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电力高级技校 041000)
摘要:最近几年,在国内电网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怎样优化并扩建变电站逐渐成为当下必须考虑的问题。为确保变电站持续运行,除了要做好高压电气试验设备检修管理工作,还必须以已有的技术为支撑进行创新。
关键字:高压;电气;试验设备;技术改进
以变电站为支撑的运行,高压电气试验设备能有效检测运行状态,发现变电站运行潜在问题,方便工作人员结合实情进行处理与维护,进而确保整个变电站稳定、持续、高效的进行,这对提高国内电网运行质量与效率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工作现状,使用有效的改进策略,做好薄弱部分改良工作,这样才能推进国内电力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高压电气设备的实验概述
1.1高压电气设备实验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状态检修。为了让电力设备始终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必须定期检测并维护电力设备,而维护检测的关键在于电气设备实验,利用研究实验,能及时掌握相关设备性能。目前的高压电器设备试验在现实应用中,通过设备的运行、性能和绝缘效果的检测,让问题浮现,及早解决;是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极大的预防措施。其次,它能帮助企业提高经济利益。为确保电力系统稳定、高效、持续的进行,做好高压电气试验非常必要。除此之外,让高压电气实验充分发挥价值,还有助于保障电气设施顺利进行与财产安全。
1.2高压电气实验设备现状
大多数高压程控电气实验车都是中型客车改造而成,测试系统统一放置在该车上。通常这种检测都是驾驶到目的地,然后再检测,所以极大的方便了工作。我国所用的高压电气试验大部分是传统设备,和国外进口设备相比有很多缺陷,例如:不能自动测试、运输不便,最关键的是不能和计算机相连,所以很难用电脑分析数据,它有很大的工作量。而传统高压电气实验十分依赖人为,它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操作经验,若实验失误,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另外,传统高压电气试验设备数据不能长期保存,后续很难查询,和国外设备高昂价格相比,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传统电气试验设备,同时这类企业也在不断更新、改良试验设备,让它们更好的满足工作要求。
2普通高压电气试验
2.1直流耐压法
该方法主要判断线路接头是否有断路、断路等故障,测试期间需要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查兑与接线工作,不存在差错再着手试验。工作期间,尽量屏蔽掉微安表,事实上大部分高空引线使用的是屏蔽线,试验期间还需屏蔽罩。若实验点被测试物体的容量有限,可以使用波电容器。借助微安表工作时,除了要保障工作安全,还应杜绝漏电问题,反之将影响生命安全(如图1所示)。
图1 直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图
2.2介损试验
该方法通过接线,让高压线与所测设备的端口连接在一起,低压信号端时再将芯线接入其中,在反接线期间,及时接入高压线芯。它能有效避免绝缘老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精确的检查是否有隐患。
2.3电阻试验
该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一般用于测试线圈引线、分接开关、线圈引线与街头线等问题,同时也要分析短路与开路问题。试验期间,先将直流电阻应用到引线端,然后做好不同开关电阻测验,如果存在直流电阻,说明存在中性点。在应用该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电桥使用期间,先接好桥壁4根接线,2根电流接线接在变压器靠线圈的内部,2根电压接线接在挂靠线外部,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测量精度。使用电桥期间,先打开电源按钮,一段时间后做好电桥接通工作,结合检流计偏转方向让电桥保持平衡,反之将影响平衡性。若能掌握负偏转速度、准确值与方向间的关系,就能很好的调整数值旋钮与开关。因为线圈属于电感性元件,在测量期间电源能充电,所以间隔一段时间后电阻值才会趋于稳定。
2.4变压比的测试
在工作中,变压比测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验证变压比是否于规定范畴、开关引出线是否合理、变压器是否有短路情况。测量期间,和变压器一起,一次性加入380V高压电源,然后与三相交流开关接通,最后将电压表测量线电压接入线圈端子。当变压器二次接入电压表时,先测量电压,两块表一起读数,换算好数值后,就能得到变压比。一般情况,都是以测试值为基准,将其换算成400V的一次侧数值。
3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及技术改进
3.1试验设备日趋智能化
在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能不断改良的当下,智能化程度将在高压电气试验设备中发挥重大作用,它不仅能改善试验设备工作效率,还能保障试验安全性。为了改善试验设备智能化进程,必须让传统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和现代计算机有效整合,然后再研发管理软件。在操作电气实验设备时,先将实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借助计算机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用到的软件有Microsoft Access、Windows XP/Microsoft Visual Basic等软件,用到的硬件有320GB硬盘、彩色显示器、打印机等。针对智能结构设计,通常使用测试性数据库,在满足现场组织方案的同时,方便后续管理与扩充。建立数据库时,结合工作要求,建立独立数据库,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3.2电力设备的管理
在不断提高设备工作质量期间,需要从源头着手,控制好设备质量。在这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和生产厂家建立有效联系,出厂设备前,仔细检查设备质量,确保设备质量与功能。将相关设备安装在变电站时,要做好细节工作,加大工作监管,避免安装中出现失误,这样才能为设备稳定性与安全运行夯实基础。设备安装后,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管,并且做好后期维护与检修,一旦发现设备存在异常,应立即处理,同时归纳异常原因,从源头上确保设备工作稳定性与安全。对于设备运行期间可能存在的故障,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的更新,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3.3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的技术成本投入
随着全球经济建设的加快,电力、电网的系统也逐步改进和提升。因此,增大对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的技术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科学购买和开发高压电气试验智能化的有关设备和软件,淘汰低功率低功能低效率的“三低”设备及软件;极大的减低了检测人员的安全
识。把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知识的培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4.3 加大变电设备技术革新力度
在设备运维工作中,面对更高性能的要求,加强设备检测,进行反事故改造、技术改造,定时开展设备检测,针对变电设备红外热像精密检测、带电维护、保护差流检查、通道检查、压板检查等工作,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发现设备不足并给与改进,应用先进的设备维修用具,使用安全的设备维修用具,保证电压等级合格,采取先进的设备维修工作方法,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保障变电设备安全运行。
4.4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对于特殊情况的应对有必要建立长效的维护方案,在可能发生特殊情况前就做好相应的维护准备。比如,抗击寒冷天气需要做的控温保护,防止变电设备因为温差而造成一定的损坏等预防措施。
4.5 完善运维监管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工作中,应该完善变电设备运维工作中的现场跟踪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细化、深化监督机制,树立起变电设备运维工作责任意识,强化变电运维监督机制。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及时完善和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标准化要求,每一项任务都有标准化流程,提高制度和标准约束力,推动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任务层层落实。
4.6 加强危险点管理机制
在变电设备运维工作过程中,进行危险点预防中,要有效控制危险点,应对变电站倒闸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制定及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对各节点的风险管控来解决现场问题,制定出行针对所有可能危险点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制度,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控制危险;根据现代安全理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闭式循环对危险点控制,监测现场执行情况,有效控制变电设备运维误操作的发生。紧抓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针对变电站倒闸操作及设备运维,设计周密计划,积极配合检修,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危险点,提升电网安全。
4.7 调整及改造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确有一些运行上的弊端,但是其本身还是很有效果的,所以可以对现在的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监测系统的警报准确率或者可以建立与现行系统不同的监测系统互为补充,提升监测的有效性。
4.8 强化运维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工作中,强化管理制度,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可以根据变电设备运维工作部门要求,进行设备定期检查、清扫以及维修工作,以保证变电设备运维的各项性能达标,达到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周期,有效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的综合运行能效。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和章程,约束强化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贯彻执行维修工作,时刻监测变电运维设备状况。建立变电设备运维缺陷记录,详细描述变电设备运维缺陷内容,报告变电设备运维现场状况,把变电运维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
5 结束语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是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实际运行维护工作中,变电设备运行维护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更加关注设备的细节和隐患,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薄弱环节,开发更多维护技术,建立更多更全面的维护方案,加强科学合理的变电运维监督,有效维修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危险点,从而使变电站电气设备能够持续正常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柳迎春.浅谈变电运维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王西超.谈如何加强变电站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3]唐麟.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
论文作者:张瑞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高压论文; 电气论文; 变电站论文; 试验设备论文; 接线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