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财团双重包围谋局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团论文,包围论文,三井论文,局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以前,我在日本三井物产有过12年的白领生活,如果算是潜伏的话,12年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然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却浑然不知。
当我告诉学生们:丰田、东芝属于三井财团,而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的核心领导成员时,学生们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此时,我才意识到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充斥了美国教材,几乎无人关注日本经济模式。
事实上,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正围绕“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组织结构,以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和制造企业“三位一体”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原料、技术和市场,自然也包括中国市场。
资源包围
从东海油气田到钢铁矿争夺,在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中,资源包围是他们隐形的翅膀。
什么是资源包围呢?比如说宝钢,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铁矿石谈判的问题,一直谈不下来。而谈不下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上游资源其实已经被外国资本控制了。这些垄断巨头主要控制两大块,一部分是巴西,一部分是澳洲。澳洲的背后是英美的资本在里头,而巴西主要是日本的资本。其实在巴西,日本已经进入到巴西淡水河谷,其中三井物产已经拥有了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12%的股份。
2001年4月,由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和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合并而成三井住友银行,标志着三井财团和住友财团的金融机构统合为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作为三井一住友这个新财团体系中的核心组织,三井物产、住友商事这两家综合商社始终承担着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重任。
事实上,三井和住友是有所分工的,三井在铁矿、钢铁产业里布局很深,而住友则是从铜起家的,而且在南美也有自己的镍矿。在全球的镍矿里头,很多现在正开采和生产加工镍的,基本上都跟三井、住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需求地,所以三井在外围控制上游资源,实际上是为掌握其在中国投资的这些企业的上游控制权。例如,三井物产把新日铁引入上海宝钢,成为其全方位的合作伙伴,而自己又与上海宝钢成立钢铁物流公司——宝井,从而深入到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此,三井物产可以轻易掌握中国钢铁企业各层面的商业情报,为其掌握的上游铁矿石资源(如巴西淡水河谷)提供准确的定价依据,从而在与中国买家的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近几年,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等都跑到哈萨克斯坦去圈铀矿。铀矿是做核能用的,而这个时间三井财团的东芝在做什么呢?东芝花了40多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之后,又拿下了中国80亿美元的核电的订单,表面看是西屋电气在做中国的核电产业,卖设备,卖技术,但实际上背后已经是三井财团的东芝在控制着。三井物产在两头走,一头从美国拿来技术,另一头到中亚去圈铀矿。
前两年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即中海油、中石油并购美国优尼科事件。我们最后还是碰壁了,那么碰壁以后,是谁把它收走了呢?是一个叫雪佛龙的公司,这个公司虽然也是个美国公司,但如果你仔细去看的话,雪佛龙公司跟三井物产在泰国、澳洲都有着很密切的合作关系,它们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中铝收购,这也是一个很震动的事。我们发现,中铝当初收购是通过美国的投行,花了100多亿美元进行收购,结果金融危机一来,股价暴跌,再加上欧元暴跌,中铝的账面损失达80%。在2009年年初,中铝其实是想抄一下底来平衡它的损失,结果后来并没有成功。问题出在了哪里?中铝的网站上有过这样一段叙述:他们在第二次收购时,成交之前的一两天,三井物产和必和必拓突然决定一起联合收购力拓,也就是说:三井物产在适时的时机出来搅局了。
技术包围
在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当中,技术优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一步步地瓦解对手,可以称之为技术包围。
什么是技术包围呢?以联想为例,当初联想做台式电脑的过程中,并没有与其他的中国企业拉开太大的差距。是什么时候甩开对手的呢?是在19%年跟三井财团的东芝合作后,即从代理东芝的笔记本电脑开始的。自那以后,联想发展得很快,连续4年,东芝笔记本电脑在中国销量都是第一的。后来,联想开始想做自己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这时候就与三井财团之间产生了冲突,于是两家就分手了。
分开以后,联想实际上是委托台湾的企业去加工,然后贴牌。但是,台湾的那些原材料是从哪来的呢?都是来自日本的。联想很快通过委托加工,通过全国建网络,占领了中国第一的位置,把东芝挤下去了。
不久,三井财团的另一巨头索尼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索尼是专门来争夺年轻消费者这个领域的。与此同时,NEC、富士通都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企业又开始争夺制高点。制高点是什么呢?就是技术,就是上游。资源是一种上游,技术其实也是一种上游。
三井是怎么来争夺技术的呢?东芝、索尼、NEC等,其实都是围绕着IBM来运作的。他们在美国那边花了几年的时间,一直在收购IBM的技术,等收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个消息:联想收购IBM。实际情况是:日本企业已经把核心的东西都收完了,当只剩下一个壳的时候,联想开始去收购IBM了。事实上,日本财团已经把很多的东西都拿走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技术包围。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长虹在美国受到反倾销诉讼,长虹当时生产的是显像管彩电,价格已经竞争得很低了,然后大量地卖到美国,其实长虹的这些技术,也都是来自于三井财团的。因为长虹的很多技术都是东芝、松下提供的,生产线和很多原材料也都是对方提供的。当日本已经进行产业升级,推液晶电视的时候,中国的显像管彩电就大量过剩了。一旦过剩,必然就会往海外出口。在出口的过程中,首先是在两年之内占领了美国市场,而这个空缺正是日本财团当时让出来的。
实际上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已经在液晶产业上推迟了投资,这便给了长虹等中国企业很多市场空间。长虹等在占领美国市场之后,对日本和韩国企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威胁。日韩企业担心:通过廉价的销售,可能会建立一些渠道商,这些渠道商将来会对产业升级后的日韩液晶产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判断之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迫使长虹退回中国市场,不在美国市场销售。
于是,我们看到:美国有个叫五河公司的,首先对长虹提出了反倾销诉讼。五河公司,其实并不是生产什么电视的,但为什么会提出诉讼呢?后来经调查,真正提供很多的诉讼参考数据和资料的,都来自于5家公司:三洋、东芝、索尼、松下,以及一个叫ORION的公司,ORION虽然是一个韩国公司,却是做东芝代工起家的。不难想象:三井住友财团的这几家公司,在当年的反倾销诉讼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