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恩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市政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部分,市场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资源和能源流动的过程。因此,在市政规划中推动循环经济理念,不仅可以成为节约能源、资源的有力抓手,而且也将对低碳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本文阐述了市政规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变革。
关键词:市政规划;循环经济
1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管理的主体
1.1政府介入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政府介入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外部性理论,也称“庇古理论”。在经济学理论中,按照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当一种活动的成本或效益自动地“外溢”到其他人和厂商时,外部性事件就发生了。由于公共物品既不具有对抗性也不具有排他性,或者说他们的排他性成本相当高而无法实现消费上的排他性,因此作为公共物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无法逃避“外部性”问题。
公共问题日益增生的现实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的事实,使得人类社会逐步孕育出一种超越并高于各个行为主体利益的共同的或公共的利益,这些共同的或公共的利益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表现出来。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并承认的,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必然带来或存在着一种类似公共物品这样的共同的、整体的利益问题。这些公共利益是不可分割的,是可以被所有或部分成员所共享的。而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或公共利益就无法回避。因为市场机会主义所引发的“搭便车”和外部性原因而产生的供应、维护和延续问题,使得现代社会在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物品的治理上出现集体非理性的后果,这在理论上导致了对政府规制的强烈需求。可以说,相互依赖关系的逻辑,推动着政府规制的形成。只要行为体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中,那么为了维持这种关系,各个行为体就会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政府规制,以使彼此关系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反之,政府规制的目的就在于使在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社会成员间行为处于可预测和可控制的运行和发展状态中。政府规制对降低市场制度中的交易费用和实现个体在公共事务领域中的合作,具有一定意义。
1.2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管理的主体
循环经济需要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过程通常会涉及到市场主体利益重新分配。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度运行的阻力会相当大。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不仅强调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大转变,更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而真正推进循环经济不断向前的,应该也必须是整个社会。但是,我国现有的促进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这将极大地影响循环经济的推动效果。因此,城市政府不应再是管理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全部活动的“万能政府”,而应该实现“划桨的政府”向“掌舵的政府”的转变。政府应该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宏观控制,从宏观上把握和分析城市发展的总体态势,就像“掌舵人”那样不断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和循环经济型转变;而对具体的微观领域,政府则应该尽可能地退出,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有第三部门组织、营利性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元参与的城市循环经济的管理主体模式。
2市政规划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造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市政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水源、能源、环境及信息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保障供应和处理废物,即为城市居民提供水、电气、热等同时妥善处理雨水.污水、垃圾、粪便等弃物。在保障供应方面通常依靠开源的方法而处理废物则采用达标排放的方式。从本职而言,市政系统是直接体现城市资源和能源流动,同时也是集中体现城市碳排放轨迹的系统。从城市的能源输入,经过城市交通组织、建筑设计到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过程,再到污水、垃圾等废弃物输出,市场系统集中反映了城市资源和能源流动的过程。因此,在市政规划中推动循环经济理念,不仅可以成为节约能源、资源的有力抓手,而且也将对低碳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
3.1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在物质循环上实现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路径、原则和目标。
3.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各种制约,在紧约束条件下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客观要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3.3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下定决心,立足长远,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坚持在紧约束下求发展,坚持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不懈地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4.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和工业用地控制标准,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大力提升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2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结合产业发展特点,有重点地引入和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和环保产业,把废弃物综合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等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加以扶持培育,促进生产链的延伸和闭合物资循环链的形成,提高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4.3出台鼓励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目录
通过产业政策和产品目录,引导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制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重点制定推进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全市生态产业体系形成;抓紧编制强制淘汰和强制技术改造的工艺及产品目录、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产品目录、可再生或再生利用的废弃物目录等。
总结:综上而言,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传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在市政规划中推动循环经济理念,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措施,必将对节约能源、资源、低碳和谐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与对策研究[J],软科学,2013,17(1),31-33。
[2]叶峻杜永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J].社会科学研究,2017
论文作者:张敬佳,宋飞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循环经济论文; 城市论文; 政府论文; 资源论文; 市政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