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提升建筑质量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使得土建工程施工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作材料的拌制物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与钢筋结合后耐久性、抗震性和经济性都获得了显著提高,由于这样的优势使得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1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特点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原料有水泥、砂石等,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再进行搅拌,通常情况下原材料的成本不高,同时混凝土自身的抗压强度非常高,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般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混凝土施工工序来说,非常复杂,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比较简单,因此也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2.1材料的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对于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受到影响,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裂缝情况,对构建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另外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也会对混凝土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重点进行研究。
2.2施工工艺的影响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模板成本以及施工的影响,如果在施工操作的时候,模板强度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就进行了模板的拆除,很容易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确保模板的施工质量,从能够更好地确保模板工程的浇筑质量。但是如今模板安装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技术进行,从而使得现场出现混乱情况,引发一切的质量问题。
3建筑工程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混凝土工程建设对基础施工的要求高,尤其是对施工整体性的要求,并且经常需要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此需要大量、连续的混凝土供应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克服混凝土间断施工易形成施工缝等问题,但是由于施工基础体积较大,浇筑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量,易产生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温度应力,易破坏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试验中,应强化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变形应力的幅度,避免裂缝产生。
3.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利用混凝土泵,通过专用管道将商品混凝土输送至指定的浇筑位置,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空间输运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技术具有输送量大、效率高、劳动强度较低、施工文明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具有可泵性、流动性和粘聚性,通过输运设备不断的搅动,确保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确保混凝土施工性能,摩擦力小;常选用性能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大小和性能都有严格要求,并适当掺加减水剂等外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粘聚性。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4.1混凝土科学配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标准要求来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并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有效结合,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比过程中,还要注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并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以此来对混凝土水热化进行控制,有效的防范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2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需要对模板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进行检验,并仔细检验钢筋混凝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的和保护层厚度,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表面的油污,封堵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并利用清水对木模板进行湿润。在地基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将地基基础上的淤泥和杂物清除掉,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3m时,则需要使用串筒、熘管或是振动溜管。在具体浇筑过程中,要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状况进行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移位和变形的情况,并对其加以处理。而且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和光洁度,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在前层浇筑初凝前进行下层浇筑,即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所有时间加在一起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3裂缝处理
在浇筑后,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在所难免的,且通常是以横向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变形、沉降不均匀、施工过程不合理、外力作用等,对后期的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此,这种裂缝应该在施工时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地弥补,对此具体的方式有多种。其一是灌浆嵌逢,针对裂缝比较大,且难以拆去重新浇筑的裂缝,使用一定的高压设备,将一定的结构性材料注入到裂缝中,该方式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其二是结构加固,比如在混凝土周边进行钢板等的黏贴,设置一定的支撑点等。其三是混凝土置换,即对原有的混凝土全部拆除,并重新浇筑;其四是面层修补,即对出现的小裂缝,用同类材料进行糊补,易于实现,非常适合家庭装修。
4.4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指的是入模的混凝土成型和密实的经过,经过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外形构造构件的准确,平坦的表面和混凝土的强度一定要跟设计要求相符。在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浇筑进入模型后要马上实施全方位的振捣,让新入模的混凝土填充满模板的每一个角落,之后排出气泡,让混凝土的拌和物尽可能的密实与和均匀平均。振捣能够分為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在应用塑性混凝土或者相对小工程量的状况下,才能使用后者;插入振捣棒式振捣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振捣方式,在振捣棒开动后一定要双手握住棒体上端的软轴胶管,之后迅速把其插入混凝土里面,振捣中要使用上下小幅度抽动振捣棒的形式,通常状况下,相同位置的振捣时间要控制在略超过20s,当表面没有冒出大量气泡而且没有明显下沉为宜,而且振捣经过中要谨遵快插慢拔的原则。
4.5混凝土后期施工的养护
在施工后期,主要涉及的技术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目标是保证混凝土能够完整、有效、符合预期地凝固,对此采取的措施包括。其一,对混凝土表面洒一定量的水,保证其湿度;其二,在表面覆盖塑料膜,防止风干混凝土,也防止混凝土的表层和内部凝固的程度不一样,带来结构的变化;其三,保证混凝土在完全凝固之前不受其他压力干扰,尽量对该工程周边进行设置围挡,防止人和其他动物的入侵,对未凝固的混凝土进行破坏。
结束语:总之,随着土建工程的种类将越发复杂,混凝土施工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对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加以全面了解,从而促进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光恩.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控研究[J].建筑知识,2017,37(10):96-97.
[2]李刚,陈龙飞.试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7(06):96+101.
[3]易万寿.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4):34-35.
[4]邢赤民.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15.
[5]梅江南.浅谈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315.
论文作者:张文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要点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