供终生教育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素质
高校师生在科研、教学、学习和休闲中,既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这些单单依靠课本和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利用图书管理进行完善和补充。
一、图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资源建设
图书管理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购置各种信息资源。这里面既要有各学科的专业书和相关文献,便于师生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政治、教育、文艺等类的书籍,以便师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品位。这些资源既要有纸质文献,又要有电子书、录音带、光盘等形式的电子文献。多种类、多样化的文献,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多样化的文献载体,使文献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总之,使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图书管理要对所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把关,将那些内容不健康、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拒之门外,将那些正规的、优秀的资源引进来,让读者从中吸取积极的思想和文化,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加强环境建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图书管理要不断完善馆舍内外的建设:馆外加强绿化,放置一些雕塑、花卉等装饰,从外部环境上吸引读者;馆内藏书的布局要合理,桌椅要整齐,灯光要柔和,色彩要协调,让人感到温馨。图书管理可利用自身的环境与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读书沙龙和学术讲座等,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营造一种美好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文化、体味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三)改善图书室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图书室都一样需要“规矩”。图书室没有了制度,就不能保证图书室的合理、有效使用。鄂州职业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自己的管理模式。由专人负责,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等等,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高校,是未来社会高精尖人才成长的摇篮。21世纪是面临无限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高校如何顺应这种历史潮流,是摆在每个决策者面前的首先要问题。
(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精神
一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应时刻牢记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时刻意识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人为本,时刻把读者的需要作为己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爱馆、爱书、兢兢业业,开拓进取。
(二)积累图书管理专业知识
浩如烟海的图书,是图书管理员服务社会的媒介;朝气蓬勃的学生,是图书管理员服务的终极目的。作为知识殿堂的领航人,图书管理员应该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广泛涉猎图书管理专业书籍,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意向,采用自学和继续教育等形式,充实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相信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图书管理员工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观
“当今,拥有图书和其他馆藏资料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只有借助最现代技术,能查到所需信息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激增,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图书管理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二是提高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培训,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知识、新技能,修炼内功,与时俱进。经过努力,馆员集知识、技能、学术于一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四)了解阅读需求,宣传推荐图书
学校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应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学校工作安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全体学生需求资料的总趋势;通过日常的借书、还书等读者服务工作,与学生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根据借书卡记录,研究学生阅读规律,了解阅读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个体与群体阅读兴趣的变化过程。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可使阅读服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利于推荐、辅导。图书室应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介绍图书,提供新书信息,宣传优秀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利用图书。通过海报、图片、图表、新书目录展等形式,利用黑板报、橱窗设计各种专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学校藏书,及时向学生传递图书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综上所述
21世纪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血气方刚,思维活跃,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到图书馆读一本本具体实在的文献,而信息网络就为他们提供了快速便捷地获取外界信息资源的平台。作为图书管理员,应该敏锐地捕捉这一动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网络信息,实现与网络信息的对接和共赢,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求知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作者简介:叶娟(1975.8——):女,41岁,汉族,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图书馆馆员(中级),研究方向是图书情报
1
浅析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扎史拉姆 德钦县委党校 云南 674500
县级党校处在党校体系的基层,面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党校功能的新定位,县级党校在发展中普遍面临队伍板结化、运作空壳化等的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县级党校自身转型发展,是县级党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板结化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党校发展的根基,过硬的教学质量是党校的立校之本。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各级党校实力与品牌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县级党校的师资力量都较为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动难,无法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一是县级党校整体师资力量小,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县级党校中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员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干部培训需求很难胜任,再加之很多老师都是从中小学校调入,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于大幅提升和加深,很多县级党校中年轻教师人数偏少、职称低、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挑大梁”,具有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的教师则又十分稀缺,像我校几乎为零,所以很难形成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二是人才流动难。许多县级党校普遍存在教师流进难、流出更难的队伍板结化问题,一方面,县级党校没有人员招录的自主权,其主要通过事业编制人员统一考试公开招录工作人员,尽管招录的人员普遍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但其不一定具备县级党校教师所必需具有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县级党校属于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定性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或事业编制人员。而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又实行公务员制度,党校教师基本走不出去,以我们德钦县委党校为例,自2008年以来,只进不出,缺少流动性。即便是性质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教师,因其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无法享受与其他部门公务员的同等待遇,也较难实现同级部门之间的流动,致使教职工年龄不断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三是教师培训渠道较匮乏。党校教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学习考察,接受新鲜血液,多数县级党校不能为教师提供脱产培训、学历进修的机会,到省外、国外学习考察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到上级党校高校充电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一两个星期的短期培训,难于快速实现知识更新与理论升华。
(二)作用发挥不强,运作空壳化
首先是科研资政能力不强,缺乏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在培训轮训同时,还要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可事实上,多数县级党校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局限于完成有限的干部培训任务,较少关注科研和理论创新工作,由于受自身条件和能力制约,对决策咨询工作缺乏应有的关注,科研成果也多为教师出于为职称评定需要自主撰写的理论文章,高级别课题、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几乎为零,更谈不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获领导亲笔批示的调研报告更是寥寥无几。这显然与《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其次是干训资源流失,培训方式面临挑战。现阶段,随着培训市场的转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步形成市场化格局,客观上加剧了党校干训资源的流失。特别是很多县级党校因受办学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对陈旧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
二、新时期推进县级党校发展转型的对策
(一)固本培元、多措并举,强化县级党校科研与执教水平。师优则校兴,师劣则校衰。因此县级党校要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固本培元、多措并举,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要持续招贤纳才,不断优化、壮大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干部培训和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面对日趋高学历、专业化、年轻化的学员,县级党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德才兼备、能够胜任干部培训形式的全能型教师,并通过各类专业培训、高学历进修、蹲点调研、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整合资源,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企业家、高校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精选专题,建立优质专题师资库;二要注重人员交流。人员只进不出,缺少流动性的问题,容易导致党校故步自封,缺乏开放与实践,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为此,为提高县级党校的执教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要注重党校的人员交流,积极寻求地方党委、政府在干部选拔任用时把党校教师纳入候选范围,便于党校人员能进能出,从而有效化解师资队伍板结化问题。同时,县级党校自身要加强与其他党校、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科建设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三要加强师资培训。抓好现有教师进修、挂职锻炼、在职学习等方式促进知识更新和提高,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才能保证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保证授课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党校老师的不断培训和继续充电,通过内培外训等多种措施加强师资培训。
(二)创新自身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力争有为有位。县级党校只有在地方发展中找准定位,突出“县域”这一特点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科研资政等服务,才能有效实现自身价值 ,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当前,要竭力突破县级党校工作的局限性,不仅要积极完成干部培训任务,并要注重科研和理论创新工作,着眼于县级党校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机会较多、贴近实际的自身优势,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研活动,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把提升科研能力的突破点放到应用对策研究上,强化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能,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用性,促进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教学中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身边实例阐述党的最新理论,使教学理论本土化、并坚持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从而达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论文作者:叶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党校论文; 县级论文; 图书论文; 教师论文; 图书室论文; 学生论文; 工作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