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_生态环境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_生态环境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生态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生态环境是全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优劣,关系全国生态环境的安危。目前,全国有大中城市660多个、建制镇2万多个。据环保部门的资料,全国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大都来自城市。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区域性系统工程,其基本目标是以市区为中心,扩及环城相关地域,建设城乡一体、人工与自然复合的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具体内容主要为: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面积,提高整体生态功能;治理环境污染,消除环境公害,倡导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环境质量;兴建水利设施,保护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并保持水资源耗补平衡;保护天然林草植被、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使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环境自净能力、缓冲能力、抗逆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优化人居环境,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林草绿色植被以其巨大、多种生态功能居于主体地位,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树木花草植物还具有很高的造景美化功能,是城市园林建设最重要的资源。显然,林草植被面积不足,形不成环境主体,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无优美的人居环境可言。因此,应把绿化建设列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和根本性的措施来抓。

国内外许多生态学家认为,在城市环境中,林草绿地面积要占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或者人均占有绿地40平方米以上,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居民基本的健康生存要求;只有林草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50%以上,或者人均占有绿地60平方米(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的城市最佳居住标准),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最佳的人居环境。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林草绿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8%,人均占有绿地70.5平方米,城市建筑、道路、街区同林草绿地融为一体,被誉为世界生态城市之星。欧洲的一些大城市也是林木森森,宛如“城在森林中,森林在城中”。“自然化、森林化”正在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有的城市也提出了建设“森林城”构想。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沈阳等大都市,在积极搞好城区绿化建设的同时,还在郊区进行大规模的环城林带、片林和道路、河流林带林网建设及荒山荒地造林,努力扩大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良好的大环境,以求从根本上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国务院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城市绿化“以种树木为主”,“在植物种类上,注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优先发展乔木”。“城市公园和绿地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要以乔木为主,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这一指导思想十分正确,既突出了绿地建设的生态效益,又符合我国城市地少人多、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基本国情,抓住了城市绿化建设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根本宗旨。

生态城市的绿化建设不同于一般造景美化的园林建设,它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造林绿化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化建设中要牢固树立生态观念,反对那种“只图美观、忽视生态;偏爱花草、轻视树木”和建设单一草坪广场的唯美主义倾向。一些地方出现的“砍大树、种小草,野树野草一扫光”的做法更是错误的。以生态为本的绿化建设,在绿化植物的选用和配置上,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说,什么植物的生态功能多、生态效益高,就选用配置什么植物,造景美化功能是第二位的。对原有自然生长的植物及其环境,特别是大树、古树要尽可能地予以保留,以利于丰富城市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效益。

一般来讲,林木的生态效益要大大高于草坪的生态效益,而乔木的生态效益又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城市绿化建设实行以树木为主、树木配置以乔木为主的方针,不失为一举数得的良策。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在极度干旱缺水的城市,也可以少种乔木,多种其它耐旱灌草。花、草、藤等是城市绿化美化不可缺少的植物,应与树木塔配栽植,以增强植物造景效果,提高观赏价值。

我国城市大都土地紧缺,绿地不足,尤其是市中心区建筑密集,绿地更少,单靠在市区开展绿化来改善生态环境是困难的,必须放眼城郊,在大环境建设上做文章。凡有条件的城市都可根据需要,在城郊营造大型环城林带、片林和道路、河渠、农田林网,扩大郊区森林植被,弥补市区绿地面积的不足,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在市区大力提倡见缝插“绿”,并在房屋外墙、围栏、楼宇阳台、屋顶等植藤和栽种花草,发展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载绿量,扩大绿色空间,力求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生态效益。

标签:;  ;  ;  ;  

建设生态城市势在必行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