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能不能代表“中国妈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妈妈论文,代表论文,虎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当中国的妈妈们纷纷学习西方爱和自由的家庭教育理念时,2011年开年不久,美国一位自称“虎妈”的华裔教授提倡“中国妈妈”式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众多美国妈妈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省美国的家庭教育观。中美家庭教育究竟孰优孰劣,这是一个问题。
引发中美教育大PK
耶鲁大学华裔女教授蔡美儿的新书——《虎妈战歌》部分内容经《华尔街日报》刊载后,关于“中国妈妈”的“悍母”式教育引起美国社会的强烈关注,并迅速掀起一场有关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仅《华尔街日报》网页上就有近7000条评论,Facebook网站上更是出现了10万余条评论。
这位严厉的妈妈自称“虎妈”,一语双关。她生于1962年,属虎,而虎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她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奉行“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之类的观点。她还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在其严格督导下,两个未成年女儿在同龄人中果然出类拔萃:大女儿成功步入卡内基大厅表演钢琴,小女儿也成绩优异。蔡美儿将女儿的成功归因于其作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
“蔡美儿现象”之所以受关注,她自身的成功背景也是原因之一。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她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文科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把父母教育她的那一套所谓的“中国妈妈”式教育方式完全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希望把女儿培养成跟自己一样或更加成功的人。她对女儿实施的严厉家教与美国主流教育观所强调的尊重、民主、鼓励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另类且极端的观点一出,便在全美掀起一场反思育儿观的热潮。据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美国媒体认为,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如果美国妈妈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意识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将使中国的下一代在全球竞争中击败美国。
“中国妈妈”曾是一个贬义词
其实早在2009年4月,美国《侨报》副总编辑乔磊的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博文,就带来不小的轰动。文中指出,美国“华裔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妈妈’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美国高中生眼中,“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中国妈妈”成了一句讽刺语,“这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不少妈妈感到委屈”。
在美国的华人圈中,迫于竞争的异常激烈,华裔移民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考上美国一流的大学,才能跻身于美国的精英阶层。于是在美国的“中国妈妈”迫于无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
再回过头来看国内,尤其是内地二三线城市,妈妈的形象在孩子眼中也不佳,甚至可说是“恐怖”。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国妈妈”实际上是“中国式教育”的反映,其本质就是对孩子不尊重、管制过严、期望过高、急功近利等。
但是,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一线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妈妈们也把目光投向西方,在学习西方教育方式的同时不断地反省自身。无独有偶,《华尔街日报》在刊登了《虎妈战歌》书评之后两天也发表了《中国父母教子观念发生转变》一文,文章指出:“鼓励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书籍开始越来越受欢迎,这些书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教育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尤其是在中国的增长型城市。”此文列举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几本育儿书籍,如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等。
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的100多条评论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网友坚决反对蔡美儿极端的育儿方式,其中不乏辛辣的点评:“用欣赏和陪伴,帮助孩子努力付出追求成功;用鞭子和惩罚,迫使孩子惧怕失败唯有成功。冷酷无能的家长自然喜欢后者。”“这样的母亲大概就是极度自负却缺乏人生成就感的人吧,她只能在自己女儿身上寻找安慰了。虽然中国过去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在慢慢变化,而且大多数家长制定的规则也没有如文中这位母亲一样如此缺乏弹性。”
复苏中的美国需要“虎妈”?
文化碰撞总能引发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多年来,很多中国父母在借鉴西方人教育子女的方法,而《虎妈战歌》所引爆的中美教育观大讨论,也让不少西方人开始审视“中国式教育”,并反思自身。蔡美儿后来在《华尔街日报》上答读者问中也指出:“教育子女没有简单的公式,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爱、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应该是首要的,无论你来自什么文化背景。我的书其实并不是一本父母指南,而是一本回忆录,是我的家庭在两种文化中经历的故事。”
“中国妈妈”的“悍母”式教育为何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媒体有评论认为,中国力量的崛起让西方人开始反省自己,而教育方式的不同也许是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更有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家长严厉的教育方式和竞争意识同美国家长温吞水一般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美国的家长们继续纵容自己的孩子,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要在世界的竞赛中被中国击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就一直呼吁进行教育改革,认为不如此美国学生就要落后于中国学生。前不久的PISA成绩公布,中国上海的学生位列第一,美国则在二三十名开外,更加重了美国社会对宽松教育的忧虑。在此背景下,蔡美儿代表美国精英阶层给美国民众扔出的一颗“严格家教”的重磅炸弹,引起极高关注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庭教育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因此教育方式也不可以完全复制。正如教育学者熊丙奇所言:“家庭教育的个性比学校的办学个性更重要。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同家庭可以采取适合其孩子的教育模式,不可简单地拷贝其他家庭的做法。”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美两国都彼此欣赏对方的教育实力:美国人钦佩中国人对数学和地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而中国人则赞叹美国人对创新和挖掘个人天赋的重视;美国人惊叹于中国培养出的工程师之多,中国人却在纳闷自己工程师多如牛毛,为何无一结缘诺贝尔奖……美国《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将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