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设备功率因数的技术应用浅述论文_张冰

提高电力设备功率因数的技术应用浅述论文_张冰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吉林 130033)

摘要:电力网电能损耗率(简称线损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表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各级电力部门要强化规划设计,改善电网结构,实现电网经济运行;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研究改革线损管理制度,努力降低电力网电能损耗。对电力设备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不但是节能的的途径,而目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有效的电压控制和合理的无功补偿,不仅能保证电压质量,而且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当前人们关注的电网无功补偿问题,重点分析和比较配电网常用无功补偿方案特点,并通过对无功补偿应用技术的分析,提出了配电网无功补偿对企业的节能增效。

关键词:功率因数;无功补偿;自动投退;电容器

引 文:输配电没备主要是输配电线路和变压器,而变压器是输配电的重要设备。众所周知,电能从发电机发出以后,通过升压变压器送到高压电网,再经过几次降低电压才到用户,其间通过变压器4~5次,所以一般每一千瓦的发电没备就相应的需要5-9千伏安的变压器,丽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在输配电线路中要有一部分损耗,而每经过一次变压器还有一次相应的损耗,输配电设备损耗率(包括线路和变压器损耗)约占供电容量的(5—9)%,而变压器损耗又占其中的60%左右,从全国来看,输.配电设备一年的总损耗是相当傍.人的,所以降低输配电设备的损耗是电力网节能的关键,输配电设备节能措施很多,其中效果最大又简单易行的是改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高低反映了电力设备的使用状况和电力的有效利用程度,也间接的反映了用电管理水平。

1无功功率产生的原因

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主要是感应电动机的励磁与漏磁消耗、电力变压器与线路损耗等。无功功率损耗造成电压降低,并且在传输与交换过程中损失大量有功电能,降低了输变电的负载能力。其中感应电动机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占电力系统无功总负荷的80%左右,其值与电动机容量和负载状况有关。在大电力系统中,电能经过几次电压变换,无功损耗也可高达30%一40%,其无功损耗主要与供电负荷的组成及电压变换次数有关。

2现场状况分析

我们装置主要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无功补偿。一种是并联电力电容器,采用电力电容器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来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而现状是电力电容器投切是由上级领导或电力部门的通知,做不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另外一种是采用同步电动机的励磁来对其功率补偿。

2.1功率因数较低

(1)电气设备中的变压器和感应电动机,是使功率因数变化的主要对象。感应电动机需要用大部分无功功率来建立磁场,即激磁功率。(2)变压器所需的无功功率,大部分是激磁功率,它取决于变压器的材质、工艺、结构和外加电压,与负荷大小无关。另一部分是漏磁功率,与负荷系数β的平方成正比。根据其公式解决办法就是,当变压器的平均负荷低于30%时,应考虑更换合适的变压器。

2.2并联电力电容器

用电负荷多为感性负载,根据电工原理,其总电流I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0,将电力电容器与其并联后,则电容器电流IC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IL,这样就使电感电流IL减小到IL,总电流I1减小到I,功率因数由COSФ1提高到COSФ2。根据设备容量,计算电容器容量,就能够达到国家规定功率因数值,从而保障电网供电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技术改造上的实际应用

综合上述设备现状和从现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了达到国家电网供用电标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采用以下方式:

3.1自动投入电容器

以某装置某段电容器控制为例:在电容器的控制原理中加入随电力设备的投入而自动投切电容器。根据本装置的计算,5#、7#、8#电动机,任开两台或以上,电容器自动投上就能够满足电网要求。例如:5#、7#电动机启动,2KA、3KA中间继电器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闭合,2KT时间继电器线圈得电,2KT两对延时闭合接点通过延时10min闭合,一对使合闸接触器HC得电,HC去接通合闸线圈使断路器合闸,电容器投入运行。另一对接通3KT时间继电器和1KA中间继电器,1KA常开接点闭合,常闭接点打开,也同时对3KT时间继电器和1KA中间继电器形成自保,同时3KT时间继电器得电延时断开接点延时0.5s断开,使2KT时间继电器失电,2KT时间继电器两对得电延时闭合、失电瞬时打开接点立即打开。保证了有两台电动机启动情况下,电容器自动去合闸只有0.5s时间,也就是只合一次;避免电容器在有故障情况下反复分合闸,损坏设备。

3.2自动跳闸

第一种是当电容器出现故障,比如短路、接地、过电压,低电压、接地等电容器会启动保护回路进行跳闸;第二种就是由于负荷发生变化,自动切除电容器,避免发生过度补偿,没起到补偿作用。

3.3继电保护的升级

选用动作非常准确的ABBSPAJ140C综合保护继电器(PR)和RXEG21电压继电器以及MTCV2、ETR4-70-A时间继电器,综合把控设备的投切和运行保护。

4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对比

4.1以某装置I段为例来计算:不投电容时,进线电流为130.6A,电压为6145V,功率因数为0.873,根据公式P=√3*U*I*COS&=1213.47kW;当电容器投入时,功率因数为0.907。在提供同样有功下,进线电流I'=P/√3*U*COS&=125.7A。则电流差⊿I=130.6-125.7=4.9A,折算到电量上:⊿P2=√3*U*I*COS&.h=47.3kW.h

4.2以某装置II段为例来计算:当电容器投入时,进线电流为332.1A,电压为6116V,功率因数为0.907,不投时功率因数为0.873。参照上面的方法来计算。⊿P1=119.6kW.h。两段相加⊿P=166.9kW.h;据最保守估算一个月大约损失一万五千度电,一年损失大约十八万度电,按市场价一度电0.32元计算,一年浪费将近六万元。再加上其它装置(按五套装置计算)一年的损失就是三十万。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负荷越重,损失也越重。只有充分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电容器,才能确保提高功率因数,确保企业损失降低。

5结语

进行补偿时,应防止无功的过补偿。过补偿不仅增加投资,降低补偿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恶化电压质量,给电网和用户带来危害。因此,补偿时,必须做到随负荷变化进行调整,最好装设按负荷、电压或功率因数的变化而自动投切的装置,以防止过补偿引起的无功倒送,及因此带来的损失增加、电压升高的危害。通过改造提高了功率因数,节约了电能,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经过对我厂多套高压并联电容器的改进,高压并联电容器的自动投退后,防止了高压并联电容器的不稳定运行而影响电力网络的安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毛建业,原军民,董光明.广播电视发射台应用技术[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2002.

论文作者:张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提高电力设备功率因数的技术应用浅述论文_张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