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崔新洁,翟文硕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崔新洁,翟文硕

——以杨凌“一河两岸”片区滨河景观设计为例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是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对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滨水地区概念的阐释、综合价值以及设计特点的分析,并通过实例研究,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提出建议和思考,指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滨水地带。

关键词:水 城市 滨水地区 景观设计

引言:

水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今中外,城市大都是依水系而发展,在现代城市中,水又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量为强烈地带之一,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在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内在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固有特色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水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业……

——管子

1、水的作用与特性:水是生命的源泉,她为生物提供生存之地;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

2、水的哲学意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悟,故几于道”。水既是一种说明事理的喻体,更是作为人性的象征,水的人格性、人性化所呈现出的德性、仁性、柔性、义性、公正性和勇敢精神,使水被赋予了人的生命性,从而生生不息。

3、水与城市: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城市不仅起源于滨水区,它的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受到水的制约。

3、水与人:

(1)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有生理、安全、交往、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最下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最上面的需求是最有个性和最高级的。

(2)城市滨水景观中人的心理需求

对滨水景观来说,首先是人在场所的使用功能上得到需求和满足。然后从整个场所的精神层面上得到审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动力。

b.人对城市滨水景观的心理需求:人们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

二、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1、内涵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公共空间,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并且是具有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2、设计特点

(1)滨水地区的共享性。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因此,确保滨水地区的共享性尤为重要。

(2)从整体城市设计出发,力求把握在全地段层面上的风格特色。

(3)滨水地区与全市的关系。开发滨水地区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带动全市经济、城建的发展,故滨水地区的规划要力求加强和市区的联系。

(4)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在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在规划处理上,较多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5)进行视线走廊分析。滨水地区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有水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分析视线走廊,控制建筑物的位置,提倡点式建筑。沿滨水地区利用空间轴线,形成视线走廊。

三、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杨凌地处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其中国务院批准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位于杨凌行政区的东部。经过多年的建设,示范区不仅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而且城市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现状建成区存在很多问题,继续改善。

“一河两岸”片区位于杨凌示范区的南部,渭河之侧。本次景观规划的范围为:东起渭河大桥,西到规划的渭河二桥,总长9000米,河堤内外50米的范围。

2、现状建成区主要存在问题如下:河堤路两侧限定过于“顺直”,缺乏凹凸变化;道路断面仅考虑车行需求,没有考虑到行人的安全、活动需求;内侧建设与滨河隔离,滨河空间、滨河活动无法与城市生活挂钩;河堤建设仅仅考虑防洪需求,没有为人们提供亲水、近水条件,河路分离。

3、滨河空间设计

(1)滨河空间划分按照滨河空间的高低变化特点,滨河空间划分为三个区块:堤顶与堤顶路平面(1区):为主要的观水、游憩空间,和滨河空间的纵向联系线,也是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横向纽带;河堤部分(2区):联系河床与堤顶的桥梁,也是构筑滨河景观非常重要的界面;

(2)滨河空间设计

①堤顶与堤顶路平面总体设计:为主要观光游览区,“前有照、后有靠”,既可以闲庭信步、又可以遮阴纳凉,还可以方便的补充寄养,是游憩观光的首要空间。规划采取如下对策:

增人减车、还路于人:增加滨河两侧人行道宽度,消减车行道宽度,拓展步行空间。

内托外挑、外游内憩:外侧(河堤路)依据河道景观分区和河堤路线形变化,按照130—400米的间距设置小型外挑式观景平台,内侧围墙向内移5米,设置林荫道,并按500米的间距设置休息场所。由此,在线性空间中,点缀了若干珠状驻足空间,丰富了主导空间层次。

节点强化、滨水渗透:在9000米的游线上,设置三处较大型平台——可拾梯而下、到达河床,使空间连续。该三处分别为:水上运动中心滨河入口处;杨凌体育运动广场处,和西侧“禾湖”滨河公园入口处,该三处间距1600-1800米,作为滨河游览活动的集中点和高潮点。

打开窗口、内外联通:将水上运动中心主入口向南开放,强化滨河在城市中的地位、将滨河空间引入城市。

设置障碍、人文关怀:各珠状节点处设置立体式“斑马线”,优先行人横穿、限制车行速度,体现人文关怀。

②河堤部分:采用分段变化的处理手法,构成植被化、多样化、美化的河堤效果;对于三处大型光场所,采用台阶、平台相结合的河堤形式,强化重点、上下沟通。

4、景观组织

景观序列:线性景观序列,犹如一首完整的乐章,由东至西,构成起点、序章、鼓点、悠扬、主旋律、协奏、敲击、尾声—一幅完整的乐章。

四、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树立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求。

(1)尊重自然水体,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因势而成景的城市滨水区,有助于减小自然灾害给人类以自然美景。自然河道是曲折多变的水岸湿地,更加有利减缓水流速度,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又加长了了亲水界面的长度。

(2)创造立体的景观视点和丰富多样的亲水空间

滨水区规划设计应考虑人们回归自然、亲水的愿望,满足人们的活动及精神需要。在景观布局上除了要与整个城市的景观和谐,还要在纵向、横向、竖向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相互穿插,静动结合。

(3)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

设计主题应与城市整体文化特色定位相协调,注意尊重地域特点,创造具有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滨水空间。

(5)合理搭配堤岸植被种植,形成富有乡土特色的生态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点和品位。植物种植群落应考虑在竖向上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体现出多层次、多厚度、多色彩的人工种植群落。

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同时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重要平台。科学的整合滨水景观空间体系与资源、有机的突出水系周边景观特色、合理的强化滨水景观的营造与生态恢复,充分与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文化特色,以人为本,让市民共享滨水乐趣,使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独具一格的城市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汪德华. 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汇刊2000, (3)

[2]刘 洋.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24(4)

[3]张 艺. 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初探. 陕西建筑,2 0 0 9,(7)

[4]张彤阳. 浅析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规划与设计

[5]干哲新. 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 .城市规划,1998,(2)

[6]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7]杨凌一河两岸片区滨河景观设计资料

论文作者:崔新洁,翟文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崔新洁,翟文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