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与景观适应性分析的理解及研究论文_卜浩然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000

摘要:道路工程中,桥梁作为公路最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在道路交通运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梁,通常也会被实为地标性建筑物,本文通过对桥梁景观的思考,系统阐述了桥梁设计与景观协调适应性分析的理解及研究,从美学、生态、人文方面对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桥梁设计;景观适应性分析;美学;人文

1引言

道路工程中,桥梁作为公路最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在道路交通运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梁,通常也会被实为地标性建筑物。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功能(过程)的载体,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因此,景观包括道路、建筑、桥梁、雕塑、建筑小品、喷泉、园林、照明等人工景观和各种野生植物群落与动物形成的自然景观以及二者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桥梁,作为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不仅是具有跨越河流、深谷等障碍物的交通功能的工程实体,它还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成为空间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意境,它表征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因此,桥梁设计中有必要对桥梁景观适应性分析进行思考和探讨。本文也从景观美学、景观生态、景观人文三个层面来探讨桥梁景观。

2桥梁景观适应性分析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整个艺术领域里能给人们带来美感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对美的创造和欣赏进行指导。桥梁美学即是研究桥梁建筑艺术的美学规律的学科,继而又发展为桥梁景观设计,目前是一门古老而又处于新兴状态的边缘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从古人简单构筑以通途利涉的木桥、石桥,发展到今天凌空横跨、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都有着对美的追求;说它新兴,是指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又为桥梁景观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且更注重与环境相协调,使之成为一门融合了现代手段的新兴学科。

古人因技术所限,建桥者一身担任工程师并兼顾桥梁的美学考虑,桥梁的美观主要取决于建桥者的审美感觉。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和艺术产生了分工,桥梁工程师与建筑师相互合作,某些桥梁作品中结构与美学结合得很好,有的作品中的结合则略显牵强。由于19世纪科学发展,人们又逐渐倾向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要求建筑师要懂结构,工程师要懂艺术。

桥梁与建筑相比,功能单一,其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计更多取决于结构、技术与材料,因此对桥梁设计的创新,需要对结构、技术和材料有好的运用能力。

桥梁造型决定了桥的整体印象,桥梁的各项附属设施,如栏杆、桥头建筑、坐椅、照明灯、指示牌、道路、桥面铺装以及其他桥头公共设施等也都是桥梁景观的组成元素,对这些元素根据桥梁的总体风格进行相应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要发挥植物的景观作用,尽量考虑采用乡土植物,以体现当地特色。桥的两岸可用垂直绿化打破生硬的护岸效果。

从目前来看,我国各个高校的桥梁工程专业更注重桥梁的结构和技术,对桥梁美学与景观的考虑还需要加强,有必要将桥梁美学或桥梁景观设为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设计美感。缩小桥梁设计的美学要求和桥梁设计者的美学水平存在着的差距,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则是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形成一种人、植物、动物共生共荣的理想的生态景观。

一定工程物对原有地质、地貌都会造成破坏,使环境和生态恶化。因此在桥梁设计前应作好环境评估,如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生物物种等。在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考虑环境影响,进行合理的场地布局和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考虑到建桥后由于通车产生的噪音和车辆排出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的影响,尤其是大型桥梁通车量比较大,应在线路周围或桥上布置一定宽度和相当密度的绿化带,尽量使空气质量及绿化程度恢复到建桥前或有所提高。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和一定的净化作用。一般认为乔木、灌木、草本与地被相结合的多层稀疏林带,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的绿地,也较容易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在桥及河流两岸,可栽植对环境污染比较敏感的植物,以利于对环境的监测。如报告二氧化硫污染的植物有地衣、紫花苜蓿、荞麦、芝麻、向日葵等;报告氟化氢污染信息的植物有唐菖蒲、郁金香、小苍兰、金荞麦和葡萄等;检测臭氧的植物有烟草、矮牵牛、光叶榉和牵牛花等;只是乙烯污染程度的植物有香石竹、芝麻和番茄等[5]。除“监测植物”外,还可栽植一些净化植物,据有关资料介绍,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吸硫能力较弱。但针叶林防噪声的本领要比阔叶林高6~7dB[5]。

无论是建筑,还是桥梁,或者其他人工构筑物,不仅仅满足了人的功能需求,它还为人们构筑起一个精神家园,使人产生与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相和谐的精神感受。

桥梁功能单一,桥型有限,全球范围内来讲,水平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难分出高低。一些大桥往往成为经济成就与技术进步的标志,却较少考虑民族与文化的人文主题。西方规则式的景观与现代艺术影响下过分追求装饰与视觉效果,不是很符合民族情趣,中国拱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虽由人造,宛自天成”,在心理上较容易被接受,比较适合中、小桥梁。我们不是提倡建造仿古桥梁,而是提倡结合滨水规划,从地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角度来设计桥梁,既要发掘传统文化,又要追求现代精神。对于现代大桥与特大桥梁,其民族特色还要由一些细节来完善。

3结束语

道路工程中,桥梁作为公路最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在道路交通运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桥梁,通常也会被实为地标性建筑物,本文通过对桥梁景观的思考,系统阐述了桥梁设计与景观协调适应性分析的理解及研究,从美学、生态、人文方面对桥梁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桥梁设计,特别是在满足交通功能前提下,能有更多贴合景观、作为地标的桥梁构造物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桥梁景观设计在城市桥梁设计中的应用[J]. 常全军.??山西建筑.?2016(12)

[2]桥梁景观设计初探[J]. 商可.??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3]看“桥都”的桥梁景观[J]. 杨航卓.??公路交通技术.?2008(06)

[4]桥梁景观评价原则与方法的研究[J]. 白新和.??华东公路.?1991(01)

[5]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 付佳佳,高莉莉.??工程技术研究.?2016(07)

[6]郑州经开第十五大街跨中心渠桥梁景观设计实践[J]. 龚慈中.??中国市政工程.?2017(02)

[7]温州洞头海景桥桥梁景观设计[J]. 薛仲义,刘恩广,宿霄男.??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6)

[8]论桥梁景观审美意象的构成[J]. 蒋宇,孙军.??公路.?2017(10)

[9]桥梁景观的艺术设计[J]. 陈海云.??价值工程.?2017(36)

论文作者:卜浩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桥梁设计与景观适应性分析的理解及研究论文_卜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