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永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在新的经济大形势下,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加强项目风险管理,降低项目的风险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风险控制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境多变、涉及的部门关系复杂的特点,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成为项目建设停滞的导火索,使得工程建设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设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结合项目特点,制定严密的、科学的风险管理举措,有效地防控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产生。
1建筑项目管理风险
1.1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其在风险因素出现之初没有进行及时的控制管理,大多数建筑项目风险管理企业在进行风险因素控制时一般采取“出现才管理”的措施。这种被动的风险管理措施大多依据主观经验进行,缺乏客观、理性思考判定,对整体建筑项目机构风险的有效管控造成了不利影响。
1.2建筑合同管理不严格
在建筑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建筑工程合同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项目需根据建筑发包、建筑承包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实际施工建设,在施工完毕之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决算时也需要依据建筑项目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而现阶段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项目双方,并没有对建筑项目协议提供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实际施工具体实施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工程返工频率增加,不仅影响了建筑项目实际实施效率,而且对整体工程管理工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3信息管理力度不足
信息管理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现阶段建筑项目管理机构,仍未建设全面完善的建筑项目信息管理体系,而信息化管理技术仅用在个别项目管理部分,如建筑设计图绘制。对于其他建筑信息的搜集整理仍以纸质形式存在,这就造成了建筑项目信息收集滞后的情况,再加上建筑项目管理数据分析整合效率不高。种种因素导致现阶段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导致建筑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失误概率增加,促使整体建筑项目施工风险概率逐步提升。
1.4项目人员构成多元化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通常由几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较多且流动性较大,这样的人员构成往往使新进人员对项目情况不甚了解就进入工作层面,容易导致忽略风险因素、风险控制能力不够成熟、风险控制措施难以实施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管理机制不完善
(1)项目经理承包负责制使项目信息对内披露有限,相关人员着眼于完成本岗位的工作,缺少对风险识别预警和风险共担的内在激励。
(2)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一是存在不按规章制度执行、不按行业标准执行的现象,违规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例如一些施工企业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二是材料、设备、设施管理不规范。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一些施工单位对材料的存放、使用缺乏有序的管理,造成材料浪费,提高工程的成本;还有一些施工企业的专项施工设备未经审批就在施工现场安装使用,或已达报废年限的专项设备违规继续使用,或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进行维修、更新。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在已曝光的质量安全督查中占比近80%。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后果不堪设想。
2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2.1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建筑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有效辨识是风险因素控制管理的前提。因此基于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实际情况,可对建筑项目内部风险管控机制进行逐步完善,便于风险因素的有效管控。首先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工程项目的识别分析,如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的预先风险处理,对整体建筑项目风险因素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便于对风险隐患的全面检测;其次风险统一探讨,风险统一探讨分析主要是在风险因素辨识分析后实施的综合评估作业,其主要以定量的观点地整体项目风险影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评,然后对相关风险因素影响等级进行统一处理,便于各项风险因素的有效防控,然后通过各项风险防控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风险防控效率。
2.2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特点,可进行项目成本、项目效率等两个方面的模型预制。其中项目成本主要是通过对风险因素成本影响分析,建筑项目组织机构可通过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施工经验的综合掌控,结合实际工程实施地质情况勘测进行工程实施技术的预先模拟,根据工程地质模拟结果进行多套施工工艺的规划,依据实际施工阶段制定相应的配套保护设施,优先选择弹性较大、风险抵抗力较强的技术规程。在这个基础上对将风险几率大的施工阶段作为重要管控节点,组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定点监控指导,针对第三方责任、机械设备损害、工程损耗等无法规避的风险因素进行相关保险的缴纳。最后利用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等相关金融机构担保措施,降低自身资信风险概率。在风险工程效率损失模型构建中,可从工程阶段风险及整体工程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阶段风险主要是相关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工程延误,对整体工程效率具有较细微的影响,而工程整体风险主要是在关键施工位置、总体工程方面无法避免的风险,如施工设计制定失误等。对于风险效率损失模型下的相关防控措施,可适当增加工程现场调查力度,在对潜在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估后利用合同计价的方式,对整体风险进行转移、分摊措施,减低风险因素对工程整体效率的影响。
2.3引入风险管理中介机构
建筑项目工程担保市场对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基于我国建筑项目发展情况,承包商同业担保机制的引入可利用市场体制对我国建筑项目进行全方面的调控管理。在承包商同业担保机制中,主要建筑项目承包机构为信誉程度高、综合实力轻的工程主要实施者。而工程承包机构具有第三方资质担保职责,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施工经验,与建筑项目投资者及组织管理方签订相应的承包责任协议,从而为整体建筑项目的顺利高质进行提供依据。而同业担保者则需优先选择资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机构为资质较低、综合实力较弱的机构进行担保,对于一级建筑项目实施机构,其具有为同级建筑项目实施机构担保的能力;对于控股机构、全资建筑项目实施机构而言,可以在担保下级建筑项目实施机构的同时,为其他建筑项目实施机构提供担保。而为了保证建筑项目组织人员的合法权利,在建筑承包同业担保机制中严格规定应单独一家企业为某个建筑项目实施机构进行担保,然后在相关机构符合实际施工前提条件及市场运营指标的基础上,相关机构可向建筑项目投资者提供申请,进而进行正常施工工作。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建筑项目组织人员可严格执行培训上岗的管理规定,依据相关工作规范及法律法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同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处理能力,保证风险因素在出现之初得到及时的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组织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知识淡薄,识别成本高;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与时代发展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从这些问题中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克服各种主观要素,或者是客观要素方面的困难,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风险转化为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代刚.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4-08-14.
[2]郭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及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信息,2014-03-05.
论文作者:石小燕,肖振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风险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因素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