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范围越来越大,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力度也随着增大。环境监测给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可以直观的反映出环境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想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的质量,对环境监测工作应有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对策
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可以用指标对环境水平进行反映,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进而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对监测位置的环境水平进行有效的反映,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可以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环境监测过程主要包括计划、采样和分析。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环境监测包括三部分,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
2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2.1自动监测水平大幅提升
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目前,我国对31个省份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全国338个设区市建成自动站1436个,很多县级城镇也建成了1~2个自动站。
2.2环境监测科研工作迅速发展
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2.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逐步健全
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400余项,覆盖了大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农药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环保机构及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偏于末端治理,即只有哪里出现了污染,才到哪里调查监测,因而造成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污染监测阶段,没能切实做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超前服务。
3.2监测人员跟不上环境监测发展的脚步
现阶段,我国监测人员与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依旧存在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低、监测人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监测人员不能够完全熟练的操作现代化的设备,相关的技能不够强,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大量的缺少复合型的人才、技术人员以及指导人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由于监测任务繁重,对长期工作在环境监测一线的人员来说,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导致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并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待加强。
3.3大型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
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以及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监测项目单一、升级维护环节薄弱及操作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等多种原因,致使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不够高,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因此部分监测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继而使环境监测数据不能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3.4监测工作资金不足
由于经费欠缺,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费用,以至于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应对大量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促进设备的健康运行,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减排监测、土壤调查等多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当前时期,监测部门的资金严重不足,对其标准化建设、土壤调查工作以及对空气自动检测系统的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加大了监测站的工作难度。
4加强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4.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既关注化学物质的污染,又同样注意到辐射等各种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不仅关注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关注常规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关注痕量污染物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法制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等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首先就需要我们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预示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态度从防止污染向治理环境的根本转变,要想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必须要依靠扎实的监测数据,同时治理效果的检验也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重要性的认识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4.2加强队伍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
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强化人员能力建设,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现场实践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等办法提高环保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监测人员对污染源的动态以及环境的变化分析和掌握。同时,要制定全面的目标计划和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按照明确的计划开展监测工作,另一方面明确监测人员工作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建立设备共享制度
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对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推动设备开放共享的制度的建立,如通过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在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4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力争将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有条件的还要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充分利用各种援助资金、民间资金等。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设备仪的器配置及维护,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向测试手段多样化、技术规范化、信息资料计算机化的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4.5做好应急工作,提高环境质量监测
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最好环境监测的应急工作,提高监测队伍对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还应对监测报告进一步完善,监测部门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同时,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把环境问题梳理清晰,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具体策略,使监测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晁晓美.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民营科技,2011(04).
[2]边伟伟.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1(10).
[3]林丽芬,李文婷.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论文作者:赵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环境论文; 设备论文; 我国论文; 部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