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打鱼民族学校)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主要是学习社会规范与道德, 应是知和行相统一的过程。实践性教学通过依托教材设计主题、基于问题活动探究、着眼素养促进表达三大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 激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向生活学习;个体经验
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应本着以学生为主的中心思想,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性教学, 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 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理应成为教师的倾心追寻。
一、依托教材设计主题——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路径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以课本的内容为基础,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主题设计,以一年级教材为例, 例如在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五页“爱书包”板块的内容, 主要讨论上学书包里应放哪些物品, 我就会让大家想一想自己平时在整理书包时都会在书包里放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自己都有什么用处?学生们就会进行思考,通过微课的形式学一学怎么整理书包;之后, 可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 设计“比一比, 谁的书包最整齐”为主题的课内实践活动, 我会让学生们通过整理书包进行比赛,看一看谁整理书包整理得最合理,最科学,最整洁, 提高整理书包的技能, 增进爱护书包的情感。大家都投入到了这个比赛中,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观看视频,学习怎样科学地整理书包,大家在比赛中耐心地将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地整理,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
例如在学习“交通信号要知道”,教师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如可以设计“我来做个小交警”实践性学习, 让学生在分角色扮演中了解交通信号, 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我会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操作,有的学生扮演行人,有的学生扮演交警,可设计“猜猜这是啥号令”主题实践, 教师在课前盘点学校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号令, 并制作音频课件;课上, 让学生听到号令音乐, 就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 让学生明确标志和动作可以相匹配,初步适应学校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教材, 并依托教材精心设计实践主题, 定会发现许多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说, 这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路径。
二、基于问题活动探究——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解决问题,教师在讲授时也会给学生布置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尤为重要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调动所有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以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加深对道德原则的领悟, 提升价值判断及问题解决能力。只有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 在学习《我们的校园》“校园探秘”板块, 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问题:“我发现学校里有......”在教学时, 教师可安排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主动了解、熟悉校园环境及其设施, 从而适应新的小学生活。但是,小学生们刚接触学习,独自开展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 在这次实践性学习之前, 教师应做好活动指导, 精心安排活动步骤。我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一起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 安排高年级学生一起参与探秘活动;组建4人学习小组, 确定组名, 每组派一名高年级学生做小老师;小组一起讨论、设计探秘的路线及探究问题等。大家一起在参观校园中一步步了解校园,从外部的环境到内部的设施,由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解。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不仅安全、愉快地参与, 还能带着问题在真实情境中经历与感受, 观察与发现。
三、着眼素养促进表达——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指向
因为这是一门突出实践育人的活动课程, 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为了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 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时, 教师应创设多种平台促进表达, 通过交流经历, 总结经验, 反思行为, 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体验和收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特别重视。
在“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板块时,这是学生完成“校园探秘”主题探究实践活动之后的一个交流话题。教师可结合话题内容, 组织开展“校园探秘”报告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分享探究实践所得, 再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听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听取学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可以预见,学生在诸如“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小组通过探究,发现校园里有……”“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有……,因为……”“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请问各位组员还有补充吗?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等有序、规范的表达实践中,一方面进一步熟悉校园环境,了解设施功能;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对学校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的是经验, 锻炼的是能力,收获的则是素养。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获得知识的理解,将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们都爱上这门课,在这门课中有所收获,引导学生以实践向生活学习, 从而在体验、探究与问题解决中不断丰富经历, 提升经验, 进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7):25-27.
[2]戴玲慧.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10):29.
论文作者:蒙祥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书包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这是论文; 学生们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