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工作计划与评价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计划论文,要点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制定半日工作计划并据此开展的半日工作,为幼儿创设了独特的生活环境。这一环境是在幼儿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幼儿园班级环境。目前,幼儿教师所制定的半日工作计划,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半日工作保教目标和半日活动安排。(见下表)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发现A、B两教师在确定半日工作保教目标与安排半日活动方面,做法不尽相同。
其一,从半日工作保教目标看。
A教师的目标过于空泛,目标大而空,在半日工作中很难实现。而且需要从哪些方面提出目标,思路也不够清晰,致使目标涵盖不全。
B教师则不同,半日工作保教目标紧密结合半日活动具体内容提出,且顾及到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社会性的诸方面发展,这样可以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其二,从半日活动的安排看。
A教师从起床(入园)至午睡,按活动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排列。这样的半日活动安排,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即全班幼儿一齐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使幼儿有许多时间在无所事事的等待中度过。它使幼儿的行动整齐划一,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
例如,某个时间内,有的幼儿需要入厕,却不能去,不需要入厕时,又得等着全班幼儿入厕结束,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开始新的活动。
B教师将半日划为整块时间,喝水、入厕、休息、娱乐等穿插进行。这样,时间可以重叠使用。例如,谁先吃完饭,可以先进入活动区游戏;做游戏时,谁需要喝水、入厕,谁就去。它使幼儿的入厕、喝水、休息等,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和时间的浪费。
就A、B两教师相比B教师的做法似更妥当一些,就其半日工作计划来看,也还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那么,制定半日工作计划一般的特点、规律是什么呢?园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又该如何督导、评价教师的这项工作呢?
幼儿教师的半日工作,指幼儿教师每天带班,上半天或下半天,各项工作的总合。由此构成了幼儿生活的班级环境,它是幼儿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特殊环境,由教师创设并加以利用。它对幼儿的影响,都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须由教师根据国家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组织。
幼儿教师的半日工作,或者说,由幼儿教师的半日工作创设的幼儿园班级环境,由四要素组成。
1.物质因素。主要指教室及教室中的设备的布置和利用。
2.精神因素。主要指班级的人际关系、制度规范等构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
3.空间因素。主要指教室、走廊、寝室空间的利用。
4.时间因素。主要指半日生活制度及其活动。
四者共同构成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具体环境,它们均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的教师半日工作计划一般只涉及到其中的一个因素——半日生活制度及其活动。
半日工作的时间安排与活动,其实质是幼儿半日生活制度的建立。这一生活制度,应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够给教师和幼儿提供一个多功能的内容结构,以保证幼儿的各种需要:生理的、智力的、情感的、运动的、交往的等需要均能得到满足。第二,能够给教师和幼儿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有空间,教师和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在这里,空间不是指场地,而是指时间的利用。)
半日生活制度以“时间-活动”为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1.时间与活动内容
不同的教养机构,在活动内容上,可能有所差别,但总的原则是半日活动中应包括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活动内容。安排活动内容时,将时间分为整块来规划较好,而不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排列,将每个环节都统死,这样可以给幼儿、教师留下自由活动的空间,例如前边实例中B教师的半日工作计划。
2.时间与活动性质
教师控制下的活动与幼儿自主的活动,其所占时间比例要适当,一般可以为1∶3。即必须给幼儿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有空间,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时间与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其所占时间比例要适当,一般可以为1:2:3。它使幼儿可以学会如何在集体中,根据教师的引导活动,学会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学会如何独自钻研从事某项活动。
4.时间与活动场所
室内与户外活动,其时间比例要适当,并交叉进行。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此外,时间安排要富有节奏性和重复性,又具一定的灵活性。半日活动的安排还必须顾及该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父母工作的需要以及气候、季节的变化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