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我国工民建工程因城市的发展而快速增多,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则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与稳定的关键。软土地基是施工处理中的常见问题。若未科学采用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便会对工民建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对于工民建工程而言至关重要,应加强对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以实现工民建工程的高质量与高安全性。因此,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是工民建工程的主要内容,可确保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民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软土地基的特征
工民建工程所需要的额软土多具有下沉量大、稳定时间长、下沉速率大等特征。而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为:(1)压缩性强:软土地基的天然空隙比为1-1.5,因此其压缩系数较大。若在施工期间软土地基可达到0.1MPa的垂直压力,便会导致地基严重变形,致使工民建发生沉降,进而影响工民建整体质量。(2)透水性差:软土地基的饱和度与含水量均较高,因此其透水性较差。若通过排水措施提高软土的承载力与强度,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施工项目的整体进度有较大影响,可行性欠佳。(3)具有触变性:软土地基的明显特征即为触变性,其是指在软土地基受到外力干扰时会呈现出流动状态。从固态到流动状态的转变会使其自身承载力与强度大幅降低。(4)具有不均匀性:高分散土与细微土颗粒是组成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该种结构导致软土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易受到外力影响发生土质变化。若软土土质改变,其结构与强度均会改变,这会直接影响到工民建工程质量。(5)沉降速度偏快:软土的水饱和度与天然空隙比均较高,因此会在外力影响下出现水分流失或是压缩变形等现象,进而导致沉降问题。而且软土的沉降速度与承载力、压强呈正相关关系。
2.工民建软土地基及其处理
2.1软土地基的成因分析
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在静水或者缓缓流动的水中形成的沉淀物则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特征非常鲜明,具有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大、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特点,软土地基实际上就是软塑的泥状土层,在沿河流和湖泊湿地沉积的淤泥和淤泥粘性土。在软土中,其有机物的数量不同,按照其数量划分。软粘土主要是两种形式:软粘土和粘土,粘土中含有少量有机物,泥炭土壤含有大量有机物。所有软土属于在水中沉积,空间和自然属性由于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2.2工民建的软土地基处理
所谓地基处理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让建筑地基整体所呈现的承受能力更强,降低工民建在投入使用之后变形以及渗透性变差等状况出现的几率。因为工民建工程非常容易受到一些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其加以施工建设以前一定要对各方面环境因素加以全面的考虑。不同形式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都将会给工程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地基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在其中融入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在工民建工程中地基施工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只有确保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规定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部分的施工建设,继而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安全以及效率提供保障。
3.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施工法
选取符合工民建工程施工强度的其他材料置换软土土层,所选取的材料应具备压缩性能,且应结合工民建工程具体施工要求。该方法可增强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并能控制工程的沉降量。其主要适用于土体固结时间相对较长、地势较为低洼且危害性偏大的施工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软土土层的实际厚度<3cm的情况下适宜使用。此外,该方法的使用弊端较为明显,其资金投入量较大且会影响到整个地基,所以质量控制对于换填施工极为重要。
3.2粒料桩加固法
该方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水冲击、冲击或是震动等方式实现施工处理,这是软土地基较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在该方法施工前,需对软土地基实施打孔操作,并将已准备好的粒料直接压进孔内,即粒料桩体,能够实现软土质量和强度的提高。这主要用于软土地基松散的施工建筑中,通过黏土中含有较多颗粒的显著特征完成压实工作,能够达到其和粒料桩一同承重的目的。在该方法施工中,需重视竖向排水和垫层等环节,竖向排水可充分排除软土地基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垫层可确保土层保持原有状态。在施工企业的经验总结和不断钻研下,工民建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得到科学使用,多项技术被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中。为达到最佳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在全面分析软土地基的原有状态性质和具体类型基础上,还需进行施工技术的科学核实。可利用质量分析、检测等方式全面评估施工技术,进而提高地基质量,确保工民建工程的安全性。
3.3DDC灰土挤密技术
在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领域中,DDC灰土挤密技术是近些年新兴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术,在经过不断地推广之后,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很多地区的工民建施工当中。DDC灰土挤密技术的原理为:施工人员先采用强夯法对工民建建筑地基中的深层地基孔展开夯实处理,并利用螺旋钻机将施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灰土分层注入到地基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空隙里,并将其夯实成桩。在经过施工人员的反复锤击之后,桩的半径在不断地扩大,这样就可以将原先的单一软土地基改造成混凝土复合地基,利用改变工民建建筑工程土质结构的手段来实现增加地基的稳固性及强度的目的,并使地基获得防变形的效果。目前,DDC灰土挤密技术在我国那些有湿陷性特征的黄土区域内的工民建建筑地基处理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利用DDC灰土挤密技术不但可以使湿陷性黄土的性质特征得到改善,还能使原先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转化成混凝土复合地基,使地基在经过转化和处理之后,强度和承载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3.4排水固结法
砂井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施工人员先在工民建建筑施工现场原有的软土地基里面安置砂井,然后在所安置的这些砂井上面铺设一层砂垫或砂沟,最后通过工民建建筑所具有的排水通道将软土地基里面多余的水分全部排出,这样就能使地基的固结速度加快,地基的强度自然也会提升。堆载预压法。具体操作步骤为:在进行地基处理工作之前,施工人员先在工民建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堆填一些比建筑物荷载质量还大的土石,然后对施工现场的软土地基进行预压处理,加大软土地基的荷载,这样就能使工民建建筑的地基沉降时间提前,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工民建建筑地基的荷载力和稳定性。电渗排水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施工人员先将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极插入到工民建建筑的软土地基里面,然后向金属电极里面持续通入直流电流,使软土地基里面的水分能够从阴极持续地向阳极流动,再从阳极将水分全部排出,这样就可以使工民建建筑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降低,从而全面地提高工民建建筑边坡的稳定性和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结束语
软土地基问题在工民建工程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员要对软土地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施工位置等情况科学选择施工处理技术,最大化满足工民建工程的承载要求,保证人们的居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庆龙.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29):232.
[2]杨兵.关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建筑知识,2017,37(12):72-73.
[3]李洪志,韩邵铎.简述软土基常用处治方法[J].民营科技,2010(3).
[4]陈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0).
论文作者:赵德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工民建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灰土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