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_劳动密集型论文

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_劳动密集型论文

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成品论文,中国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对策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04)06-0085-06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仍占据着中国出口绝对的比重。因此,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不断改善,高附加值的产品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改革开放以来官方统计数据来看,不仅从数量比重上,而且从贸易结构等一些质的方面进一步优化了比较优势。在WTO的新形势下,若要进一步使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获得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把比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

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衡量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巴伦斯在1965年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是现今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往往用此来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利益的强弱,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各个产业(产品组)的相对出口表现,也就是这些产业(产品组)出口竞争力横向的相对位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

其中,RCA[,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类商品的出口值,X[,it]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值,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一般说来,一国某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越高,表明该国在国际分工中该类商品的专业化程度也越高,以此推断该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就越强。当RCA[,ij]>1时,表示i国在j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反之则反是。因此,可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确定各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及相互关系。

下文将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进行分析以前,先做两点必须说明:(1)为明确中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在世界上所处位置,我们分别选取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尼的数据作为比较对象。所选取的国家除美国外主要来自亚洲,不仅因为这些国家在地理和发展上与中国相似,而且因为它们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通过比较,能较为公正地给予中国工业制成品行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以合理定位。(2)为分析方便,鉴于资料的可获得性,在进行时间序列比较中,表1选取1980、1990、1995、1998、2000、2001年的数据,表2选取了1980、1990、2000年的数据。

表1 各国工业制成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单位:%)

┌─────┬─────┬─────┬─────┬─────┬─────┬─────┐

│年份 国别│

1980

1990

1995

1998

2000

2001

├─────┼─────┼─────┼─────┼─────┼─────┼─────┤

中国

│ -│

97.02 │ 109.23 │ 114.49 │ 113.37 │ 113.59 │

├─────┼─────┼─────┼─────┼─────┼─────┼─────┤

韩国

│ 135.96 │ 126.69 │ 121.33 │ 116.66 │ 116.58 │ 116.28 │

├─────┼─────┼─────┼─────┼─────┼─────┼─────┤

美国

99.54 │

85.50 │ 100.52 │ 105.11 │ 106.81 │ 105.25 │

├─────┼─────┼─────┼─────┼─────┼─────┼─────┤

日本

│ 143.70 │ 129.94 │ 123.80 │ 120.43 │ 120.69 │ 119.10 │

├─────┼─────┼─────┼─────┼─────┼─────┼─────┤

印尼

│3.49 │

48.10 │

65.80 │

57.47 │

73.39 │

72.31 │

├─────┼─────┼─────┼─────┼─────┼─────┼─────┤

泰国

38.23 │

85.50 │

95.06 │

94.76 │

97.17 │

95.51 │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从表1看出,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都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韩国和日本的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最大,其次是美国和中国,再次是印尼和泰国。但是,从长期趋势看,中国、印尼和泰国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逐年递增,而韩国、美国、日本有逐年下降之势。

进一步分析一个国家工业制成品是否具有出口竞争力,还要看其它一些主要产业的竞争力及其所占市场份额。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析中,要跟踪一些主要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观察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从而判断中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位置。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选取钢铁、化工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与运输设备、自动化设备、办公以及电信产品作为分析的对象(见下页表2)。

表2 各国主要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单位:%)

┌───┬────┬─────┬─────┬─────┬─────┬─────┬─────┬─────┐

│ ││ │ │ │

化工

│ 自动化 │ 办公和 │ 机械与 │

│ 年份 │ 国别 │ 纺织品 │

服装

│ 钢铁│ │ │

电信

运输

│ ││ │ │ │

产品

产品

│ │ │

│ ││ │ │ │ │ │

用品

设备

├───┼────┼─────┼─────┼─────┼─────┼─────┼─────┼─────┤

│ │ 中国 │ 516.9

│ 449.4

│ -│ 89.9│ -│ -│

22.5

│ ├────┼─────┼─────┼─────┼─────┼─────┼─────┼─────┤

│ │ 韩国 │ 465 │ 849 │ 256 │ 58.1│

11.6

233│

81.4

│ ├────┼─────┼─────┼─────┼─────┼─────┼─────┼─────┤

│ │ 美国 │ 61.3│ 28.0│ 37.9│ 133.5

107.3 │

175.8 │

147.9 │

│ 1980 ├────┼─────┼─────┼─────┼─────┼─────┼─────┼─────┤

│ │ 日本 │ 145.1

│- │ 318.3

│ 733.3

308.9 │

329.2 │

226.2 │

│ ├────┼─────┼─────┼─────┼─────┼─────┼─────┼─────┤

│ │ 印尼 │ -│- │- │- │ -│- │- │

│ ├────┼─────┼─────┼─────┼─────┼─────┼─────┼─────┤

│ │ 泰国 │ -│- │- │- │ -│- │- │

├───┼────┼─────┼─────┼─────┼─────┼─────┼─────┼─────┤

│ │ 中国 │ 366.4

│ 481.2

│ 62.8│ 67.3│ -│ 15.8│

48.6

│ ├────┼─────┼─────┼─────┼─────┼─────┼─────┼─────┤

│ │ 韩国 │ 294.9

│ 481.6

│ 174.4

│ 56.3│

36.1

│ 108.8

108.2 │

│ ├────┼─────┼─────┼─────┼─────┼─────┼─────┼─────┤

│ │ 美国 │ 41.6│ 19.4│ 29.3│ 113.7

86.7

│ 172.8

128│

│ 1990 ├────┼─────┼─────┼─────┼─────┼─────┼─────┼─────┤

│ │ 日本 │ 64.3│

5.6│ 133.2

│ 70.0│

242│ 226.3

194│

│ ├────┼─────┼─────┼─────┼─────┼─────┼─────┼─────┤

│ │ 印尼 │ 155.1

│ 222.9

│ 28.1│ 28.5│- │ 0.078

3.9│

│ ├────┼─────┼─────┼─────┼─────┼─────┼─────┼─────┤

│ │ 泰国 │ 127.1

│ 398.5

│ 18.4│ 28.4│- │ 177.6

60.6

├───┼────┼─────┼─────┼─────┼─────┼─────┼─────┼─────┤

│ │ 中国 │ 256.9

│ 492.1

│ 84.0│ 55.4│

7.0│ 128.7

82.5

│ ├────┼─────┼─────┼─────┼─────┼─────┼─────┼─────┤

│ │ 韩国 │ 289.5

│ 85.5│ 166.7

│ 91.1│

100.7 │ 196.1

145.5 │

│ ├────┼─────┼─────┼─────┼─────┼─────┼─────┼─────┤

│ │ 美国 │ 58 │ 32.2│ 38.7│ 119.7

97.9

│ 112.7

132.5 │

│ 2000 ├────┼─────┼─────┼─────┼─────┼─────┼─────┼─────┤

│ │ 日本 │ 57.5│ 3.2 │ 131.1

│ 84.2│

206.7 │ 126.4

171.8 │

│ ├────┼─────┼─────┼─────┼─────┼─────┼─────┼─────┤

│ │ 印尼 │ 222.1

│ 277.5

│ 35.4│ 57.9│ -│ 84.2│

42 │

│ ├────┼─────┼─────┼─────┼─────┼─────┼─────┼─────┤

│ │ 泰国 │ 112.7

│ 178.6

│ 56.3│ 70.8│ -│ 219.9

124.6 │

└───┴────┴─────┴─────┴─────┴─────┴─────┴─────┴─────┘

资料来源: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0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和纺织品,在国际竞争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服装业的竞争力。应该说,经过20年的发展,逐渐超过韩国、日本,在国际竞争中确立了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1980年,中国在钢铁、机械与运输设备这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几乎毫无竞争力,而到了1990、2000年,这方面的竞争力有很大提高,但是也只有办公和电信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其他均小于1。特别是自动化产品2000年时只有0.07。

日本和韩国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比较作用。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及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之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逐渐转化为劣势,其中纺织品由1980年的145.1%下降到2000年的57.5%;虽然日本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仍然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但这些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逐渐下降,许多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由以前的2以上下降到1左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韩国与中国几乎不相上下,但韩国在资本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比中国更具竞争优势。在钢铁方面和办公设备及电信方面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而它的自动化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上升尤为显著。在时间序列上,我们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日韩外贸出口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又继而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的过程。

与其它国家相比,美国在劳动密集型方面,似乎一直缺乏国际竞争力,其纺织品和服装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3年都没有超过61.3%,而机械和运输设备虽具有竞争力,但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仍不断下降,而且远远小于日本。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对于化工产品(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美国却保持相当的竞争优势,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泰国和印尼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的主要对手。表2也列出了这两个国家一些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泰国和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接近。泰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上竞争力较强,在办公和电信产品上也较中国有比较优势,但其他一些制成品上竞争力远低于中国。印尼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方面,资本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处于比较劣势。

上面我们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方法对中、韩、美、日、泰、印尼等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从量上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状况进行了研究。下面再从质的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

1、莱布辛斯基定理指出,如果要素增长发生在出口品的密集要素上,进口品的生产绝对下降。我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性质,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要素投入的约束。在劳动要素供给上升和资本要素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快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很正常的。巴拉萨的研究也表明,制成品上显示的比较优势与各国的资源禀赋高度相关,优势的转化取决于各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的进度。目前,我国要素赋予的基本形态尚未改变,资本积累不足以推进根本的结构改善。所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总体优势,不仅在当前,而且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都将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2、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巨大。对华投资中,上世纪从90年代前期的跨国中小型企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项目(三来一补占相当比重),到90年代后期的大型跨国企业(500强中有200多家)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3、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优势的动态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出口的主力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远远高于其他产品。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必然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则会下降,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会向着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转移。在这20年间,日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逐渐把比较优势转化为比较劣势,甚至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纺织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也呈下降趋势;而中国虽然在纺织品方面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也有所下降,但是服装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都是上升的,这正反映了亚洲地区以纺织、服装业为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日本向“亚洲四小龙”再向中国内地依次转移,从而使得中国以服装业为中心的一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转移还将继续,东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必然会是中国的强大对手。而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生产同一产品,用机器生产线比劳动力生产更便宜,那么我们在劳动力廉价上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4、与发达国家的优势互补及“贫困增长。“9·11事件”以来,美国经济逐步走向衰退,继而世界经济也一蹶不振,各国对外贸易锐减。然而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似乎并未受太大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日本经济甚至与韩国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一方面,发达国家将其本国已丧失比较优势的夕阳产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继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追求成本最低从而实现国际剩余价值盈余,同时也使自己能够集中大量资本与技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机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贸易结构的转换。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也通过本国跨国公司的资源配置,通过直接投资、加工贸易把各国的要素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可借加工贸易而切入跨国公司全球化价值链的一个或数个环节中,借以跟随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国内整体工业制造业水平。这样看来,如此国际分工似乎会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但是以劳动力这种低素质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只能占据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上的完全竞争的环节,获得的只是成本上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不能持久的。从贸易条件来看,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13%,其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下降14%。而且,像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过多地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会导致这类产品的国际价格相对下降,可能会导致贫困化的增长。此外,入世后的过渡期截止到2005年,此后对中国工业冲击最大的必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过渡时期,大力提高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优化结构的启示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制成品出口所处的尴尬位置。加入WTO后,如何使我们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获得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中国工业制成品要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到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要注重两者结构比例及依次转换的可行性。以前我们提及竞争力时一般都指的是比较优势,它是一种竞争优势,但它是隐性的,只有把比较优势上升到显性竞争优势,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面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两方面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一)劳动密集型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服装等,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远远高于其他产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可以为发展和引进高科技产业提供积累资金,而且对于目前解决大量潜在农村失业人口及城市工业下岗职工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第一,在现阶段,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重点应放在如何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走上效益化轨道。1、积极推进企业产权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结构、档次与市场调整,使产品结构升级。3、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尤其要注意加强产供销联合,建立稳定的出口货源和出口主导产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4、完善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应提高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规模优势。第二、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对一些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纺织业,可以逐渐转移给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或者国家,如中国广大西部地区、东盟诸国,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第三、推行职业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提高工人的工作熟练程度与技能,以提升产品的整体档次;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捕捉科技信息的能力,最终提升竞争力。

(二)资本技术密集型方面。在这些方面,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基本上毫无竞争力。而一国经济的兴衰,主要看这些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工业制成品的扶持,特别是多数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用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带动国内工业制成品结构(包括与之有关的产业结构)及其产品结构的升级,使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因此,这些国家十分重视工业制成品出口。鉴于此,笔者建议:第一,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内贸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市场,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内贸易。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在高技术产品上的分工程度还很低,我国仍需要进口许多高新技术产品,而出口的则是一些层次较低的加工产品,为了尽快实现低消耗、高效益、高收入的出口增长模式,培育我国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我国应加快发展高科技产品。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时,应注意要在某些领域形成技术集群优势,逐渐拉大与技术水平落后国家的技术差异,促进以技术差异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这也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指出,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改进市场本身运行的次优结果,从而优于自由贸易政策的效果。所以,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我国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如贸易补贴,关税保护,增加R&D的投入,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拥有,以占据这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第二、大力引进外资,规范外资去向,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缩小差距的最快方法就是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目前,外资企业入驻所直接带来的先进技术和间接技术扩散效应,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具有关键作用。例如,我国目前引资较多的领域,如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其经验值得其他产业借鉴。第三、扩大贸易空间,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于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开拓这些国家市场,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而且有利于这类产业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_劳动密集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