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_海洋资源论文

海南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_海洋资源论文

海南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未来十年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遵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陈锦华的提议,组建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汇集了省内近30名专家学者,组成6个课题组,对海南2000 —2010年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报告和关于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海南旅游业、海南新兴产业、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政策研究、海南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战略5份分报告。这里介绍研究报告中的主要内容。

2000~2010年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期海南产业开放的总体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10年左右,力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旅游业的国际化,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和资源加工业的集约化,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富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将达到2200美元左右, 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入国内发达地区的行列,实现初步现代化的目标,为海南在2020年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海南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

2、海南基本实现热带高效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通过产业开放,五年内初步实现现代化,十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海南建成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使热带农业在全省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继续保持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地位。

2010年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应实现以下目标:

(1)农业科技贡献率由现在的40%提升到60%左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现在的36%提升到50%左右;

(2)农业生产机耕、机播、机电灌溉比例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3)乡镇农村生活、自给农产品加工基本实现机电化;

(4)中心城镇计算机网络应用普及率100%;

(5)粮食播种面积从现在的62%减少到40%左右, 菜瓜果播种面积从现在的17%增加到40%左右;

(6)渔业产业占全省农业总产值比重从现在的18%提升到25 %左右;

(7)农产品及其加工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从现在的13%提升到 25%左左右;

(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现在的3000元提升到10000万元左右;

(9)农业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者达70%左右;

(10)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从现在75%降到50%左右。

3、海南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经过10年的努力,逐步实现海南旅游业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转变,实现海南旅游业国际化,使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使海南成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成为我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为此,2010年海南旅游业发展应实现以下目标:

(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比重从现在的15%提升到30%左右,使之真正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2)国际旅游创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从现在的11.7 %提升到25%左右,使旅游业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3)旅游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普及率达100%,涉外酒店管理国际联网普及率达50%以上,其中四星级以上酒店达100%;

(4)涉外酒店和旅行社经理层管理人员培训达标率为100%,涉外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外语达标率为90%以上;

(5)外国旅行社或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进入海南;

(6)海口、三亚对国外游客实行免签入境;

(7)旅游城市人均绿化面积20%以上;

(8)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的污水无害排放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4、海南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利用海南的海洋资源优势,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与海洋有关的其它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主导,在传统海洋渔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形成有特色的海洋经济新领域,使海南从一个海洋资源大省变成海洋产业强省。

第一阶段(2000—2005年):以捕捞和养殖业为主的天然资源利用型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初级阶段。在未来若干年内,海南将继续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旅游为主要内容的自然资源利用和初级加工产业,与此同时,加快海洋开发基础科技的建设和海洋企业的发展,迈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坚实步伐。

第二阶段(2005—2010年):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为主的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高级阶段。在2010年左右,真正建成四大海洋产业基地,即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基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加工基地、热带海岛旅游基地和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成真正的海洋强省。

5、海南资源加工业集约化的发展目标

面对21世纪,海南工业发展不应再走传统工业化和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道路,而应以建立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工业为目标。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工业指的是:一是它与海南的资源优势紧密联系,是以海南的热带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相关联的资源加工业。资源加工业集约化是海南富有地方特色工业的基本构成;二是它与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是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同步发展的体现生态经济的工业;三是它与海南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发展紧密联系,是与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而形成的高技术产业。21世纪初期,全省资源加工业的发展将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5年),由粗放型向一般产业的集约化转化。即形成以农副产品、水产品和天然矿产为主要原料,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初级加工阶段。

第二阶段(2005—2010年),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集团化加工企业的形成,海洋油气的开采、加工基地的形成为标志的高级加工阶段。运用高新技术大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发展大型企业,形成集团优势,推出有竞争力、有高知名度的品牌;以开发海南岛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业,加强国际合作,建成西部海洋油气资源加工工业基地。

2000—2010年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有三个鲜明的特性:一是综合性,它既包含以农业现代化、旅游业国际化、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和资源加工业集约化的产业发展目标,也包含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主要要求的产业升级目标,又包含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生活质量目标。二是持续性,海南未来的发展必须避免曾经出现的大起大落的现象,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以海南三大优势为主的坚实的产业结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建设生态经济省,保持一方净土的基础上,从而真正实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三是快速性,由于海南经济总量过小,未来10年海南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个速度不可不切实际的过高,也不可求稳而过低,而应当是尽最大努力可以实现的较快速度。

确保持续快速发展,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

第一,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

海南未来的改革要实行整体推进的策略,在所有制领域、分配制度领域和政治体制领域,同时推进,以求改革的整体效益,发挥改革的综合效应。

第二,产业升级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海南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基本取向是:在一二三产业结构上,应以第三、第一产业为主;在所有制结构上,应以民营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为主;在企业结构上,应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技术结构上,应以高新技术运用为主;在城乡结构上,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在区域结构上,应以建设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主。

要重点推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海南旅业、海南工业和海南海洋产业主要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

第三,以人为本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

进入21世纪,人与技术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人才的利用和竞争十分激烈,人才的争夺战在国内已经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的海南,又在这一人才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深圳从1990年以来,共引进大学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0万人,近3年来,以一万人的年增量向前发展。 而相比之下,海南近几年来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倒流”的现象,据省就业服务中心初步统计,1996~1999年,流出人数超过同期流入人数,净流出量为158人。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将成为实施产业开放战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一个主要矛盾。

海南未来产业开放的成效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景,关键在于全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能否建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做到“一切为了人”与“一切依靠人”的统一,要想“依靠人”,首先必须“为了人”。为此:

1、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率先实行教育开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为了人才的成长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 提供为之奋斗的事业和良好的环境。靠事业和环境吸引人才,靠事业和环境留住人才,靠事业和环境造就人才,这应成为开发和利用省外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以人为中心,为人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条件优越的政治环境、学术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海南就可以成为优秀人才向往和聚集的地方,否则,就会变成庸才、歪才竞相前往的淘金之地。

第四,生态环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

海南未来经济的发展,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正确处理好扩大开放、加速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实现产业开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统一。

标签:;  ;  ;  ;  ;  

海南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_海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