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1)
(2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广安 638001)
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及赘生物的患者30例进行实验研究,全部患者均行超声诊断,观察患者的心脏瓣膜反流情况,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脱垂、瓣膜穿孔等症状,同时,应观察患者赘生物部位的形态、大小、回声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疾病得到确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30/30);瓣膜损害情况,27例患者为中度反流,占比为90.00%。主动脉瓣膜为13例,占比为43.33%,二尖瓣为12例,占比为40.00%,三尖瓣为2例,占比为6.67%,肺动脉瓣1例,占比为3.33%,二尖瓣穿孔患者2例,占比为6.67%;赘生物分布于二尖瓣患者8例,占比为26.67%,主动脉瓣15例,占比为50.00%,三尖瓣患者5例,占比为16.67%,肺动脉瓣2例,占比为6.67%。结论: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患者手术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度,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超声;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赘生物
【中图分类号】R542.41;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197-0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瓣膜及心血管内膜发生炎性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瓣膜损害以及赘生物的形成。若患者未能够得到有效治疗,而发生赘生物脱落,能够引起动脉血栓等多种危险性较高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因心脏缺血、坏死,而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及赘生物形成的效果评价,探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及赘生物的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全部患者均行超声诊断。男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13~62岁,平均年龄为(37.64±4.21)岁,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为14~61岁,平均年龄为(38.48±4.25)岁。其中,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的患者24例,占百分比为80.00%,30例患者均存在心脏杂音,占比为100.0%,8例患者肝脾肿大,占比为26.67%,2例患者伴有关节疼痛,占比为6.67%,贫血患者13例,占比为43.33%,2例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占比为6.67%。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E9心脏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全部患者均取左侧卧位,设置超声仪器的频率为3~5MHz之间,首先,对患者进行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及主动脉短轴切面扫描,并对患者的心尖四、五、二、三腔心切面进行检查,且对患者进行二尖瓣短轴切面、主肺动脉长轴切面探查,同时,对患者的主动脉进行测量,并测量各个动脉内径、房室腔内径进行测量,还应对患者的左室壁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各个瓣膜的血流参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超声观察患者的赘生物时,记录患者赘生物的形成部位、大小,并对其回声特点的进行详细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及赘生物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占百分比用%表示。
2.结果
参与实验的患者30例患者中,无漏诊、误诊的发生,30例患者的疾病得到确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30/30),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例,占比为40.00%,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占比为20.00%,病变原因不明的患者12例,占比为40.00%。
瓣膜损害程度:27例患者为中度反流,占比为90.00%。主动脉瓣膜为13例,占比为43.33%,二尖瓣为12例,占比为40.00%,三尖瓣为2例,占比为6.67%,肺动脉瓣1例,占比为3.33%,二尖瓣穿孔患者2例,占比为6.67%。
赘生物检查情况:分布于二尖瓣患者8例,占比为26.67%,主动脉瓣15例,占比为50.00%,三尖瓣患者5例,占比为16.67%,肺动脉瓣2例,占比为6.67%。赘生物的形状:通过超声检查可可以看出赘生物的形状主要为团块状、米粒状以及条索状。赘生物的平均大小为(1.86±0.36)cm2。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心内膜炎症,并伴有瓣膜关闭不全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能够发生瓣膜脱垂窗口、腱索断裂以及瓣周脓肿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1]。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膜脱垂等疾病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2]。
超声检查感染性内膜炎在临床中具有最高的准确率,赘生物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赘生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超声检查对赘生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超声心动图仍然是目前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性,能够进行反复检查,并且价格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应用效果极为明显[3]。超声诊断能够清楚的呈现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使用超声诊断感染性瓣膜赘生物应注意与血栓进行区别,防止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的病情,从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4]。而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对患者的瓣膜损害程度进行有效判断,同时,能够对患者赘生物的大小、形态等症状进行有效诊断[5]。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应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龙艳丽,李师亮,胡大清,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诊断及手术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5):535-537.
[2]罗银丽,倪显达,胡元平,等.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0,19(4):229-230.
[3]纳丽莎,王竞靖,刘俊英,等.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20-1122.
[4]张玉芬.超声心动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28-2329.
[5]吐尔逊娜依,陈凤辉,徐娟,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5):24-26.
论文作者:尹敏1,张军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患者论文; 瓣膜论文; 感染性论文; 超声论文; 比为论文; 心内论文; 膜炎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