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战略国际比较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结束语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战略国际比较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结束语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小企业政策战略国际比较及中欧中小企业合作”上的总结发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欧论文,中小企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战略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1月7日

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同时有效地应对挑战,是政府经济职能中的重要部分。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国内生产总值的50%,税收的43%,出口的60%。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因此,如何充分估计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如何清醒地估计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制定一个更有效的政策和战略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学习、借鉴其他各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如何加强中国中小企业同其他各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对政府如何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战略,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二,我国目前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又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如何评估、预测这种变化,制定一个更好的政策和战略,使得中小企业在未来我国的重要发展时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此外,我国加入WTO,实行全面开放,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国外的中小企业如何“走进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同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开展进一步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必须有相应的转变,必须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以政府转型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等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转轨大国,目前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要充分重视政府转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理念需要在五个方面有所转变和突破

促进并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转型;而政府转型的关键又在于政府基本理念的变化。这里,我认为政府要在以下五个基本理念方面有实质性的变化:

1、从单纯追求GDP总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本次会议的第一天,海南省财政厅的一位官员提出,政府往往是从税收的总量来考虑对不同企业的政策。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是把富民的政策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还是把眼前的、短期的税收总量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大家知道,在浙江省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样一个转变。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而且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中国,要像浙江这样完成这种转变,根本在于政府理念的改变。

2、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转变。90年代中期,为了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我们提出减员增效的口号。这些年的实践使我们看到,政府应当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比大企业发展战略更重要的工作目标。近两年来,政府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为此采取了相当多的政策。随着这个理念的变化,各级政府会从多方面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从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的转变。我们曾经一度认为,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大企业上,但实践告诉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浙江经济的竞争力何在,就在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更有巨大的社会意义。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同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同等重要,这是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战略。

4、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着一个平等、公平的政策的转变。我们这些年为了吸引外资,为了促进大企业的发展,采取很多特殊的政策,这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经济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性产品,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完全平等的竞争环境,由此,中小企业才会加快发展。

5、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的转变。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我们对发展民私营经济有多种疑虑,并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当我们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应当对民办中小企业多鼓励、多支持,积极提供有益的服务。

政府基本理念的转变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政府转型,首要的是政府理念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随着政府基本理念的变化,未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将处在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

二、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是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步骤

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轨时期,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但是,改革远未完成,市场化改革在多方面还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转轨时期,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是政府的改革。

1、政府要提供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保护机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好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这些年,有一大批企业家出现,与此同时,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企业家的精神和企业家制度远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好的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家落马,除了他们个人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或者说是缺乏一个完善的企业家的制度环境。最近,围绕郎咸平的文章所开展的讨论,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企业改制、企业家生存的环境相当不完善。那么,如何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有利于企业家生存的环境,为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提供发展的空间,为企业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也十分重要。

2、政府要从制度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许多专家谈到关于农民的创业问题,农民如何办中小企业问题。为什么我们1亿多农民光着膀子一个人来到城里,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创业资本、缺少创业资金,他们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比较低廉的回报。目前农民工还处在很不合理的状况中,包括像深圳这样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也没有为他们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直到现在为止,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还严重不到位,最近讨论的“物权法”草案中规定,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不能作为物权抵押。我认为这是我们制度上的严重缺陷。如果农民的土地只是一种债权,而不具有物权属性,不能入股,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是十分不合理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就是要肯定农民对土地的物权性质。这样,就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农民有一个小的创业基金,就会十分有利于农民创办小企业,以促进城乡的发展。

3、政府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提供一个好的、有效的金融制度。民办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有一些是历史的因素,但是更重要是金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这已经构成我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中改院1994年提出“一揽子”解决银行债务托管的方案,即把“死的”银行和“活的”银行分开。当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提出这是借鉴德国私有化的方案,我想指出的是,在90年代初,或者是在90年代中期,假如我们能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就会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由于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或者主要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民办金融机构的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我国的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在下一步的改革进程中,在下一步政府转型当中,如果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制度层面的问题,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三、政府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政府改革的进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一步,以改革为主线,以改革统领经济工作,政府的改革是所有改革当中的重点。未来一、两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因为无论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投资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限制政府的投资权限、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自由、自主的空间和范围。随着政府的转型,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尤其是民间商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讲上海是行业协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但就上海来说,目前行业协会发展的数量还不如解放前的程度。如何在政府的转型过程中鼓励民间商会的发展,使得这些商会能够像温州的商会一样,成为中小企业具体利益的代表者,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下一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将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腐败现象也会明显减少。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政府转型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的信息。我相信,无论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同国际中小企业的合作都会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  ;  ;  ;  ;  

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战略国际比较与中欧中小企业合作”结束语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