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看待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4527(2000)05—0002—05
一、为什么要提出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人们也许要问,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已经150多年了, 为什么还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似乎是科学社会主义最起码的常识问题,作为我们必须弄清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什么在邓小平已经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新的判断以后,还要提出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论及,但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仍未得到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过某些科学的预测。他们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从不同角度论述过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比如,马克思在他未发出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从价值目标的角度对未来新社会作了精辟概括:共产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个经济形态。”[1](P130 )这个定义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现在看来,它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相通之处。恩格斯则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2](P433)他在1884年给友人的复信中进一步认为, 最能体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的是《共产党宣言》中这一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189 )列宁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代之以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4](P229); “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5](P6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社会主义应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并都是以此为基点去认识社会主义、去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的。
问题就在于,后来人们(包括斯大林、毛泽东)在理解和运用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和思想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当作是一个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和制度设计三位一体的完整的社会主义观来看待,而是对他们的论述和思想作了简单的、片面的理解,从而造成认识上的失误。表现在:一是忽视和离开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的生产力这个前提和基础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去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孤立地、脱离实际地追求纯而又纯的、高水平的公有制,把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这是最根本的失误。二是忽视和放弃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个最终目标去谈论社会主义、去看待社会主义,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做不到的,那是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的事情,从而片面强调平均主义、集体主义,淡化和抹杀个人价值以及建立在尊重个人价值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中,再加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观的直接影响和我们自己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这样,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发生误解,导致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失误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挫折,这些失误反过来又使社会主义观念更加不清晰。
可见,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这仍然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6](P63)因此,总结我们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提出后所遇到的种种疑问和困惑,要求我们重视和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是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来表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进入80年代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人们才开始把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区别开来,也就是把社会主义分成特征和本质两个层面,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但是,在邓小平同志未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概括之前,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学术理论界一直没有取得共识。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仍然是公有制,其根据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7](P265); 二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应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其根据是《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在谈到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时所强调的,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而协调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人的利益、个人的发展又要为社会尽其所能作出贡献。[8]后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 这些观点都没有阐明和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到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应该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但是,事实上,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上,要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接受和实践新的观念并非易事。因此,当邓小平提出五句话、28个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之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理解,对此议论纷纷。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看法。比如,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生活富裕、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资本主义,你说是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你说是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共同富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不全面、不完整,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念应该是把邓小平的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结合起来,可用三句话来表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征服经济的制高点;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使人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进行争论,争论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邓小平的概括为什么没有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如果不包括公有制,那么资本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此外,还有人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因为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难道只有社会主义才发展生产力而资本主义或其他别的社会形态就不发展生产力了吗?等等。于是,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后,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的一大疑难问题,再次提到人们面前,迫切需要我们作出回答。
二、应如何看待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看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的观点,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论。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分析亦如此。首先,要改变过去主要从生产关系方面去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定式,以新的思路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与以往的认识相反,邓小平主要是从生产力方面,即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这就换了一个新的思路,得出了新的结论。其次,要改变过去习惯于从基本制度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维定式,从新的视角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我们知道,不同事物的本质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规定,同一事物的本质也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界定。邓小平是从历史目的性和根本目标的新角度和最深层次上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三,要从本质和特征的联系和区别上来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明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回答,而不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全面回答。一方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最深层次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方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并没有概括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还需要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去展开,从而构成关于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全面概括。这样的概括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既可以从基本制度方面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又可以从本质方面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第四,要从整体上来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是一气呵成、联成一体的,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五句话,都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的最高抽象,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东西。我们不要把这五句话割裂开来,而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来理解,这样才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同时,我们也不要把这五句话再划分为若干层次,如果把属于同一层面的概念再分层次,不仅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了,而且从理论和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
2.要深刻把握和辩证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容丰富、完整、严密。学术理论界对此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而且认识还在深化,这里不再赘述。但值得指出的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内容,有两个要点需要我们特别加深理解。一个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一个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这两个要点,再加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须途径和措施),它们三者互相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念。这个概念言简意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准确地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二)要充分肯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目前为止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中最全面、准确、深刻,而又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共有五句话、28个字。话语虽不多,但简洁明快、铿锵有力、字字千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我认为,它是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和论述中,对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认识得最深、概括得最好的一种观点。
1.它是经过长期反复思考和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是邓小平思想理论成熟的表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经过很长的时间,有过大量的论述,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就提出了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看法,认为只要能恢复和发展生产,生产关系采取何种具体形式都可以,表达了他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主的主张。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就着手进行整顿。他不提以阶段斗争为纲,而只是强调以毛主席三项指示为纲,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全党全国必须服从的大局,要求全党认真抓生产、敢于抓生产。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进行拨乱反正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他又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直到1992年初,才正式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可以说,这是邓小平经过长期深邃思考得出的科学结论,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权宜之计和偶发之感。
2.它是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后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长期以来,我们包括前苏联,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认识并不清醒和清楚,致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走了不少弯路,遭受过重大损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邓小平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长期以来忽视发展生产力、“四人帮”搞贫穷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并且借鉴其他国家主要是前苏联搞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精辟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
3.它是立足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不完全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规定,是立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针对的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而邓小平的规定,却是立足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针对初级阶段而言的。有人提出,为什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只是针对现阶段(初级阶段)而不针对将来,只是针对中国而不针对国外,甚至由此提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等问题。对此,我认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始终是当代中国,它只能是指导中国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当代中国的理论,同时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这充分反映了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实际上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至于上述提到的种种本质问题,还有待人们去探索,有待实践去检验。
4.它是从最高层次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在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有多种理解层次,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思想理论、运动等;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因为它是决定人类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而成为最高的层次。邓小平正是从生产方式这个最高层次上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一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问题上,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的同时,强调解放生产力,这就意味着强调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上,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统一的结果。可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实际上就是从最深层次上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就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关于社会主义的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或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发展的。如果从这个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就要求我们既不能离开生产力只从生产关系一个方面来讲社会主义本质;也不能不讲生产关系,只讲生产力一个方面。那种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为仅仅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或者仅仅是共同富裕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不妥当的。
5.它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比如,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所共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新贡献就在于,他不仅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界定和提升为社会主义本质,而且把它放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首位,突出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就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过来,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6.它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主要着眼于全局、大局。从表面上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主要是针对经济问题、经济目标提出来的,它解决的主要是“公平”问题——共同富裕。但实际上,邓小平是针对我国生产力低下、经济长期落后的基本国情,并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考虑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着重强调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意义。至于有人认为为什么没有针对政治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我想,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最大的最根本的政治任务。第二,既然我们已经从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上了解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那么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回答上再来重复政治特征,显属多余。
7.它是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前提和保证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关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问题,因为字面上没有出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于是引起了许多争论。我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邓小平已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前提和保证,蕴涵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而不直接概括在本质之内;但这决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也决不是与它们无关。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是在肯定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上,探索和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因而没有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直接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第二,如前所述,邓小平是一改人们过去的思维定式,直接从社会生产方式这个最高层次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因而没有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第三,邓小平没有把公有制固定为社会主义本质,这并不是他一时的疏忽,而是说明他对这个问题很慎重,这就为我们后来既坚持公有制又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给我们探索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等问题留下了较大的余地,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所有制问题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恐怕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在社会主义本质里不写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比写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要好。
8.它是被实践证明和检验了的一种强国富民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1992年初邓小平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第三代集体的坚强领导下,遵照邓小平的思想和遗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攻坚战和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西部大开发的启动,等等,都是在进一步体现和实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接受和拥护。这些都表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一种强国富民的理论。
总而言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思想,这集中表现为“一排除、二蕴涵、五纳入”,即把计划经济排除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蕴涵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内,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概括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而且指导和检验着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因此,它是到目前为止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认识最深刻、概括得最好的一种观点,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
【收稿日期】2000—06—30
标签:公有制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邓小平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科学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