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美国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在80年代就开始积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努力。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导地位尽管受到来自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但美国以其完善的政策支持、丰富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持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先优势。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从国际学生、外语学习、出国学习、国际课程、国际化政策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国际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对国际学生做出了正式认定,国际学生是指非所在国公民,也没有获得所在国永久居留权,并且还没有完成所在国学习的学生。[1]美国是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1999年以后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开始趋向平稳,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增加。2002年,美国的国际学生本科入学率在经过了连续30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降。造成这次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较低的签证申请通过率、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的反美情绪、其他国家教育机构的竞争,以及传统国际化生源输出国高等教育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中国和印度)。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学生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过去选择前往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部分开始选择走向其他国家。这期间从其他国家国际学生入学率的变化也能看出所发生的此消彼长。1999年到2005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率增长了17%,而同期英国是29%,德国是46%,法国是81%,澳大利亚是42%,日本更是达到108%。[2]不过,随着签证申请的处理时间缩短和通过率的提高,2006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率出现了一轮小的反弹。[3]美洲国际教育者年会(2003和2006)和其他一些机构都对美国不断下降的高等教育地位倍感关注,认为需要进行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挑战以应对目前这种情势。最近几年美国国际学生的入学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年发布的有关国际教育交流事务的报告,美国新入学国际学生的人数从2004年至2009年增长了51.9%,2008至2009学年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的外国学生人数增加了8%,达到671616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充分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对于外国学生的吸引力又有所提高。[4]
(二)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曾指出,学习外语将“扩大年轻人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体现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然而,调查表明,实际上有近40%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外语学习的价值,他们并没有把外语学习作为获得国际经验的途径之一。[5]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调查结果反映了类似的情况,[6]数据显示尽管参加外语学习人数的绝对值基本保持缓慢增长,但学习比例自从60年代达到16%左右的最高值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20世纪末基本维持在7%-8%之间。调查还显示,参加外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且只有少数学生达到本科生基本能力水平。同时,外语学习的种类也是高度集中,其中西班牙语占55%,法语占17%,德语占8%,而亚洲语系只占6%,中东语系低于2%,非洲语系更是少于0.15%。[7]美国持续下降的高等教育外语学习比例与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外语学习比例和种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其中肯定与英语语系的国际地位和美国公民的大国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美国开始制定强化青年学生学习外语的计划和措施。布什总统于2005年1月宣布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要求联邦政府有关机构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学习俄语、中文、日语、朝鲜语和阿拉伯语等语种,并要求2007财政年度为这项工作拨款1.14亿美元。2007年美国国务院把富布赖特(Fulbright)新的语言项目的学生人数扩大三倍以上,使学生在参加事先确定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之前先在国外进行6个月的语言学习。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于2007年在5个州为400名学生和400名教师建立语言“夏令营”。[8]外语学习方面,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9.11之后美国非常重视外语语言教育的立法,通过立法的形式真正提高外语学习的地位,保障和促进外语教育的实施和发展。2007年7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2007年大学机会法》(The College Opportunity and Affordability Act of 2007),在加强国际教育方面规定:扩大联邦学术竞争补助款计划之补助对象,包括学习关键外语第三、四、五年者;加强外语与区域研究奖助计划,经费须用于赴海外研修外国语言及文化课程。外语教育的立法彰显了美国利用“语言战略”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目的。
(三)出国学习
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会长兼执行长艾伦·古德曼(Allan E.Goodman)认为,到国外受教育可以有助于年轻人培养做世界公民所必需的素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更是敦促2009年的毕业生成为“通过自身的生活和事业缔造全球伙伴关系的公民使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6月开罗的演说中指出,必须扩大交流项目,增加奖学金,教育交流对将世界人民团聚到一起具有关键作用。[9]尽管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不断增长,但是美国高校出国留学的人数比例在20世纪末还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本科生的出国学习比例为3%,而总出国学习比例还没有超过1%,留学国家也基本上限制在几个传统国家内,留学专业则压倒性地限制在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只有少量学生开始选择种族研究和经济类专业。[10]不过到了21世纪初,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美国高校出国留学的人数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据2009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的调查统计,到国外学习的美国学生人数在2007至2008学年增长了8.5%,在2009年过去的10年间增长了150%,达到了创纪录的262416人。留学目的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25个传统目的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向一些新兴国家转移,在2007至2008学年,印度以103260人高居榜首(增加了9%),中国以98235人名列第二(增加了21%),韩国以75065人列第三(增加了8.6%)。就出国学习的类型来看,大约40%的学生选择中等长度的出国学习项目,而56%的学生选择短期的出国学习项目(包括暑期,一学期以及正常学年中的2—8周等),只有略高于4%的学生在国外完成整个学年的学术学习。正如美国国家公共外交与事务部副部长朱迪思·麦克黑尔(Judith A.McHale)所说,与以前相比,出国学习更加能够帮助美国的学生了解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有效地参与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去,国务院大力支持通过各种政府资助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外留学,力争在两年内使靠资助赴国外留学的美国本科生的人数翻一番。[11]
(四)国际课程
国际课程是指融合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构建有效的学术环境来为满足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学习需要提供支持。奈特(Jane Knight)把国际课程描述为“国际化进程的中枢”,并认为国际化课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经验,为他们融入日益全球化的社会做好准备。[12]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美就读或鼓励美国学生去海外留学,设置联合学位课程和开放课程资源也成为国际化的热门领域。对于美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双学位或联合学位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根据双学位课程的安排,学生可在合作的高校上课,获得学位、文凭或证书。例如,通过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和土耳其高等教育理事会(Turkish 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共同设立的一项计划,土耳其学生能获得两个本科文凭,即一个土耳其文凭和一个纽约州立大学文凭,四年学习时间内,可分别在一所土耳其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合作校区就读。研究生院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最近进行的调查表明,29%接受调查的美国研究生院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设立了联合学位课程、双学位课程等合作课程。研究生理事会的调查报告还发现,24%的美国研究生院计划在今后两年时间内设立新的联合学位课程。麻省理工学院(MIT)一直是美国开放课程领域的先锋,截止到2008年已向全世界所有人公开免费提供1800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料,他们希望开放课程网站能够带动其他教育机构共同构成一个“造福于全人类的世界知识网”。美国其他一些大学也加入了开放课程潮流,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宣布将在互联网上提供7门本科人文课程的授课录像以及翻译成几种语言的文字记录;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已经公开了一系列课程,包括医学、牙科学、兽医学、营养学和人文课程。[13]近几年以来,从全世界的热烈反响来看,由麻省理工学院倡议的开放课程领域引领了一场影响全球教育的潮流,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国际联合项目,有12所美国教育机构以及非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50多所机构参与。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负责国际事务的副会长马德琳·格林(Madeleine Green)表示,她希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会有更多的美国学生去海外留学,同时希望更多的外国学生来美就读,获得宾至如归的感受。[14]
(五)国际化政策
在经历了冷战期间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机构的设立和扩展,21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首份教育国际化执行备忘录,肯定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作用。2001年,参议员以全票通过了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倡议。随后,用于教育国际交流的经费大幅提升,对于国际学生的价值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留学签证的申请过程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当时美国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套非常完善和科学的政策与机构体系。自9.11事件以后,一系列限制性措施的颁布和出台,机构的合并和撤销使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陷入了低谷。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和民众经过重新审视和反思,再次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倡议,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美国人认为为下一代进入全球社会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美国迫切需要国际化的教育政策来实现那些所谓的全球目标,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又重新走出了低谷,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5]2006年1月5日至6日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和教育部部长斯佩林斯(Margaret Spellings)共同主持了关于国际教育的美国大学校长会议(U.S.University Presidents Summi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通过这次校长会议希望与高等院校校长建立联系,讨论如何吸引外国学生和学者到美国留学,以及如何鼓励更多的美国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从而促进伙伴关系,加强国际教育。[16]2006年美国国务院发起和赞助了美国国家安全语言青年计划(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 for Youth),每年为具备相关语言能力的青年学生提供奖学金,寻求提高美国关键语种人才,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语言学习、教育及文化活动,增强文化了解,为美国私营机构、政府部门等培训具有从事高级国际对话所具备的必需语言能力的青年人才。[17]2007年6月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包尔赛门参议员国外研习基金会法案”(Senator Paul Simon Study Abroad Foundation Act),将建立专项基金会用于今后10年内每年派遣100万美国学生赴海外学习,每年国会将向该基金会拨专款,通过大学和其它机构以奖学金的形式提供给将要到国外学习的学生,该法案还要求加强到国外学习的学生背景和目的地的多样化。[18]美国边界安全与门户开放咨询委员会(Secure Borders and Open Doors Advisory Commission)2008年发布的报告认为,国际化教育是公共外交的关键要素,在强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理解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19]
除此以外,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青年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跨国合作学习研究活动的定期开展、青年学生短期旅行文化交流活动的资助,高校师资国际化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院校之间文化与学术交流项目的常态化运作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尽管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时常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相关事件的干扰,出现过短暂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元化的特点,青年学生学习非西方语言的兴趣不断增长,逐渐具备了显著的全球意识和强烈的国际多样性兴趣,越来越多的美国高等院校欢迎更多外国留学生入学,同时通过与国际机构合作开设赴国外学习的课程,使大学校园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特征愈加明显。
(一)完整科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
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确保有效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坚实基础,由联邦政府部门、大量的非政府机构和种类繁多的支持项目所形成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在处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自政府部门负责高等教育国际化事务的主要机构有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支持美国大学参与国际开发项目、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专业培训项目;美国教育部(USDE):通过运作大量的经费资助项目为国际合作学术研究、国际研讨会、高等教育改革、外语学习和留学美国等相关事务提供支持;美国教育信息网络(USNEI):提供留学生美国教育的官方信息,包括美国教育机构、美国教育体系、美国院校和课程;美国新闻总署(BECA):通过提供各种不同的交换项目致力于加强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与理解。来自非政府部门的主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机构,包括美国教育协会(AECT):美国最大的拥有1800个分支机构和200个地方组织的领导型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提供大量的项目和服务来强化校园国际化;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IEE):负责管理青年学生和教师出国学习和教学的相关项目和经费资助;国际研究与交流理事会(IREX):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多元民主社会的国际性非赢利组织;美国外国学生事务协会(NAFSA):推进国际化教育和提供相关领域专业发展机遇的组织;美国-中东教育与服务组织(AMIDEAST):致力于强化美国与中东及北非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的私人非盈利组织。美国陆续出台和强化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项目,包括肯尼迪-卢格国际青年交换研习项目,青年领袖计划,全球联系与交流项目,未来领袖交换项目,本杰明·弗兰克跨大西洋青年暑期学院等众多项目。联邦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中发挥着前提性的引领作用,它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规范了发展的策略和过程,同时也对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起到示范作用。大量的非政府机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转变和规范政府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和恢复学术的自主性。种类繁多的支持项目是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落脚点,通过来自不同性质组织的经费资助和项目支持,拓宽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社会渠道和国际视野,就美国高等教育决策在政府和民间建立对话,致力于确立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从多元化和多层面的角度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完善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资助体系
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而政策指导下通过设置奖学金或项目基金的方式直接进行资助则更加有效和实际。无论是美国政府部门,还是民间企业或机构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多元化和多层级的资助类型,构建了稳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保障体系。一方面,设置出国学习项目和奖学金。国际教育学会会长古德曼(Allan E.Goodman)在公布《2007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07)时说:“为更多年轻的美国人提供在国外学习的机会是总统、国务卿及国会、实业界和学术界领导人的共同目标。”为此,国际教育学会目前管理着超过250个资助项目,并以每年提供超过2万个名额的规模帮助本国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专业交流活动。[20]在这些项目中,最著名的是受到美国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三个资助项目,即富布赖特美国学生交流项目(Fulbright U.S.Student Program):2008年为美国的学生、教师、学者和专业人员赴多达155个国家从事教学、研究和考察活动提供了300个名额,共计2.754亿美元的经费资助;[21]为大学本科生设立的吉尔曼奖学金(Gilman Scholarships):自2000年以来,有2200名美国学生通过吉尔曼奖学金项目前往国外学习;以及注重语言学习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2007-2008年投入1.406亿美元旨在大幅度增加美国公民学习阿拉伯语、汉语、俄语、印地语、波斯语等紧缺外语的人数,[22]从而支持美国学生取得实际的国际经验。另一方面,设置留学美国项目和奖学金。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所具备的优秀的学术质量,无可比拟的学校和专业类型选择,以及学习科目设计安排的极大灵活性对外国留学生充满了吸引力,美国大学的费用是留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务院官员托马斯·法雷尔(Thomas Farrell)表示,美国希望为经济条件不佳的外国学生提供更多在美国高校就读的机会,为有聪明才智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是美国的传统。为此,美国为留学生设置多种资助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包括校方资助:各院校基于学习成绩(奖学金)和学生的经济需要(助学金)提供的资助;基金会与国际组织:一些著名的组织根据特定国家的发展优先项目挑选一些受资助者;企业或机构赞助:来自美国或外国的私人赞助可以表现为学生与赞助人之间的某种安排,也可以通过在一些候选人之间的公开竞争;美国政府:由美国大使馆的公共事务处(Public Affairs Section)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根据双边协议进行管理。[23]民主党议员比尔·德拉亨特(Bill Delahunt)认为,使更多海外年轻人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这些人将来可能成为解决世界问题的领袖和合作伙伴。[24]
(三)校园国际化的全面推进
美国教育委员会极力倡导全面的国际化,即通过广泛、深入和一体化的方法使校园成为“完全国际化”(fully internationalized)的环境。首先,定期召开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领袖网络。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相关机构的领导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定期召开高峰论坛,确保这些领导能够通过互相交流有针对性地从战略层面思考国际化主题。亨利·卢斯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每隔3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邀请来自不同高校的50位顶尖机构管理领袖就拓宽和深化校园国际化的议题展开对话,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思考国际化进程和推进校园国际化学习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领袖网络则每年定期举办一次高峰会议,邀请各个大学的校长和主管领导讨论国际化策略和探索国际化教育的新发展。其次,总结和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每个高校都有一套独特的国际化管理机制,有着或多或少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历,因此高校之间应该能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训,便于更加有效地推进校园国际化。美国教育委员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特色高校对本校国际化实践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现有国际化举措的反思,其他学校可以吸取有益经验以改革本校的国际化策略和方法。美国教育委员还积极组织开展有关课程国际化经验的交流,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专业课程交叉和融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元性。最后,构建高校合作联合体。联合体成员学校可以开展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共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策略。目前美国教育委员建立了由114个学校组成的小型高校合作联合体,成员学校通过年会、小型项目和网站来开展交流。同时合作联合体还设置国际化实验室,在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为期12-16个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研究,深化校园国际化的内涵建设和体系完善。[25]
(四)注重国际化高校师资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行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学校必须首先实现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这样才能实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美国在提高高校师资国际化程度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招聘和奖励具有国际理念的教师。直接招聘具备国际化理念的教师是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一些地方性大学在最新招聘广告中都加上了“必须具备全球才能”的条款,要求教师回答掌握何种外语,以及如何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兴趣来促进课程和教学的国际化。一些文理学院对于教师的国际化要求则表述得更加具体,要求应聘教师能够根据国际趋势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向学生传授国际化知识和理念,阅读和研究国际期刊、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研究,以及推动学生开展包括出国留学在内的国际化学习。其次,强化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成长。根据相关的统计显示,超过75%的高校教师愿意参加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这些研讨会以教学和学习为主题,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之成为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印第安纳大学的全球与国际化事务机构为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成长提供充足的经费资助,鼓励教师开展远程网络课程学习和带薪的全日制学习。马里兰大学启动了校园教师教育全球意识(Global Awareness in Teacher Education)合作项目,该项目以消弭全球知识鸿沟为目标,建立合作小组致力于持续的大学教育国际化,每个7人小组将获得2500美元的资金资助和宽裕的课程改革预算。[26]此外,威廉帕德森大学、皇后大学、爱纳大学都开展了三年期的整合亚洲文化的教师专业课程学习。最后,丰富教师的国际经验。增加出国参观访问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拓宽对其他国家知识和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与其他国家的高校教师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丰富教师的国际经历和经验。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资助教师参观南美一些大学,并就此建立了教师的国际合作关系和提供给教师在职海外学习的机会。东北州立大学与泰国博仁大学开展了教师交流学习计划,并联合举办了多项国际会议,强化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教师访学活动也是丰富教师国际经验的重要手段之一,绝大多数的世界知名大学都接受国际访问学者,访问学者通过在访问学校开展学术研讨和参与科研项目,加强了教师之间对不同文化视野下知识和理念的沟通交流。[27]
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思考
全球化是指技术、经济、知识、人类、价值和观念的潮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作用,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则是每个国家应对全球化浪潮所做出的独特反应之一,是把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理念整合到院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的功能中去的过程。[28]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我们应该从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方面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
(一)教育教学体系国际化
首先,积极引进国际化教材。尽管国内优秀教材众多,其知识系统的逻辑性强,学科体系的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体把握,但与美国大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内大学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增加国际性、跨国文化等内容,强化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的培养。其次,加强国际性课程建设。国际性课程是指教师在国际框架下讲授某一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增设与国际事务相关的课程,或者加大传统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际主题的内容,并及时将前沿国际研究内容纳入课程。再次,学习借鉴国际教学方法。国内大学过分注重课堂教学,注重概念、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缺乏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研究,因而在教育质量方面与美国相差很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教学经验,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积极鼓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建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教师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内大学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师资数量严重短缺,师资水平堪忧。我国大学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全方位开展引智工作、加大集聚人才特别是吸引海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力度,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二)科学研究平台国际化
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国际化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化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国际化科研意识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重大国际合作学术科研交流还很缺乏,居于国际前沿水平的学科或专业也很少,参与科研团队建设的国际知名学者数量仍然较少。因此,必须着力建设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平台,通过发挥重点建设学科的带动作用开展国际合作,按照有计划、有重点、有考核的原则开展学科建设中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工作。同时,拓宽科学研究的视野,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经验与人力智力资源,提高我国高校科学研究的总体实力和水平,从而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平台要秉持长期发展战略,从科研人员国际化、科研经费国际化、科研资源的国际化和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国际化四个方面入手。科研人员国际化就是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尤其与国际知名学者和学术大师组成合作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努力造就了一批国际对话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并能融入国际社会的科研人才。科研经费国际化是指通过国际性的公开竞争获得具备深刻海外背景的研究基金,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在世界范围内联合多个国家开展某项跨国研究。科研资源的国际化是指充分利用国际科研力量,有效地引进、消化、吸收、拓展我国科学与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国际技术的本土化,并使之在中国的产业界生根、开花、结果。科研成果发表与应用国际化是指鼓励教师尽量多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研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努力探索国际化合作研究新模式。
(三)社会服务机制国际化
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肩负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我国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学校发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主动积极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服务,从而建立有效的国际化社会服务机制。首先,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是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其次,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公司企业的交流合作,寻求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实现大批高科技含量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再次,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国际化的特色。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学校的自身特点,加强同行业、企业乃至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应用国际观念和信息技术加快专业建设和发展,调整专业定位,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建设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形成体现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学科专业结构。最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扩展,其中学生的国际流动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社会服务基本形式之一。一方面,中国的高等院校应致力于提升教育品质,完善教学管理与服务,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顺应教育发展世界潮流,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出国留学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
标签:美国教育论文; 大学教育论文; 国际教育论文; 大学专业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大学论文; 国际文化论文; 国外教育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