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生产技术论文,指导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豆是深根系作物,并有根瘤菌共生。要求耕层有机质丰富,活土层深厚,土壤容重较低及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适宜作业的土壤含水率15%~25%。 对上茬作物(玉米、高粱等)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提倡采取以深松为主的松旋翻耙,深浅交替整地方法。可采用螺旋型犁、熟地型犁、复式犁、心土混层犁、联合整地机、齿杆式深松机或全方位深松机等进行整地作业。 深松:间隔3~4年深松整地1次,深松后应及时合墒,必要时镇压。 整地:平播大豆尽量进行秋整地,深度20~25cm,翻耙耢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达到播种状态;无法进行秋整地而进行春整地时,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深度15cm为宜,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达到平播密植或带状栽培要求状态。 垄作:整地与起垄应连续作业,垄向要直,100米垄长直线度误差不大于2.5厘米(带GPS作业)或100米垄长直线度误差不大于5厘米(无GPS作业);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起垄工作幅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垄体一致,深度均匀,各铧入土深度误差不超过2cm;垄高一致,垄体压实后,垄高不小于16厘米(大垄高不小于20厘米),各垄高度误差应不超过2厘米;垄形整齐,不起垡块,无凹心垄,原垄深松起垄时应包严残茬和肥料;地头整齐,垄到地边,地头误差小于10厘米。 东北地区要抓住地温早春回升的有利时机,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时,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 在播种适期内,要根据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等条件确定具体播期。中晚熟品种应适当早播,以便保证霜前成熟;早熟品种应适当晚播,使其发棵壮苗;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应当抢墒早播,播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应根据大豆栽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及大豆生态类型具体分析,选定最佳播期。 播种密度依据品种、水肥条件、气候因素和种植方式等来确定。植株高大、分枝多的品种,适于低密度;植株矮小、分枝少的品种,适于较高密度。同一品种,水肥条件较好时,密度宜低些;反之,密度高些。东北地区,一般小垄保苗在2万株/亩为宜;大垄密植平作保苗在2.3~2.4万株/亩为宜。黄淮海地域麦茬地窄行密植平作保苗在2~2.3万株/亩为宜。 播种质量是实现大豆一次播种保全苗、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关键和前提。建议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环节。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03~2002《中耕作物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标准》,以覆土镇压后计算,黑土区播种深度3~5厘米,白浆土及盐碱土区播种深度3~4厘米,风沙土区播种深度5~6厘米,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播种深度合格率≥75.0%,株距合格指数≥60.0%,重播指数≤30.0%,漏播指数≤15.0%,变异系数≤40.0%,机械破损率≤1.5%,各行施肥量偏差≤5%,行距一致性合格率≥90%,邻接行距合格率≥90%,垄上播种相对垄顶中心偏差≤3厘米,播行50米直线性偏差≤5厘米,地头重(漏)播宽度≤5厘米,播后地表平整、镇压连续,晾籽率≤2%;地头无漏种、堆种现象,出苗率≥95%。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避免播种带土壤与秸秆根茬混杂,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调整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使种子质量增加的因素。 播种机在播种时,结合播种施种肥于种侧3~5厘米、种下5~8厘米处。施肥深度合格指数≥75%,种肥间距合格指数≥80%,地头无漏肥、堆肥现象,切忌种肥同位。 随播种施肥随镇压,做到覆土严密,镇压适度(3~5公斤/平方厘米),无漏无重,抗旱保墒。 残茬全部还田,基肥、种肥和微肥接力施肥,防止大豆后期脱肥,种肥增氮、保磷、补钾三要素合理配比;夏大豆根据具体情况,种肥和微肥接力施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施。 底肥:生产从级绿色大豆地块,施用绿色有机专用肥;生产A级优质大豆,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亩,结合整地一次施入;一般大豆需施尿素4公斤/亩、二铵7公斤/亩、钾肥7公斤/亩左右,结合耕整地,采用整地机具深施于12~14厘米处。 种肥:根据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施肥实验测定结果、肥料供应水平、品种和前茬情况及栽培模式,确定各地区具体施肥量。在没有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地块,一般氮、磷、钾纯养分按1:1.5:1.2比例配用,肥料商品量种肥每亩尿素3公斤、二铵4.5千克、钾肥4.5公斤左右。 追肥: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和长势情况,动态调剂肥料比例,追施适量营养元素。当氮肥、磷肥充足条件下应注意增加钾肥的用量。在花期喷施叶面肥。一般喷施两次,第一次在大豆初花期,第二次在结荚初期,可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喷施,用量一般每公顷用尿素7.5~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5~4.5公斤兑水750公斤。中小面积地块尽量选用喷雾质量和防漂移性能好的喷雾机(器),使大豆叶片上下都有肥;大面积作业,推荐采用飞机航化作业方式。 中耕培土:垄作春大豆产区,一般中耕3~4次。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5~18厘米,或于垄沟深松18~20厘米,要求垄沟和垄帮有较厚的活土层;在株高25~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耕深8~12厘米,中耕机需高速作业,提高拥土挤压苗间草效果;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耕深15~18厘米。次数和时间不固定,根据苗情、草情和天气等条件灵活掌握,低涝地应注意培高垄,以利于排涝。 平作密植春大豆和夏大豆少免耕产区,建议中耕1~3次。以行间深松为主,深度分别为18~20厘米、第2次、3次为8~12厘米,松土灭草。 推荐选用带有施肥装置的中耕机,结合中耕完成追肥作业。 除草:采用机械、化学综合灭草原则,以播前土壤处理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苗后处理为辅。 (1)机械除草。①封闭除草,在播种前用中耕机安装大鸭掌齿,配齐翼型齿,进行全面封闭浅耕除草。②耙地除草,即用轻型或中型钉齿耙进行苗前耙地除草,或者在发生严重草荒时,不得已进行苗后耙地除草。③苗间除草,在大豆苗期(一对真叶展开至第三复叶展开,即株高10~15厘米时),采用中耕苗间除草机,边中耕边除草,锄齿入土深度2~4厘米。 (2)化学除草。根据当地草情,选择最佳药剂配方,重点选择杀草谱宽、持效期适中、无残效、对后茬作物无影响的除草剂,应用雾滴直径250~400微米的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电动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等机械实施化学除草作业,作业机具要满足压力、稳定性和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联系电话:0451-84619211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_大豆论文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