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开,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对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做好备课工作呢?我们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备课;教师;学生
备课、上课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备课是前提。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开,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对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做好备课工作呢?下面,我们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几个角度探讨一下。
一、备教材
1.备教材的地位
(1)在章节中的地位
根据它在章节知识链中的价值判断其地位,决定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如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就是学习第二单元的关键一节。
(2)在高考中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内容、考试大纲、高考热点链接和高考链接判断其在高考中的地位,决定教学的程度。
(3)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
根据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判断其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决定对它的利用程度。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用就特别大。
2.备教材处理
(1)系统性原则
对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要重新整合和大胆调整,以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性知识。
(2)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对教材进行整合,使之形成系统性知识时,一定要留下足够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和理解,师生通过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识与方法结合的原则
不同类型的知识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感性的记忆性知识,适合采用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如“经过”类。理性的规律性知识,则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性学习等,如原因、影响类。
(4)资料引用合理性原则
新课程反对“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发挥主体精神,创造性的加以使用,必要时引用一些材料创设情景,完成教学目标。
就某一学科的具体教学而言,并不是教师所利用的课程资源越多,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要具有质量意识,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水平,不仅需要对可能成为课程资源的事与物的敏感度,更需要对课程计划、标准有全面、深刻、准确的把握。偏离了课程计划和标准的轨道,课程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信息的提取、再现方便快捷,为大量快速的课堂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不加选择、事无巨细地罗列。在使用时不分主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被五花八门的信息所包围,头晕目眩,不知所措,无法对知识进行内化,新的知识很难构建。
二、备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就应贴近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
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学情、学生的感情、学生的兴趣入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闭门造车”,“以本为本”“以教参为本”“以自己为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建立在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准确了解之上,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一头热”或是大而化之的 “想当然”。如现在流行的“学案”教学就是想解决这一问题。
3.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
教师不应是带着教学内容走向学生,让学生接受那些对他来说难以理解的、外在的、抽象的东西,而是要带着学生一起走向教学内容。它需要教师的耐心,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有清晰的了解,有化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招数”,它需要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温情的理解、宽容的胸怀,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不断反思与追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自信和教学智慧。
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深入探究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切入点。
三、备教师
蔡元培先生说:“大学,非谓有大楼也,而谓有大师也”。精辟地概括了大师在成就大学之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大学如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同样如此,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包括男女教师的性别态度、课堂关注的性别差异、日常教育评价的性别倾向等诸方面的素养,对教学具有深刻的影响。
1.教学内容与教师性别特色
教师在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自然而然也把自己不同性别的心理体验、情感形态、思维方式输送给了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进而决定他们的行为和人生发展。
其实,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女性教师情感丰富、细腻,男性教师理性、粗犷。其中,感性的教学内容与女性教师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吻合,理性的教学内容与男性教师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吻合。所以,男女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学习和使用彼此的体验方式和思维模式。
2.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知识上往往存在着结构性的缺失,表现在多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缺学科研究视角、思维方法、研究过程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性的文化知识及教育学科类知识。在有限的职业类知识中,又多原理性的知识,少案例性、策略性知识(缄默知识)。
但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这些缺失知识做辅助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查找和弥补。
3.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性格特点
教师的性格类型不同,教学风格也就不同。有的教师风趣幽默,善于演说,情感十足;有的教师严谨细腻,条理清晰,偏重理性。但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巧妙的扬长避短,自己的缺点找办法弥补,如让学生弥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等。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教学理论的学习,得出的一些总结,水平有限,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日后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中学校 046300)
论文作者:张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材论文; 地位论文; 为本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