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挝论文,党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述
老挝人民革命党是目前老挝的执政党,也是老挝唯一的政党。其前身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区支部,1955年3月22日, 根据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1951年2月召开)关于三国(越、老、 柬)分别建立自己的党、各自领导本国革命的决议,成立了老挝人民党;1977年2月,党的“二大”决定将老挝人民党改名为老挝人民革命党至今。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党章申明:老党是老挝工人阶级的政治参谋部和有组织的先锋队,是老挝各族人民和爱国与进步劳动者利益的代表,是老挝人民民主制度政治体系的领导核心。老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老挝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方针。党的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老党反对多党制和多元化,不允许成立其他政党和政治派别,因此,除了老党外,老挝没有其他政党和政治派别。该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有:老挝工会联合会,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和老挝妇女联合会。
老党迄今的历史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一)1955年3月至1975 年12月,即抗美救国斗争时期。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领导各族人民,同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右派进行斗争,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二)1975年12月至1986年11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三)1986年11月“四大”至1997年7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前, 推进革新时期;(四)从1997年7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起, 应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个阶段将是老挝革新成果受到严峻挑战,老党受到严重考验的时期。
老党1955年3月成立时只有400多名党员,发展到目前已有8 万多名党员。凯山丰威汉连任第一、二、三届总书记,四、五届党中央主席(从第四届开始不设总书记职务,改设党中央主席);第六届,即当前一届党中央主席是坎代西番敦。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报》(1975年8 月11日创刊)和党刊《新曙光》(1985年3月22 日创刊)是老党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
二、老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
1975年8月,老党在全国范围内夺取了政权, 宣告抗美救国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同年12月废除封建君主制,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此,老党成为老挝的执政党,老挝也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那时起至现在,老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75年12月—1979年10月)
老党最早提出要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77年2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上。 当时正处于抗美救国斗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这历史转折时刻,老党“二大”提出,当前老挝革命的基本任务是,继续将抗美救国斗争进行到底,同时还要“为老挝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1975年10月,老党召开了抗美救国斗争取得胜利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即二届三中全会,这个会议宣布:“老挝已经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并开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指出,老挝当前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即“消除买办资本家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改造个体经济,建立和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将“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逐步将分散的、落后的小农业转为社会主义大生产”。
从二届三中全会开始,老挝便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这个时期,老党也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不顾本国国情,照搬苏联模式,着重变革生产关系,忽视建设与发展。1977年2月, 在最高人民议会和部长会议联合会议上,强调要进行生产关系革命,即改造旧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次提出,要“消除资本家经济,改造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在内的个体经济,建立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个政策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私营工厂和企业实行国有化或公私合营,国家垄断商业,禁止私商搞贸易,限制粮食买卖。1978年在农村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强迫所有的农民都要加入农业合作社。在统战方面也有过激政策,强行对旧军政人员、工厂企业主和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改造,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外流。这一系列脱离实际的过左的政策,严重地挫伤了工商业者、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和生产关系的破坏,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使老挝的经济陷入困境。粮食减产,靠农业收入的财政不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生活用品奇缺,干部和群众的生活都相当困难。
第二阶段:开始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及酝酿革新时期(1979年11月—1986年11月)
经济恶化的现实,使老党开始对其所执行的政策进行反省,对本国国情重新认识。1979年11月召开的二届七中全会上,凯山丰威汉要求党的经济管理干部“重新认识一些问题”,“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根据老挝的实际情况运用经济规律”,“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发展,否则,将适得其反”。他要求党的干部在进行生产关系革命中,要“考虑到目前老挝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承认“急于消除资产阶级私有经济将造成生产力下降”,并指出当时的价格、工资制度违反客观规律的问题。1982年4月召开的党的“三大”和1984年8月召开的三届六中全会,都对老挝的国情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老挝的经济,总的来讲是“自然性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小农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漫长的、极其复杂和极其艰苦的”。“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老挝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即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家私有经济、小商品生产经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五种经济成份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是想要消除哪种经济成份就能消除的”,“政府要发挥资本家私有经济积极的一面”,“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再次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凯山丰威汉首次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将自然、半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自二届七中全会以后,老党推出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如进行价格、工资、货币等改革,放宽私商经营范围等。自1984年起,逐步解散农业合作社,开始进行家庭承包试点。
纠正一些偏激的认识,对部分政策进行调整,这一举措符合当时老挝的国情,使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粮食产量由1976年的60万吨,增至1985年的154万吨。教育、卫生、商贸工作也得到恢复与发展, 人员外流减少,国内局势基本稳定。
第三阶段:重新认识国情与推进革新时期(1986年11月—1997年7月)
1986年11月老党召开了“四大”,这次大会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凯山丰威汉总书记的政治报告,以客观、诚恳、坦率的态度,对老党自1975年底执政以来极左的路线和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检查,并以科学的态度详尽地分析了老挝的国情,体现了老党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优秀品质。在对极左路线和政策检讨中,他承认,“前十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犯了主观、急躁的错误,没有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想一下子消除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例如工业方面,在政府还没有能力管理之前,急忙把私有工厂转为国有,因而造成了生产力下降;商业方面,禁止商品流通,用行政命令消除私商,因此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农业方面,没有考虑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干部管理能力和生产力发展状况,强迫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以为这样做能很快地实现社会主义,其结果,合作社是组织起来了,生产却没有得到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在分析老挝国情时指出,“老挝是从殖民地、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样一个起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个起点给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带来,正在带来,将会带来巨大的困难”,要求党员干部“在制定政策、计划之前,要用马列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分析老挝社会和经济状况”。又再次强调,在充分利用和挖掘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作用和能力时,要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四大”为“革新开放”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在坚持老挝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制定了1986年至2000年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这是老党首次提出“革新开放”的战略方针。从此,老挝进入了“革新开放”时期。
经过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至1991年3月党的“五大”, 老党的“革新开放”方针政策基本定型。政治方面,提出要消除集中的、官僚主义和扶植式的管理机制,广开民主,加强法制。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经济方面,认为目前老挝尚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逐步把自然、半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建立农林与工业手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结构。为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承认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与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同时改善政府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对外方面,积极发展与联合国、国际组织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以求得援助。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来老挝投资,1994年修订的《外国投资法》(88年首次颁布)给予外国投资者更优惠的政策。1996年3月, 老党“六大”正式确立了以坎代西潘敦为首的第二代核心领导。“六大”重申了“五大”制定的革新开放路线,重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六大”进一步完善了“四大”以来的革新措施和政策,制定了下一步发展目标:即1996—2000年GDP平均增长8—8.5%,到2000年人均收入达500美元,到2020年基本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定程度的现代化。继续强调,在发挥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积极作用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改革实践中,老党思想越来越开放,只要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已不考虑是姓“社”还是姓“资”了。因此,1997年的经济改革表现在大搞私营化和股份制,国家主要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促使外资投向优势产业开发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非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则放手私有化。在政府允许和鼓励下,不少有资金的个人纷纷办私人企业,而一再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即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却比例下降。以万象为例,6千多家工业、 手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占了98—99%;近6 千家工矿企业中,国营仅占1%左右,公私合营占不到1%,而私营占98%左右;推行股份制,也是1997年深化经济改革的重大措施,主要表现在放宽了对外商股额的比例,允许外商和私人股额可以超过国有股额。
自1986年“四大”至1997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前,老挝的“革新开放”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治方面: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领导抱有信心。经济方面:尽管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最终没有得到巩固与发展,但国家的经济还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制逐步得到推广,城市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截至1996年,有30多个国家在老挝投资,共612个项目,投资总额为67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增长:1988—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4.8%;1991—1996 年平均每年增长6.4%;1996年增长7%,1997年增长7.4%。1996 年人均收入380美元,1997年为400美元。1997年的粮食产量为180万吨, 虽然还未做到粮食自给,但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前财政部长赛宋番·丰威汉在“六大”的发言,老挝首次做到了财政开支自给。外交方面:彻底改变了过去“一边倒”(只与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局面,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1997年7月正式加入东盟,迄今为止,已同10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高了老挝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革新成果受到严峻挑战。
1997年7月,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相继爆发金融危机, 刚成为东盟成员的老挝,受到泰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经济出现倒退和恶化,十几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革新成果受到严峻挑战,老党面临严重考验。
首先是通货膨胀失去控制。1997年7月以后, 随着泰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与泰铢直接挂钩的老币基普顷刻如脱缰野马,由1997年6月1美元兑1300基普,到7月猛跌至1美元兑2400—2600基普,到98年11月中旬则已达1美元兑4580基普,货币贬值幅度达352%。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猪、牛肉已由97年下半年的每公斤3000—3300基普,涨到98年11月初的每公斤近9000基普,粮食和各种副食品及日用品也随之水涨船高,工薪阶层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紧接着是金融体系陷于瘫痪状态。98年3月, 老挝四届国会提出要将全年通胀率控制在10—12%以内,但无力使用货币进行干预。贸易逆差有增无减,进出口不平衡,1997年出口为3.62亿美元,进口高达7.37亿美元。1998年上半年,贸易逆差已超过3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 一些外国投资也在减少或撤离。1990年至1996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6亿美元,而1997 年至今,吸引的外资不足1亿美元,在老挝占外国投资总额40%的泰国企业, 有半数已撤资。
引发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历史上长期遭受新老殖民主义的剥削压迫及不断的战争,造成老挝的经济非常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国民收入主要靠以原始方式耕种的农业,历届政府的财政开支全靠外援。老党1975年底夺取政权至今只有23年时间,革新开放时间也只有十几年,在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远不能改变其落后的状况,仍然无重工业,只有一些加工业,农林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如此薄弱的经济,自然是不堪一击。(二)政策失误,管理不善,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80年代末期,老党开始放松对外汇价格的管理,允许美元、泰铢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在进出口贸易中,泰铢实际上已成为主要的货币结算手段,并在老挝货币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样一旦泰铢遭秧,老币便厄运难逃,因此导致通货膨胀失控。市场保护意识差,对民族工业扶持不力。每年都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包括牙膏、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日用消费品和粮食及副食品等,这是导致外汇储备枯竭的一个原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后,没有加以管理、检查,导致走私泛滥成灾,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造成国库空虚的原因之一。
经济恶化,使普通干部群众实际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例如,普通干部一般月薪为5万基普,按现在的兑率仅为11美元左右, 加上物价又飞涨,无疑是雪上加霜。98年及未来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呈下降趋势。此外,今后在吸引外资方面将会更加困难。
为解决当前的困难,老党采取了几项措施:(一)压缩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建缓建部分国家投资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保留部分外国投资、合资基础上的配套资金,保障和解决干部群众吃饭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二)积极寻找外援,争取各友好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及联合国的援助;(三)加大货币发行量,准备发行面额为2000和5000基普的流通货币。
目前,老挝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我们相信,在国际的援助下,通过老挝人民的自身努力,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老挝党和人民最终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注释:
①《凯山·丰威汉选集》(2)(老文版), 老挝国家出版社出版,1987年版。
②《老挝历史》(3)(老文版),老挝社会科学研究所编, 1989年版。
③《凯山·丰威汉——人民的儿子》(老文版),老挝社会科学委员会编,1991年版。
④《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老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