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女性文化素质状况与人口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文化素质论文,人口论文,状况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类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以人口变量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是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我国对人口现代化提出的一个总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而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一个民族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女性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内蒙古地区是各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使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其首要前提是民族地区人口的现代化。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地区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包袱,经济发展的成效绝大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国家每年都需向自治区提供补贴。人口素质低下,文盲率高,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现状,与自治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内在关系,女性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的质量。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最终成就反映为民族地区人口的现代化。
一、内蒙古地区女性的文化素质状况
内蒙古地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很低,文化素质低是普遍的现象。
1、女生的辍学率高、升学率低。据1996 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统计提要分析,96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84%,女童入学率98.96%;小学在校女生的辍学率为1.69%,同期全国小学在校女生的辍学率为1.21%,小学在校女生辍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8个百分点。全区普通初中在校女生的辍学率为4.41%,同期全国普通初中在校女生辍学率为2.88%,普通初中在校女生辍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1996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自治区为89.54%,其中女生为88.2 %,而全国平均值为92.62%。
以上数据表明,全区适龄女童,虽入学率较高,达到98.96%, 但辍学率高,小学期间已有1.69%的女生辍学,而小学毕业时, 只有88.2%的女生升入初中,升入初中后,又有4.41%的女生辍学。全区中小学在校女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流失现象,这意味着青少年一代女性人口中,将会产生新一代文盲、半文盲。
2、全区女性人口的文盲率高,是男性的2倍。文盲率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状态的最基本指标。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自治区15 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达21.68%,高出全国平均值5.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文盲率14.39%,女性文盲率29.63%,女性文盲率是男性的2倍,女性文盲、半文盲人数为217万人。大约三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个文盲、半文盲。女性文盲率高,这是自治区女性文化素质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3、女性在受教育层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自治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女性总人口数的64.59%, 即女性的受教育率是64.59%。其中,小学学历33.04%,初中学历21.51%,高中学历7.24%,中专学历1.76%,专科学历0.71%,本科学历0.33%。不同学历层次,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学历层次越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相对愈少。54.55%的女性接受的是初中以下的教育, 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女性只有10.04%。
同一学历层次, 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着差异。 男性受教育率是75.80%,高出女性11.21个百分点。受教育人数,男女性别比127。 男性受教育的机会多于女性。学历层次越高,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差别越大。男性受小学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1.11倍;男性受初中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1.47倍;男性受高中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1.32倍;男性受中专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1.36倍;男性受大专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1.87倍;男性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机会是女性的2.23倍。
4、在校学生中女生的比例逐年上升。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在校学生性别比110,低于受教育人口性别比17个百分点。 这说明,在青少年一代中,女性受教育的机会相对比中老年人口中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多。虽然男女受教育的机会仍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1990年,小学女生数占学生数的47.25%, 初中女生数占学生数的47.91%,高中女生数占学生数的49.55%,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女生的比例是48.31%,大专以上院校在校女生的比例是45.33%。1996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略有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女生比例达49.28%,大专以上院校在校女生比例达47.95%。
二、女性的文化素质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一直处于激剧增长状态。增长的人口大多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农村牧区以及少数民族居住地。在这些地区,妇女生育率高,多胎现象普遍。生育过多,造成农牧民家庭的沉重负担,使许多家庭的大多数子女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低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提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控制人口数量,依然是民族地区实现人口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婚育观念的转变,使婚育观念向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转变。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其社会效益就等于控制了人口数量。
1、女性的文化素质与生育率。 女性的文化素质与生育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呈负相关。女性的文化素质越高,则生育率越低;女性的文化素质越低,生育率越高。一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妇女的中学入学率提高一倍,可以在10年内将总和生育率从5.3下降到3.9,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加倍所产生的效果,只及教育效果的1/3。
内蒙古自治区女性的受教育率是64.59%, 高中以上学历的妇女仅为10.04%,妇女的文盲率为29.63%。在农村牧区,妇女的文盲率高,大多数妇女只受过小学、初中教育,文化素质低是农村妇女的普遍现象。文化素质低的妇女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较深,生育愿望强烈,多胎率较高,超生现象严重。与农村妇女的高生育率相比,城市妇女的生育率较低,这与城市妇女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有着必然的关系。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1989年上半年,1990年上半年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生育孩次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生育孩次数的比较(%)
文化程度 文盲小学初
中 高中
孩次率
8990899089
90 8990
一孩率 25.18 27.54 44.30 46.09 57.26 57.17 58.98 60.47
二孩率 37.55 37.50 36.87 37.46 33.67 33.81 33.41 32.18
三孩率 22.91 21.70 13.05 11.60 7.43 7.42 6.36 5.98
四孩率
8.43 7.68 3.75 3.19 1.25 1.26 1.04 0.08
五孩率
5.93 5.57 2.05 1.67 0.39 0.34 0.21 0.28
文化程度 中专专科本科
孩次率
899089908990
一孩率 79.83 82.57 86.53 89.88 91.42 92.78
二孩率 18.47 16.34 12.90 9.40 8.33 6.93
三孩率
1.42 0.88 0.57 0.52 0.25 0.29
四孩率
0.22 0.13 0 0.11 0 0
五孩率
0.04 0.08 0 0.07 0 0
表1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学本科,89 年上半年生育一孩率从25.18%递增到91.42%;二孩率从37.55%递减到8.33%; 三孩率从22.91%递减到0.25%;四孩率从8.43%递减为0;五孩率从5.93%递减为0。90年上半年情况相似, 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生育率特别是多胎率成反比。也即是说,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越低,生育率和多胎率则越高。妇女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生育率就会下降几个百分点。中学教育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最为强烈,平均每一年的初中教育,可使生育胎次数下降0.16—0.24,高中的每一年教育可使这一指标下降0.21—0.32。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女性的生育行为有肯定的调节作用,随着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生育意愿会自然的降低,女性自觉控制生育程度的提高,生育率相应降低。
2、女性的文化素质与初婚年龄。 女性的文化素质与女性的初婚年龄有着内在的关系。文盲妇女的初婚年龄低,早婚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越高,女性的初婚年龄相对增大,晚婚晚育现象较为普遍。人口繁衍的简单道理即人口20岁结婚生育,100年就有5代人,25岁结婚生育, 100年就只有4代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可以推迟结婚生育年龄, 这意味着减缓人口规模发展的速度。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对15岁—34岁处于婚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妇女作已婚、未婚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女性的未婚率、已婚率比较(%)
文化程度 文 盲
小 学
初 中高 中
未/已婚率 未 已
未 已
未 已未 已
15—19岁 84.18 15.72 92.27 7.69 97.52 2.47 99.51 0.48
20—24岁 15.76 83.86 28.73 70.95 41.52 58.14 67.52 32.31
25—29岁
0.95 98.65 1.21 98.35 3.05 96.16
5.46 93.64
30—34岁
0.21 99.33 0.13 99.29 0.44 98.3
0.76 98.01
文化程度 中 专
专 科
本 科
未/已婚率 未 已
未 已
未 已
15—19岁 99.64 0.36 99.94 0.06
1000
20—24岁 65.96 33.93 82.36 17.55 87.70 12.28
25—29岁
9.26 89.93 16.20 83.15 17.75 81.76
30—34岁
1.19 97.19 3.26 94.90 4.53 93.88
表2显示,在每一个年龄段, 不同文化层次的女性已婚率和未婚率都存在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女性的未婚率处于递增趋势,已婚率处于递减趋势。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20—24岁,从文盲到大学本科,未婚率相差71.94个百分点,已婚率相差71.58个百分点。差异最小的年龄段是30—34岁,从文盲到大学本科,未婚率相差4.32个百分点,已婚率相差5.45个百分点。在15—19岁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女性未婚率都明显高于已婚率,但仍有15.72 %早婚现象存在于文盲这一群体的女性中。小学学历这一群体的女性中,早婚率是7.69%,而接受高中教育的女性,早婚现象已非常稀少。在20—24岁年龄段,女性的文化素质对初婚年龄的影响最明显。初中文化以下,已婚率高于未婚率;高中文化以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未婚率高于已婚率。女性接受高中以上教育,会很自然地推迟初婚年龄,这对人口规模的发展起着自然调节作用。
3、女性的文化素质与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 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有具体的行政管理规定,少数民族夫妇,一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个别可以生育3个孩子。在生育政策上适当向某些少数民族倾斜, 二胎、三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但事实是,农村、城市在执行政策的结果上截然不同,在农村牧区,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重重阻力,超生现象严重,多胎现象普遍,远远超出政策所允许的范围,某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生育胎数处于失控状态。在城市,某些少数民族同样享有政府给予的生育二胎的权力,但一胎率占绝大多数。生育两胎已是极少数的现象,这与城市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存在着必然联系。
三、女性的文化素质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人口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人口,需要全社会的成员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女性的文化素质与一个民族的人口质量有着内在的联系,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对宏观人口质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女性的文化素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儿童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25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调查表明,母亲只要受过1—3年的教育,就足以使儿童死亡率的风险降低将近15%,而父亲同样文化程度却只能使儿童死亡率减少6%。在内蒙古自治区, 农村牧区文盲或半文盲的已婚女性生育率高,抚育子女多,家庭收入的大多数用于食品消费支出,非生存消费支出所剩无几,完全属于生存消费,从而有可能弱化家庭成员的体质和子女的智商。
2、女性的文化素质与人口智力的发展。首先, 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女性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也不同,从而对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抱高期望值的父母,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要高于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抱低期望值的家庭的孩子。有一定文化水准的母亲,她们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投入。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也期望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们更懂得以一种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子女奋发上进,开发孩子的心智,使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长。
其次,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生育胎数的自然减少、家庭人口的减少,使家庭有更多的财力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有调查表明,文盲父母对子女教育投资占全部子女投资的10.54%, 初中文化程度的父母教育投资占子女全部投资的17.16%, 而大学文化程度的父母教育投资占子女全部投资的26.27%。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 其子女受更多学校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
四、结语
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世界性潮流。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社会现代化的最终成果体现为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一个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最显明的标志是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没有高素质的社会成员,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和繁荣。
内蒙古地区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民族地区的人口现代化。民族地区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内蒙古地区女性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低,对民族地区人口现代化产生着消极影响。不同文化素质的妇女生育率的差异表明,人口的高增长,其实质是低素质人口的更快发展。因此,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是控制人口数量、进而提高人口质量最为有效的措施。女性的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总体素质的状况,提高女性教育的水平,既是对社会智力资源的储备,也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对女性的教育投入,开发和利用人类这一半的资源,是民族强盛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女性投资的回报率是非常明显的,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深远的。培养一个男孩只是培养了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