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洁[1]2004年在《基于UML的OSPF协议分析和建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为了适应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两项研究工作需要而提出的。首先协议测试系统需要易于修改适合用于测试系统调试的测试对象,其次新的单物理层平面体系结构(SUPA)的研究和协议软件开发中需要探索建模技术。选择以面向对象技术为基础、具有方便的图形化界面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工具,以应用较广而复杂程度较高的OSPF协议作为探讨协议实现建模的对象有助于上述两项工作的后续工作的开展。 本项工作利用UML对OSPF协议工作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为OSPF的主要运作机制 (链路状态数据库、邻居发现和数据库交换等)建模并在Linux平台上实现了OSPF协议中的部分功能。本文中反映的作者建立的模型包括:用例模型、静态结构对象模型和动态行为模型。最后,笔者对在Linux环境中开发的部分OSPF协议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基本该实现具备了OSPF协议中相关部分的基本功能。 本项研究与实践还表明:用UML作为协议分析与建模工具,由于所建模型能以标准的、易于理解的方式为协议软件建立蓝图,有助于高效正确地开发可维护、易扩展、和可重用与可移植的OSPF协议实现。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是: ①用UML中的“用例模型”和“用例详述”的形式对OSPF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协议中对繁琐细节的分析描述。 ②用UML“状态图”对OSPF协议中的接口状态机和邻居状态机进行了建模分析;借用UML状态图中的“复合状态”等概念对协议文本中描述的“接口状态机”和“邻居状态机”进行了细化,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的实现机制。
李元平[2]2007年在《OSPFv3协议的一致性测试研究及分布式测试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下一代互连网IPv6的快速发展,作为其重要路由协议的OSPFv3越来越受到路由设备与软件开发商的重视,因此需要对于OSPFv3进行一致性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核心工作包括测试套的生成和测试系统的开发。我们做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是测试套的生成方法研究,我们在对OSPFv3协议的深入研究与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采用Petri网作为形式化工具讨论了测试目的自动生成的问题。针对OSPFv3协议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XML的测试套描述模板,并使用这套模板描述了能够用于实际测试的较完整的OSPFv3协议一致性测试套;其次是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OSPFv3路由协议的分布式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用于执行由XML描述的测试套,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环境模拟测试法。此外,我们组建了用于进行OSPFv3协议测试研究的实验网,将OSPFv3协议测试套运行于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之上,对具有OSPFv3协议功能的路由软件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鲁成茂[3]2006年在《基于Web的网络管理中拓扑发现及显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因其具有灵活、不受平台和地域限制、易操作等特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出发点是允许通过Web浏览器实施对网络及系统的管理。另一方面,拓扑发现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拓扑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是把握网络整体状态的依据。通过Web方式的网络拓扑显示,管理员可以直观地及时知晓网络性能,准确定位故障和安全事件,方便地进行所需的配置。 文章以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横向课题为背景,目的在于探讨基于Web的网络管理中的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寻求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及显示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经过对基于Web的网络管理中的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作者提出同时采用两种协议(ICMP、SNMP)的个性化拓扑发现方法,以解决网络设备发现不全、拓扑结构缺乏层次的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利用ICMP协议测试设备是否存在,以此作为拓扑发现手段的补充,提高设备发现的完整性;由于支持SNMP的网络设备能够提供丰富的拓扑信息,故采用SNMP发现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发现的网络拓扑具有层次。 针对现有得基于Web的网络拓扑显示技术的不足(缺乏交互、显示方式单一、需下载额外的程序),创新性地提出利用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与XML-RPC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Web方式的网络拓扑显示。采用SVG实现在客户端Web浏览器中网络拓扑图的显示,提供动画、渲染等丰富的显示效果;以XML-RPC作为通信手段实现客户端拓扑图与系统服务端的交互,为网络拓扑提供编辑(拖动结点、改变拓扑形状等)功能。 同时,文章给出了课题中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拓扑发现及显示模块的具体实现。经实际应用,此模块能够发现完整的、层次化的网络拓扑,为用户提供界面友好的网络拓扑图。
李红光[4]2010年在《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研究与仿真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固定网络基础设施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增强其在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极端环境下的网络生存能力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战略任务。“快速重构的抗毁路由技术研究”项目组的目标是在现有IP网络框架中设计一种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Congnitive Routing technology, CR),用于监控网络实际状况,并根据实际网络状况选择对应策略,对运行的路由协议进行调整来改变路由收敛速度,使其具备更强的自适应网络状态变换能力,从而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本论文课题内容是研究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并实现该技术的仿真系统,以及基于该仿真系统进行不同网络规模、故障类型场景下的仿真试验,对其产生的网络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另外,通过基于该仿真系统的仿真试验,可为平台开发提供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该仿真系统也是日后研究该技术的仿真基础平台。本文工作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了对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进行可行性和可扩展性验证,以及为日后研究该技术和平台开发提供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并开发出了相应的仿真系统。第二,基于该仿真系统进行不同网络规模、故障类型场景下的仿真试验,并分析和评估了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最终验证了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对OSPF工作原理,故障处理机制和路由收敛进行分析。(2)深入分析SSFNet仿真平台以及OSPF协议模块实现。(3)介绍项目组提出的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并给出基于SSFNet平台下有关该技术的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详细内容。(4)在极端网络环境下,进行是否加载该控制技术模块的对比仿真试验,并对仿真结果做出了深入分析。
罗万庆[5]2012年在《基于OOPN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广义来讲,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某领域的某些特定业务,它改变了工业化时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Petri网是一种兼具严格数学理论与图形方式的建模工具,本文以一种改进的Petri网——OOPN(面向对象Petri网)为基础,论述了在OOPN模型下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基于OOPN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一种以图形化的友好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以流程驱动业务逻辑进行的设计方法,OOPN作为一种自驱动的模型,能够主动地驱动业务流程执行与流转,改变了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被动的操作模式。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详细论述了OOPN模型的构建过程,细述了系统层次拓扑结构建立、对象子网构建、OOPN整体建模等步骤,并给出了分析方法;2)OOPN模型的持久化设计,使用XML标记语言定义了描述OOPN模型的标签;3)OOPN驱动引擎设计,给出了驱动引擎的组成结构与运行流程;4)基于O/R Mapping的数据映射设计,使用Hibernate将对象及其关联关系映射为xml文件;5)用户接口设计,根据OOPN模型的各对象子网,设计出基于流程图形的用户接口,直观易用,改变了传统信息系统基于功能树结构的用户界面;6)最后,本文还将基于OOPN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应用于南京AOSmith热水器有限公司的材料申请业务流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陆意如[6]2012年在《NDN网络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NDN网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开发技术成为推动NDN网络技术发展的一项关键因数,为了保证NDN网络开发的高效性,节约开发成本,往往需要利用专用工具或者方法对其开发环节进行测试,但是目前关于NDN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技术还没有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NDN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设计一个具有针对性的NDN网络测试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NDN网络特点,依据青年科技基金项目设计的NDN网络原型系统提出了一种NDN网络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包括模拟输入及网络状态监控等一系列测试分析方法。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综述了国内外NDN网络及其开发技术的发展情况,研究了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NDN网络体系架构和路由机制,研究了NDN网络测试内容和网络评价指标,确定测试开发流程。第二,提出了NDN网络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划分,设计了测试系统的请求模型、交互过程等。第叁,根据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网络测试数据文件生成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NDN网络测试系统的主体框架程序,重点介绍了数据通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测试分析模块及显示输出模块四个关键模块。为了验证NDN网络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按照指定的测试指标,执行测试,通过研究分析测试结果,验证NDN网络测试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从而证明NDN网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佚名[7]2002年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第38卷)总目次》文中研究指明·博士论坛·人工生命概述…………………………艾迪明陈泓娟班晓娟涂序彦(1-1)基于OAI的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互操作框架………………………………………………………………………………王爱华张铭杨冬青唐世渭(1-5)一类改进进化规划及其优化性能分析………………
郭怡静[8]2007年在《基于故障模型的Linux系统下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Pv4协议显示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IPv6协议应运而生。由于各协议实现厂家对协议说明的不同理解,实现的通信设备也各有不同,因此对IPv6协议族的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是相当重要的。OSPFv3协议是支持IPv6协议的域内路由协议,对OSPFv3协议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必要的。本文针对OSPFv3协议的一致性测试问题,探讨了路由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根据路由协议的特点,本文中采用远程测试法,并使用自动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产生OSPFv3协议的测试套。对于协议中能用形式化方法建模的部分,使用扩展的有限状态机EFSM建模,遵循故障模型的故障类型标准,使用数据流与控制流相结合的方法自动生成测试例。以前人们运用手工法生成的测试例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抽取出来的测试例不完整,为了改进手工抽取测试例的不足,本文中提出了自动生成测试例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抽出测试例,提高效率。对于无法用形式化方法建模的部分,通过分析协议,手工产生测试例。XML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可以自定义元素和标记,使用规则简单,容易掌握,编辑的测试套经过解析可以直接由执行系统执行,因此我们采用XML描述OSPFv3协议测试套。本文给出了用来描述OSPFv3协议测试套的XML标记。本文中还介绍了本人开发的Linux系统下OSPFv3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最后在我们开发的测试系统上,对Zebra路由软件实现的OSPFv3协议进行一致性测试,并给出测试报告。
岳丽[9]2006年在《基于E1线路的专用局域网接入端自愈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依赖于通信网络,从而使网络上传送的不再局限于语音、少量的数据,而是大量的多媒体音频、视频数据,网络上传送的业务种类日益增多,从而使得更多的业务量集中到更少的网络节点上,当这些节点或通信链路出现故障并且故障又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那结果的严重性是可想而知的。由于故障不能避免,因而故障的快速检测、识别与恢复就成为使网络更为坚固可靠的关键所在。 自愈是指通信网络在发生故障时,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故障部件中自动恢复受影响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其基本原理就是使网络具备发现替代传送路由并重新确立通信的能力。 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军队指挥自动化网络及其现存问题,给出了一套提高网络可靠性、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局域网接入端自愈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局域网接入端E1链路拥有冗余度为1的热备份链路,并具备E1链路接入端和本地路由器之间线路、设备等故障的自动检测,自动定位,自动处理。 本论文首先对当前存在的网络自愈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之后对现存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了说明,详细阐述了自愈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功能和工作过程。自愈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讲述了硬件的功能、模块框图及其和软件之间的通信协议;软件部分详细讲述了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各个子系统功能、软件的内部业务工作流程、界面设计,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并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了分析说明。 最后,给出了自愈系统在现存网络中的综合性能测试评价。
参考文献:
[1]. 基于UML的OSPF协议分析和建模技术研究[D]. 熊洁.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 OSPFv3协议的一致性测试研究及分布式测试系统实现[D]. 李元平. 内蒙古大学. 2007
[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中拓扑发现及显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鲁成茂. 同济大学. 2006
[4]. 自适应路由策略控制技术研究与仿真实现[D]. 李红光.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基于OOPN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 罗万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 NDN网络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陆意如.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第38卷)总目次[J]. 佚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8]. 基于故障模型的Linux系统下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D]. 郭怡静. 内蒙古大学. 2007
[9]. 基于E1线路的专用局域网接入端自愈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岳丽. 东北大学. 2006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ospf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测试模型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技术协议论文; web技术论文; 控制测试论文; 模块测试论文; 网络拓扑论文; 路由论文; uml论文; uml建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