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越南之行及其相关作品分析_秦观论文

秦观越南之行及其相关作品分析_秦观论文

秦观的越州之行及相关作品绎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行论文,秦观论文,作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2)03-0024-05

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越州之行是秦观早年多次出游经历中的一次,在秦观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中历来对之关注不多。如果深入考察相关作品,不难发现此次以省亲为名义的出游,无论在秦观的人生道路上还是在文学道路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元丰元年(1078),已届“而立”之年的秦观,举业初试失利,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次年便是越州之行,探望在会稽逗留的祖父承议公和叔父秦定。乡贡落榜后想到省亲是很自然的。秦观父亲秦元化英年早逝,秦观15岁就与母戚氏随祖父、叔父生活。对秦观而言,祖父和叔父是至亲依靠。祖父曾做过承议郎的官职,叔父秦定是家族中的第一个进士,历任会稽尉、渤海知县,江南东路转运判官、端明殿学士等职,有一份比较优厚的俸薪,足以供给家族中的子弟接受良好的教育。正是在祖叔两代的庇护下,秦观的个性和天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青年时期的秦观是一个年少气盛、负才自傲的人。他为自己的家族而自豪:“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秦氏到底是否为将门之后,由于其先世的资料匮乏,实在难以确认,但他青年时代以“豪隽慷慨”见称,个性豪迈开放,爱好游历,好与人结交,是有目共睹的。元丰末,同门师友陈师道在东都见到秦观,秦观就改字少游有一段自白:说自己原来的个性“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天下无难事。”①此话后为《宋史》本传所征引。从他年轻时主动与文坛名流、社会政要的交往中,我们可以发现秦观个性中有善于自现,并有露才扬己的一面。

秦观前往越州,一方面固然为省亲,彼时正值叔父秦定在会稽任上;另一方面也为排遣年前科场失利的阴影,有平复失衡心态的用心。此次越州之行,途经无锡、吴兴、杭州,途中恰与南下移任的苏轼再次相遇,师生结伴而行,同游无锡、吴江、湖州。赴越后,得到了越州郡守程公闢的殷勤款待,主宾相得甚欢。

会稽太守程公闢(1015-1092),苏州吴县人,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公闢为官有政声,雅好文学,与当时政坛文坛名流张先、曾巩、王安石等均有诗文唱和②。撰有《续会稽掇英录》20卷、《诗集》20卷。晚年移知越州,王珪作《送程公闢给事出守会稽》诗云:“越州太守何潇洒,应为能吟住集仙。”公闢自称“蓬莱东道主”,在文风丕盛的会稽出任太守,大有当年元稹帅越之风采。他自己爱好吟诵,又十分爱才怜才,秦观的到来无疑为他晚年的郡守生活注入了诗意和活力。程公闢以上宾之礼款待,馆之于蓬莱阁,秦观在《谢程公闢启》中说:“从游八月,大为北客之美谈;酬唱百篇,咏作东吴之盛事。”有这么一个有地位有学识、识才爱才的长者赏识自己,使秦观大为欣慰,于是大喜过望,诗情激荡,一扫年前因落第退居时的不快,激发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

另外,越州处浙东山水佳处,山水胜绝,是酝酿引发诗情的好地方。《世说新语·言语》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越中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东晋士人在这里发现了山水之美,使山水逐渐走入文学的视野,并开始成为独立的对象被观照。这对之后中国山水诗的大规模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东晋士人的风度更一直成为后世文人心期之所在,慕名来越中寻觅名人踪迹和山水风物的诗人络绎不绝,到唐宋时期成为一时之盛。秦观流连于稽山鉴水之间,又受到自称“蓬莱东道主”的会稽太守程公闢的殷勤款待。在这方秀美神奇的土地上,山水和人文都给他应接不暇的感受和深刻的文学影响。

秦观在越州“从游八月”“酬唱百篇”,创作颇丰。现存集中可考的诗词作品尚有二十多首。这些作品题材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宴游唱和、登临怀古和触景感怀等方面。大部分是即席次韵之作,体现了诗人风雅善发,擅长“对客挥毫”③才思敏捷的一面。

秦观在越州期间的次韵之作,记录了他和东道主之间意气相投、频繁的唱和活动。内容几乎全是奉和郡守程公闢所作,如《游龙门山次程公韵》《游龙瑞宫次程公韵》《次韵公闢会流觞亭》《次韵公闢会蓬莱阁》《次韵公闢州宅月夜偶成》《次韵公闢即席呈太虚》《次韵公闢将受代书蓬莱阁》《流觞亭并次韵》二首《次韵公闢闻角有感》等。秦观其他以纪游为题的登临览胜之作也很丰富,如《谒禹庙》《游鉴湖》《蓬莱阁》《会蓬莱阁》《燕觞亭》《再赋流觞亭》《越王》等。

从诗歌题意上看,秦观在越州的文学生活可谓丰富,他几乎遍览越中胜景。他热中于蓬莱宴游、兰亭流觞、鉴湖泛舟、梅市寻芳,主宾纪游唱和,多的是徜徉其间的兴到之作;他对秦望山、若耶溪“千岩万壑争流”等充满诗意的山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笔墨之间流露出思古之幽情;他还对越地人文典故了如指掌,对越中人物诸如大禹、句践、范蠡、西施、王羲之、谢灵运、贺知章、元稹等流风遗踪表示无限的景仰和神往。如游禹庙、鉴湖和蓬莱阁的几首诗都颇有人文韵味:

阴阴古殿注修廊,海伯川露俨在傍。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令我免鱼繇帝力,恨无歌舞奠椒浆。(《谒禹庙》)④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蒲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游鉴湖》)⑤

禹庙是大禹治水传说的见证,据《越绝书》记载,为纪念禹的丰功伟绩,禹的后代少康曾在禹陵立祠。南朝梁时修建禹庙,唯欠一根梁木。一夕风雨大作,湖中有一梅树漂来,人们取作梁木,即梅梁。据说此木为蛟龙所化,所以凡是风雨晦明之夜,梅梁就变成蛟龙飞入鉴湖,次日飞回,梁上犹有水藻苔藓。用梅梁的典实使古朴庄严的禹庙平添了许多扑朔迷离的神奇色彩;游鉴湖诗描述了画舫出游时的所见所感,并进一步演绎了唐代诗人杜甫“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式的优美主题。

蓬莱阁是唐宋时期越州的州郡所在,称得上是越州州城中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郡守程公闢时时宴请唱酬的地方,作为才情横溢的座上客,秦观有多篇题阁的诗章。比较有代表性的如:

雄檐杰槛跨峥嵘,席上风云指顾生。千里胜形归俎豆,七州和气入箫笙。人游晚岸朱楼远,鸟度晴空碧嶂横。今夜请看东越分,藩星应带少微明。(《蓬莱阁》)⑥

程公闢有奉和之作《秦少游题郡中蓬莱阁次其韵》:

半天钟鼓宴峥嵘,早晚阴晴景旋生。湖暖水香春载酒,月寒云白夜闻笙。金龟破海头争出,玉鹭排烟阵自横。我是蓬莱东道主,倚栏长占日初明。

两诗相比,程公闢的次韵之作多铺陈,笔法比较拘谨平实;而秦观之原唱气象开阔,突出了雄楼杰阁傲视天下的气度。秦观《呈公闢》诗曾云:“唱酬自有微之在,谈笑应容逸少陪。”⑦在吟唱活动中,诗人风流自许,以元微之、王逸少自比,那种豪迈自得的神情是溢于言表的。

宋代士大夫文人雅集聚会之际唱酬应和蔚然成风,和韵是一种社交色彩较浓、逞才使气的作诗方式。秦观在越州的宴游之作基本上都是七律,而且绝大多数又是因难见巧的次韵诗。可惜程公闢大量的原唱诗已经散佚,我们无法作两者的比照。作为即席挥就的唱酬之作,能对景感怀、熔铸典实,做到属对雅正已属不易。而作为苏门弟子的秦观,本来就擅长“对客挥豪”,次韵唱和对他而言显然得心应手。他才思敏捷,气度不凡,往往能压倒原唱,语惊四座,因而被东道主盛情挽留,名重一时。

被欣赏和被赏识是文人创作的兴奋剂和助推器。李白被贺知章赏识,秦观被苏轼赏识都是文学史上的佳话。秦观的越州之行正值他首次科举失意之际,此前虽然有恩师苏轼安慰,但苏轼不久就遭罹“诗案”,百口难辩。初试失意和力挺自己的恩师遭祸,一度使秦观遭遇到某种无形的精神压力。秦观的越州之行本来就以省亲为由排解落第的郁闷,当情绪处于低谷之时,这位自称“蓬莱东道主”的会稽太守程公闢热情接纳了他,并提供给他一个驰骋文才的平台。使秦观在频频的登临宴游、文人唱和中找回了才华横溢的感觉与自信。秦观人生道路中这一特定时期的一段主宾遇合是值得重视的。

秦观越州之行的文学创作是丰富多元的,诗词兼胜的。特别是曲子词创作渐入佳境,开始引起文坛的联翩关注。

秦观初涉文坛以诗赋著称,传世之赋多为早年所作,如《浮山堰赋》《叹二鹤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汤泉赋》和《黄楼赋》,笔法多承《楚辞》。同门李廌《济南先生师友谈记》:“少游之文,辞虽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如钟鼎然。”⑧至于诗,秦观得名更早。苏轼对秦观的赏识自不必说,王安石也说认为他的诗“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⑨只不过以诗赋见称的秦观不幸赶上王安石改革科举的时候,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擅长诗赋的秦观科场失利也在情理之中了。元丰七年(公元1084)秦观将他的诗作编成《淮海闲居集》十卷,收录了他36岁前所写的诗文217篇,用于再次赴京干谒之用,均不收长短句。

其实,此时的秦观词名已满天下。正如明代批评家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所云:“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⑩而秦观之词名远播还与越州之行不无关系。

对于文体之优长,秦观有一段话:“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11)秦观之于词,实属无意而工,性情使然。存世的《淮海词》虽不到百首,但内容丰富,有怀古、恋情、迁谪、离愁等题材,个性鲜明,风味独特。

秦观早年多登临怀古类词,他到越州时写下了《望海潮·越州怀古》词: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荒台,苎罗村冷起闲愁。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书市,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12)

这是现存集中最早可系年(元丰二年)的词登临怀古类作品,在偎红依翠的北宋词坛,也算是比较新颖的题材。在《淮海词》中这类题材的存词并不多,总共有三四首《望海潮》而已,所占比重不到总量的5%,却别具一格,代表了秦观词以“数典”为特色,多“故实”的初期特色。怀古类题材决定了运用回眸历史、熔铸典实、对景感怀的基本手法,往往是先形于景,再出以古事,相机抒情达意。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就属于此类题材中的佼佼者。秦观的这首词显然是初试锋芒。他徜徉于稽山鉴水之间,有感于越中历史风物,追古思今,借范蠡、贺客、李白的风流潇洒,曲折表达了及时行乐的心情。词既铺陈名物,又多“故实”,涉及的史实有《吴越春秋》《越绝书》《新书》《汉书》《世说新语》,新旧《唐书》等;涉及的人物有范蠡、西施、梅福、王羲之、顾恺之、谢朓、贺知章、李白、杜甫等十数人;涉及的地名有秦望山、若耶溪、蓬莱阁、苎罗村、梅市、兰亭、鉴湖等;越中山水风物、人物掌故、历史事件尽罗眼底。

越中文化底蕴深厚,数典是一般到此游历的文人的惯用手法,会稽自然和人文环境正切合辛弃疾“以文为词”的个性特长。他到会稽一口气写下了四首《汉宫春》词,怅望越中山川,缅怀历史遗迹,均以擅长隐括用事见称。另外,吴文英在越州期间的词,也特多“故实”,《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是有感于越中风物的登临怀古类作品,表现出隐括故实、幻化历史的本领。李清照《词论》曾经说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而秦观早年的词恰恰就是从“故实”起步的。他离开越州的第二年,在扬州写下了《望海潮·广陵怀古》,(13)也多“故实”,可看作“越州怀古”笔法的延续: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14)

词中用事用典比比皆是,融会了扬州历史上著名的风物、人事和诗意,和柳永的咏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赋笔铺陈相比,秦观刻意用事的痕迹是较明显的。

越州之行不但是怀古长短句的发轫,还是恋情词广为传诵的开始。秦观有一首与会稽之行有关、知名度很高的《满庭芳》词: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事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15)

这首词是恋情类词的代表,写的是词人在越州省亲期间对席间某一歌妓的眷恋。关于词的本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艺苑雌黄》云:“程公闢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其词极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之为‘山抹微云君’。”(16)词是作者由会稽返高邮后所作,“蓬莱旧事”追怀的是发生在越州漫游岁月中的美好遇合,和由此而生发的种种情感纠结。作者睹物伤情,透露出对浪漫生涯的恋恋不舍。

越州之行的诗中多次提到类似的意象,如“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17)“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18)还有与之相关联的“越艳”形象,如《次韵公闢会流觞亭》:“吴歌送酒随流急,越艳浮花转曲池。”(19)《次韵公闢州宅月夜偶成》:“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20)《草堂诗余续集》卷下所收秦观《满江红·姝丽》也云:“越艳风流,占天上、人间第一。”(21)可见“蓬莱旧事”和所悦之“越艳”确实给秦观留下了难以释怀的美好忆念。词人融情入景,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唱三叹,性情毕现。会稽席上所悦之事未必一一坐实,但虚虚实实之间,反而令人兴感万千。

这首风情万千的《满庭芳》词,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同时又不乏争议,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载: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可改矣。(2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云:

杭之西湖,有一倅闲唱少游《满庭芳》,偶然误举一韵云:“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云:“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倅因戏之曰:“尔可改韵否?”琴即改作阳字韵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东坡闻而称赏之。(23)

据《避暑录话》记载,此词元丰年间已盛行于淮、楚。秦观从会稽入京,都下也在盛唱“山抹微云”之词,少游词名因之而鹊起可见一斑。秦观从会稽回来,词风有了很大的转变,令苏轼颇感意外。苏轼不满秦观学柳七作词,但词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杭州西湖边的一名普通歌妓对之耳熟能详,并能轻而易举地演绎出不同的版本,令苏轼也不得不称赏。流行既成事实,从接受和传播的角度看,这首恋情词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而这一切又与会稽之行的漫游体验息息相关。

秦观另外有《调笑令》十首并诗,其中《采莲》《烟中怨》二首,都是演绎若耶溪和鉴湖边的“越艳”故事。作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描写的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是作者对越中风情的追忆和再现。《采莲》:

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曲子: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24)

从题材上看,诗和词在意象的组合上似乎有重见复合之处,正说明作者对越中山水和风物浸染之深;从风格上看,诗写得比较明快轻松,而词则写得低回婉转,意味深长。

秦观在会稽所作的怀古词不乏“故实”,兼有书卷气。随着世情之怅触和艳情之日深,他的“词心”渐渐凸现出性情本色,自然而然地演变为淡化“故实”,直接陶写性情,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把身世情感和眼前风物相交融,自铸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话》“唯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濡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苏轼)者独深。”(25)秦观在词的创作方面虽然起步比诗赋晚,但颇有天分天赋,故能卓然成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故实”与“性情”并存的特点在越州之行的创作已表现出来了,并成功完成了融会与转换。

①宋陈师道《秦少游字序》,见《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第143页。

②张先有《渔家傲·和程公闢赠》、曾巩有《送程公闢使江西》、王安石有《送程公闢守洪州》《寄题程公闢物华楼》等。

③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④《淮海集》卷八,《全宋诗》卷一○五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00页。

⑤《淮海集》卷八,《全宋诗》卷一○五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00页。

⑥《淮海集》卷八,《全宋诗》卷一○五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01页。

⑦《淮海后集》卷三,《全宋诗》卷一○六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42页。

⑧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9页。

⑨《答苏内翰荐太虚书》,《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页。

⑩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7页。

(11)《苏轼文集》卷六十八,《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1页。

(12)《淮海居士长短句》,《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54页。

(13)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9页。

(14)《答苏内翰荐太虚书》,《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页。

(15)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7页。

(16)《苏轼文集》卷六十八,《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1页。

(17)《淮海居士长短句》,《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54页。

(18)《次韵公闢州宅月夜偶成》,《淮海后集》卷三,《全宋诗》卷一○六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41页。

(19)《淮海后集》卷一,《全宋诗》卷一○六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1页。

(20)《淮海后集》卷三,《全宋诗》卷一○六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41页。

(21)《全宋词》第471页秦观词下收录,存疑。

(22)宋黄升.《花庵词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8页。

(24)《淮海居士长短句》,《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66页。

(25)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见《秦观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77页。

标签:;  ;  ;  ;  ;  ;  

秦观越南之行及其相关作品分析_秦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