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分析论文_潘巧玲

潘巧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产科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等。其中剖宫产感染者为53例占总人数58.8%,顺产感染者37例占总人数的41.2%。结论 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感染的原因多为患者本身抵抗力差,较少活动导致呼吸道易感染;行剖宫产术后导尿留置导致泌尿道感染。为有效防止院内感染问题,产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强预防和护理意识,以降低产科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感染问题;对策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095-02

产科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孕产妇和婴儿,产妇经过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很容易引起机体变化,若在此过程中护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医院感染。本文选择本院自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产科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深入了解产科护理中的感染情况及原因。通过分析具体感染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产妇感染发生率。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9月-2018年11月产科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前均为发生感染,符合感染诊断的标准。

1.2方法

对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查阅,记录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检查资料。比如对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和病种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感染对比

由表2可见,参与研究的产妇,阴道分娩产妇为37例,剖宫产产妇为53例。其中,剖宫产感染率为58.8%。顺产产妇感染者37例,感染率为41.2%。其中未侧切产妇感染22例,侧切感染15例。其中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比例较大,口腔及胃肠道感染率相对较低。

3讨论

3.1产妇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产科护理中面临的对象主要是产妇或初生儿。产妇在分娩后由于身体不适,常出现不配合锻炼的情况。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损耗了太多的身体能量,极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产妇自身免疫力低加之不积极配合锻炼,就容易导致手术切口或者脏器部位的感染。其次,产妇身体虚弱需要家属陪同照顾,多名家属入室照顾产妇,极容易造成病房内空气不佳,若不及时通风换气就容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因而导致产妇发生呼吸道感染。本研究中有30例产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就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导致。21例产妇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则是由于产妇分娩后不注意自身卫生,自身粪便导致手术切口感染而造成。其中剖宫产产妇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极易瘾大泌尿道感染。本研究中有12例产妇发生泌尿道感染。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产妇发生院内感染还有可能与产妇自身心理和情绪有关。产妇在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极易发生暴躁情绪,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产妇自身机能的恢复,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加了。

3.2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3.2.1外在因素

产科护理工作中,都会涉及到侵入性操作。比如人工破膜辅助分娩,阴道检查,肛门检查等等。这些侵入性操作如果杀菌不当极易导致感染。产妇在手术前留置导尿管时,也有可能导致导尿管伤害泌尿道黏膜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情况。其次,分娩过程中助产操作也有可能引导感染。比如剖宫产和会阴侧切术等。产妇的局部组织受刺激后若护理不当就容易诱发水肿压迫,最终导致发生感染。若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极易导致产妇切口的感染现象。

3.2.2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经过分娩后自身生殖道防御机能被破坏。尤其是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而言,极易发生宫颈黏液栓和阴道自净作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损耗了大量体力,分娩过程也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因而,产妇受到生产、身体变化、手术、创伤、失血等多方面影响,极易导致产妇自身抵抗力下降,这时若外界微生物侵入就可能诱发感染。而对于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而言,产妇经手术后,体位不容易变换,咳嗽和排气等都给产妇本身带来了困扰,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大大增加会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3.2.3环境因素

大部分情况下,一名产妇都会跟随两到三位家属陪伴。陪产人员越多,室内空气就越容易受到污染。加之,产后门窗紧闭,空气难以流通,从而会导致产妇出现呼吸道交叉感染。与此同时,母婴同室走动,产妇产后疼痛,婴儿需要哺乳,婴儿易哭闹等都会造成产妇休息不好,最终影响产妇自身的抵抗力,增加发生感染的几率。

3.3改善产妇感染问题的护理措施分析

3.3.1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

有调查数据显示,出现院内感染的1/4至1/2产妇都是由于消毒问题引起的。而产科感染中手术切口感染则占据大部分。所以,在产科手术护理中应首先建立人性化意识,严格检查个人卫生,严格按照消毒步骤对医疗器械实施消毒。在预防手术感染的过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3.2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室内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所以,医护人员应首先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查房。规范操作护理技术,规范实施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在日常护理中应定时换气通风,改善病房环境。开窗通风的时间应选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开窗时间控制在20分钟为宜。通过通风换气调节病房内温度,使空气流通,排除污染的空气。其次,护理人员还应每日对妇产科病房内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建议每日定时进行2次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与此同时,引导产妇进行自我护理。对于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遵医嘱6小时后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患者尽早地咳嗽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

3.3.3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对其宣传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叮嘱产妇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怀孕后的垂直感染,并关注孕期和产后的清洁卫生。对于胎膜早破或者产后出血的产妇,应该适时抗感染措施,定期清洗会阴部和肛门部位。而对于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留置导管处理时,应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医护人员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尿道黏膜刺激或损伤。此外,在导尿管留置期间应密切观察尿道口和导尿管的清洁情况,在拔掉导尿管后,应建议产妇多喝水排尿,防止尿潴留现象,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3.3.4其他感染问题的预防和护理

医护人员应严格规范护理工作,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和产后护理,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关注患者的饮食卫生情况,鼓励患者进食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引导患者积极做适量锻炼,改善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与此同时,对产室进行消毒隔离处理,进入产室前应更衣换鞋,在产室无菌物品专柜中放置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和有效期。无菌器械应规范处理,特异性感染与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待产分娩时应进行隔离,同时物品应隔离处理。接送患者的平车也应定期进行消毒。接产医护人员严格洗刷手进行消毒。

总之,导致产科患者感染的原因复杂多变,其中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等是主要感染部位,医护人员和产妇本身应加强这些方面的预防和护理。有效降低产科感染几率,不仅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也需要产妇自身加强护理意识和卫生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志强.产科护理管理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7(16).

[2]周临.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12).

[3]杨成菊.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01).

作者简介:

潘巧玲(1985.5-)女,壮族,广西河池人,本科学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论文作者:潘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分析论文_潘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