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教学法的创新
唐兴军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黄石)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全球各行各业的深刻变化。大数据作为新技术新资源,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将引领课堂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必须融入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新元素,引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守正创新。大数据的利用,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教学思维从局部向整体、从单一向多元、从模糊向精准的变革,为比较教学充实案例资料、理论资源、海量数据,拓宽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横向比较的广度、延伸了纵向比较的深度、提高了网上网下比较的精准度。
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教学法;创新
比较教学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广泛用于思政课教学实践之中。面对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对象个性特征的多元化,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新时代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深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且使命光荣,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原则,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其中“视野要广”,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视野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方兴未艾的大数据分析方法、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支撑。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对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中的思维变革、资源开拓及科学化水平提升的可行性,探寻以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创新的现实路径。
一 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的思维变革
思维方法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思想、制定正确的政策、选择合理的路径、实现预期的目标。[2]进入21 世纪,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数据也正在渗入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将对这个世界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3]大数据对传统教育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尤其是教学思维的变革。大数据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它需要人们从整体上探究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尊重个体的个性特征、关注教学信息数据的精准度、追求定量观察分析与测评的科学化。大数据的这些思维特征高度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多元化、精准量化、质的提升等特征与价值追求。因此,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首先也表现在教学思维的变革与创新。
首先,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从局部向整体的系统性变革。大数据强调从全局和整体入手,探究不同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以动态过程的视角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样,系统思维方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思维方式。从顶层设计来看,教育主管部门要借用大数据的系统性思维,构建大思政格局,从系统的视角和整体性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一体化建设。从比较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来看,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往往专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在运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只强调事物局部的对比分析,集中于对个体、部分的比较,忽略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讲解和事物本质、规律的区分。比如在对中国与西方的制度进行比较时,缺少制度文化、历史国情、政治过程的比较,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事物的认识、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之中,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整体性思维。在比较对象的选取、比较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评价均要从整体出发,将系统思维贯穿于比较教学全过程。
其次,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从单一向多元的个性化变革。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就是多样性、个性化,大数据分析强调对差异化主体的多元需求进行分门别类,这对传统教育模式化、标准化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是个性十足、价值多元的90 后、00 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兴趣与需求不再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在思政课的比较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准确把握受教育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开展案例比较、类比分析、比较鉴别等比较教学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比如在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以通过对十八大之前与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发生变化及取得成就进行比较,然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理解社会矛盾的变与不变,比较的形式依据学生的兴趣偏好而定、对症下药,从而提升比较教学的效果质量。
(4)对老旧管线的清管作业,应事先根据管道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在适当位置断管,摸清管道内黑粉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清管器,并采取多段清管的方式清除管道内黑粉。
最后,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从模糊向精准的数字化变革。大数据强调用精准的数据和事实说话,大数据分析要求运用理性、数据化、定量化的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受教学技术和教师精力的限制,往往采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或者抽离部分知识内容“蜻蜓点水般”地进行教学,在比较教学的过程中获取的数据有限且存在失真的可能,在事物的本质区别、关键变量的差异比较中采取大而化之的模糊化处理,对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比较鉴别不以精准的数据为基础。这种模糊粗糙的比较,可能导致比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缺乏说服力、感染力。因此,大数据的精准性、数字化思维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思维变革以深刻启示,有助于推进以精准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开展比较教学活动。
二 大数据推进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资源的开拓
大数据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比较提供理论资源。大数据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教育理论资源通过数据库、网络课程平台、MOOCs 等形式进行共享,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的国别、地域、层次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更加开放公平。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创办的Coursera、Udacity 等在线教育平台,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向全球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进行共享,人们可以获得知名高校的教学理论资源、视频资料,教育资源的分配获取得以向松绑。[5]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西方思潮与前沿理论动态,更替比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让比较充满思想与理论的交汇,让学生时刻感知接受来自世界前沿的理论信息。
以大数据延伸高校思政课教学纵向比较的深度。历史文化资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教科书和营养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历史视野,强化纵向比较。当前高校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都是从历史的逻辑线条展开的,教学中也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善于运用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从纵向的时间脉络梳理知识点、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纵向的历史视野来看,中华文明拥有5000 多年的辉煌历程,世界社会主义也经历了500 年的发展变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有近百年历史,事关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的认识,都要求高校思政课老师能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能够在历史时间向度上进行纵向延伸,也要求在知识点的解析中运用充足的史料文献。大数据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历史纵向比较提供方便,可以将比较分析尽可能地向历史长河中延伸。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将两种不同现象、事物、理论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的方式。[4]可见,比较教学的有效开展前提是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理论、数据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向宏观、微观和网络虚拟空间拓展,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数据的运用迎合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需求,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政课的空间渠道。具体来看,大数据嵌入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实践之中,实现了案例资料、理论资源与数据资源的拓展,为开展全面、系统的综合比较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施让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其可以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治疗,提高了护理质量。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文修养,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持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医院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好的推动了整体护理。
三 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创新的现实路径
以大数据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横向比较的广度。大数据分析法引入了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数据搜集和处理上较传统数据处理法具有质的飞跃和进步。在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中常用的横向比较,经常需要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中甄选出能够为两类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有用信息,比如要通过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来凸显中国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与优越性,这不仅需要对两国的制度本身进行比较,还需要从两国的制度体系、制度过程、制度绩效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而且要比较分析拓展至两国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等领域,思政课教师要在短期内准备相关数据资料具有很大难度。但是大数据的利用,让横向比较教学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资料甄选变得简单易行。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语义筛选、搜索引擎、词频分析、信息冲洗等技术,从庞杂的数据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的数据资料,服务于思政教学的横向比较,进而拓宽比较的广度、开阔师生的认知视野。
大数据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和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是一种对互联网中由人们行为所产生的信息数据流进行搜集和系统分析的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科学地判断出人们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行为倾向和生活习惯等,进而为组织机构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使得其决策更具有科学性。”[6]具体来看,思政课比较教学又可细分为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网上网下比较等。将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之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拓宽横向比较的广度、延伸纵向比较的深度、提升网上网下比较的精准度,引领新时代思政课比较教学的创新。
大数据为高校思政课案例比较提供案例资料。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为支撑,教师个人的案例资料搜集与储存量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大数据存储平台,为海量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和媒介支持。在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西方思潮的入侵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层、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等问题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完整、清晰、彻底阐释好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越性,及时有力地甄别网络谣言谬论,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引入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比较增加课堂的生机活力,将抽象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问题讲清楚讲明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的鲜活度、趣味性,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提升其政治认同等教学提供大量详实的案例资料。
大数据为高校思政课现实比较提供及时数据。信息时代,及时有效的数据成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大数据引入教育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将学校、班级、课本和课程均作为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平台,并将数据分析成果用于教学和教育改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整合了多种前沿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比较教学所需的信息,优化了数据资源配置,并在短期内完成数据加工处理,将数据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大量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共享,不仅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作为互动式平台,MOOCs 也是大规模的数据信息收集平台,能够及时掌握受教育者的动态需求,进而改进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绩效的教学时,通过大数据资源库,运用大量的经济、社会变化的数据进行历史的纵向对比,有助于大客观评价党的执政能力,直观突显党的执政绩效,进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以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网上网下比较的精准度。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7]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还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在思想政治领域,互联网迅速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分裂中国图谋的战场,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和思想的多元化更是使得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伪辨识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各种现象、材料、数据的对比,对负面评论的评析以及对真理的准确阐释,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网上网下比较,提升比较的精准度和科学性,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社区医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依靠网络系统的服务支持,当前,社区需要建立一套养老服务和老年医疗保健信息系统,便于进行实时的服务跟踪、信息更新和上下机构之间的及时沟通.各类设施之间应建立上下级转诊机制,使得老年病人的治疗过程连续而及时,也可以建立与上一级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双向互诊,构建三级医疗网络的发展体系.
调查问卷还包含5个开放式回答的问题,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以讨论探究式实验的有利和不利方面。表4对学生的典型回答进行了总结。
四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的要求》明确规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8]在思政课教学中对认识对象在统一标准上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讲深和讲透,让学生整体系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脉络,引导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其比较思维的能力,这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承。诚然,比较教学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新时代必须注重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教学思维方法的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所指出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9]将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有利于从教学思维、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上推动比较教学的变革创新。通过树立整体性、个性化、科学化的思维,通过大数据获取比较教学所需的案例资源、理论资源和数据资源,拓展横向比较的广度、纵向比较的深度、网上网下比较的精准度,进而引领高校思政课比较教学的创新,提升思政课比较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陈金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9(04):4-8..
[3][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9-60.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9.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温红彦,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18-11-06(5).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的要求[M].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9.
[9]习近平. 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
本文引用格式: 唐兴军.论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教学法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87):51-53.
基金项目: 湖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比较教学法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编号:2017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利用研究”(编号:15YJA71001)。
作者简介: 唐兴军,男,湖北鹤峰人,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87.016
标签:大数据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比较教学法论文; 创新论文;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