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昌教小学 广东 佛山 528325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课程类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乐学、活学、会学这三方面去感受和体验。
关键字:综合实践 乐学 活学 会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景中,通过调查、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门课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最近,笔者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公开课,授课内容是《校园手机》。然而,围绕着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从准备阶段开始便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障碍与难题。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上的不重视。在传统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被视为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任意地教,学生随意地学,久而久之,便成了常态。其次,教学方法的滞后。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使习惯于传统课堂学科教学的老师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课堂教学有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实践过程和深层次的感受、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那如何走出现实教学实施过程的困境,让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落到实处,让这门课程的优势和魅力得以充分发挥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乐学:源于生活,兴趣为导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我们的教学就必须走出小课堂,回归生活与社会这个大课堂,从学生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挖掘课程资源,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密切关注的,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真正能引起学生求知欲,主动探索,乐于实践的问题或课题。
爱吃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乡特产》无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题内容之一。顺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许多特色产品早已驰名国内,更有“食在广东,厨出凤城”的美誉。顺德的特产有哪些?这些产品为什么只在顺德出产,而别的地方则没有或不出名?这些特产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学生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一次《顺德特产发展之旅》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表现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不同于以往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这种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探索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自主性。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探索生活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同时获得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活学: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它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我们不能把学生限制于校园与课堂中,而要给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回归生活与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感受世界的缤纷,体验生活的真实。
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组织形式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选定,要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家庭、社区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课时可采取弹性制,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有的活动可安排一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安排几个课时。打破空间的框束,活动可分组分班、分级进行,也可以全校集中进行;有的活动可在学校开展,有的活动可走进家庭、社区,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校、跨地区、跨国合作探究。
除组织形式需灵活处理外,同时也要注意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在教授《校园手机》一课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个小组:采访组、辩论组、百科组和成果组。采访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街头访问,调查了解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并针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否适合这一问题进行访谈,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辩论组的成员人数较多,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参赛,其他同学则负责收集论据,或上网,或查阅书籍,或访问专业人士等;百科组的同学收集有关手机的小知识、趣闻故事、新闻动态等,再把资料做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最后,由成果组的同学汇集、整理本次活动的所有成果,用手抄报、黑板报、活动展板、演讲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调查、探究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分工与合作,了解更多有关手机的知识,从而形成合理、健康使用手机的正确观念。
三、会学:掌握方法,自主探究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研究技巧,培养学生考察、实验、探究、创作、表达、演示等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实践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小培养,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取向,它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最终指向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好它的优势与魅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必然会有质的发展与提高。
开展《保护水资源》主题活动时,我首先安排各小组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摄影等活动,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主题生成指导课上,各小组由组长带领到讲台前汇报调查情况,展示调查所得。组长汇报后,由组员进行适量补充。这些成果都是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到实地观察拍照等,通过多种调查渠道收集而来的信息。调查前,小组通过讨论进行分工,每位成员都承担着任务,没有一个闲着的人。通过资源共享,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从而唤起了他们节约用水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在经过充分而民主的讨论后,每个小组确定了各自的活动主题。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确定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活动方案,仅在活动方法上给予最低限度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加工成手抄报、演示文稿;有的针对校园用水浪费的现象,用活动展板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珍爱生命,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更有的小组针对当地水污染的情况,计划给政府环保部门写一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倡议书……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课题,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通过分工与合作,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又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由此看来,不管成果如何,这次主题活动无疑是成功的。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也只有那些善于将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传统的学科课程,无疑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切实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把它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使它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活动课。让学生乘着实践之风,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驶去!
参考文献:
[1]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张华,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2]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孔朝丽,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25期.
[3]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贺淑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论文作者:冯咏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顺德论文; 能力论文; 活动课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