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汪洪斌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汪洪斌

汪洪斌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 。结论:在不稳定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关节不稳定性;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18-02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类型,踝关节一方面要承担重量,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踝关节可因多种原因发生骨折。而踝关节骨折后极易发生关节不稳定的现象,从而使得踝关节受限,影响踝关节功能的正常发挥[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35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5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43.56±8.75)岁。左侧受损21例,右侧受损19例,A型患者6例,B型患者24例,三角韧带受损6例,合并两种韧带受损的患者为4例,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3h~17d,平均的时间为(6.6±0.5)d。

1.2 方法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受伤6~8h且下肢肿胀的程度不严重和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方式。针对受伤在8h以上并伴有较为明显的下肢肿胀的患者,入院后应首先开展脱水消肿治疗,1周后待肿胀现象得以明显缓解后再开展手术治疗[2]。

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方式,根据AO的原则,手术的顺序为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的方式,手术时对A型患者采取克氏针张力带或拉力螺钉固定的治疗方式,对于B型、C型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拉力螺钉固定和腓骨钩板手术方式,手术中应尽量使距腓关节面解剖复位,此外还要保证腓骨的长度应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3]。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患者应采取下胫腓螺钉固定或者腓骨钩板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应采取吸收线或锚钉缝合修复治疗方式,若断端在韧带的两端时,一般采用锚钉固定的方式,若其位于中间时应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的方式。

2.结果

术后经为期12个月的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患者I期愈合率为97.5%,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患者术后骨折全部愈合,C型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在手术后10周取出螺钉,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的总体评分为60~95分,平均得分87.3±2.4分。

3.讨论

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恢复腓骨的长度和外踝外翻角是手术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保证下胫腓联合以上6cm长度的腓骨的完整性和解剖的对位,对于保证踝关节自身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踝穴正常的宽度,外踝骨折的水平位置和与下胫腓联合的关系应成为确定手术方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4]。外踝是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一个要素,距骨外移1mm就能够使得接触面积减少40%左右,改变了关节软骨负重的应力分布,而长期处于该状态极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在手术中采取外踝解剖板固定方式能够使外踝解剖板下端的厚度减小,且能够很好地保证其与外踝的贴合程度,同时对外踝骨折的固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内踝是踝关节内侧的一个稳定性结构,也是踝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要素。内踝骨折累及的部位一般为筋膜、骨膜卡入,从而使得骨折无法完全复位,骨折端的愈合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从而对踝关节自身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5]。因此手术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理骨折端的筋膜,此外还要将骨折端的骨膜和筋膜少量切除,从而能够使骨折线更加清晰,以利于骨折端的解剖复位。术中用1~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也可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予以固定。

下胫腓联合分离主要指的是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贴合度变差,踝穴宽度增加,距骨多向外或向后脱位,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的情况,长期持续则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当前临床上治疗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在采取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通常,胫腓间隙在前后为X光片上若超过5mm,胫腓重叠在前后位X光片的不足3mm的位置上,是该病症诊断的重要标准[6]。按照相关研究人员总结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奋进标准,I度和一部分的Ⅱ度患者治疗中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而对于Ⅲ度损伤的患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而更好地保证关节自身的稳定程度。在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面,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拉力落定或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但是拉力螺钉在负重条件下容易出现弯曲变形或断裂的情况[7]。此外,皮质骨螺钉对分离的下胫腓联合加压恢复踝穴的宽度无明显的作用。若压力过大,还会使踝穴的宽度过小,进而使得关节屈曲受到较为显著的限制。采用胫腓骨钩固定能够有效避免上述不足,顺利开展早期负重训练,胫腓联合能够确保较为合理的活动范围,与患者的生理结构具有较高的融合度,不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8]。

【参考文献】

[1]吴琼.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82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5):138-139.

[2]杨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 102 例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3):75-76.

[3]陆辉,高松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工企医刊,2012,25(6):53-55.

[4]黄少辉,陈添,李兰泉,等.踝关节骨折86例手术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1):73-75.

[5]吴建红,林鹏,赖松军.不稳定踝关节骨折38例手术治疗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26-528.

[6]曾凡武.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及骨折预后情况的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4(2):152-153.

[7]沈超,傅跃龙,付备刚,等.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796-799.

[8]刘恩.不稳定踝关节骨折300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569-570.

论文作者:汪洪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_汪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