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论文_何玉杰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论文_何玉杰

何玉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倪邱镇中心小学 236638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变革,而且也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难点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89-01

本文从阅读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部分课堂教学实例,从运用互联网营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拓展语文阅读教学范围、突破语文阅读教学难点等三个方面,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营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的内容也变得深刻起来,立意更加深远,情境也更加丰富。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可以给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高年级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作为互联网在现代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其融合声音、视频、光色为一体,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丰富情境。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阅读课文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深入品读课文、感悟课文,从中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以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一课阅读教学为例,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详细记叙了作者一次到草原访问的难忘经历,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美景,表现了草原独特风光,又写出了蒙古族同胞好客热情,远道迎接并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全文用词优美、语言清新流畅。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小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阅读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在本课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效掌握语文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就借助网络搜集了有关“草原美景”的视听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们观看,营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草原美景”情境。把文中描写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情境直接演示出来,触发小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

二、运用互联网拓展语文阅读教学范围

小学语文课本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材料,传统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下,主要也是围绕语文教材课本开展教学的,小学生们接触到的课外阅读资料比较少。然而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跳出课本拓展阅读学习的范围。与平面化的报纸、图书阅读资料相比,互联网资源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堂之外更多阅读学习内容。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去收集阅读资料,扩充阅读知识。把课堂阅读与课外网络阅读有机结合,整合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引导小学生更深层次的去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把课堂阅读内容延伸,把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文章写作背景、作者信息资料等收集整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资料,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涵。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按照开国大典顺序进行叙述,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之后是典礼主体部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最后是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然而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生活存在着距离。并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中具有的特定思想和感情,以及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面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去搜集整理有关“开国大典”背景资料,和当时宏大场面的视频资料。把整理的这些互联网教学资料,拿到课堂上播放给小学生观看。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

三、运用互联网突破语文阅读教学难点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一些陌生、难懂的字词,经常有学生会产生阅读障碍。而这些陌生、难懂的字词,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充分的理解掌握。因此,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帮助学生突破这些知识难点,扫除阅读障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涉及大量的记忆和背诵内容,如果只是孩子们囫囵吞枣式死记硬背,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阅读学习的抵触心理,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把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其中,把文中陌生、难懂的字词形象真实的表现出来,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立体形象化,让小学生易于接受,辅助小学生理解,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在这篇课文中有部分陌生的词语,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在阅读学习中会产生一定障碍。如“猹”、“祭器”、“毡帽”、“鹁(bó)鸪(gū)”、“蓝背”、“跳鱼儿”,这些词语虽然孩子们能够跟着老师阅读出来,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见过,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运用互联网视频技术,把这些词语的实物或者真实状态图像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直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结束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即使到了高年级在学习陌生知识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困难,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影响学生阅读兴趣。通过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课文中枯燥无味的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小学生处于身临其境的学习状态中,进而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容易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164-165.

[2]才让当知.“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46.

[3]谢胜瑞.“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16-17.

[4]柏春花.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6(23):9-12.

论文作者:何玉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论文_何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