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越发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使得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不过从目前来看,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于奖励和惩罚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实践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基于此,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认识,从实践误区的诱发因素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奖”与“惩”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能够得到合理运用,提升其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奖励;惩罚;实践误区
前言
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愿意去尝试,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应用奖励措施,可以激发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应用惩罚措施,则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和鞭策效果,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树立起良好的班纪班风,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运用“奖”与“惩”手段时,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甚至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1.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罚”的实践误区
1.1奖励误区
一是“重质轻量”。奖励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手段,迎合了小学生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想法,因此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奋发向上的自信心。但是,如果奖励过多,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奖励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造成注意力的转移。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对数字进行演示,会利用一些水果或者小玩具来吸引学生,而学生在回答正确拿到奖励后,注意力可能会转移到奖励的物品上,影响了后续听讲。同时,不必要的奖励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弱化,从原本的掌握知识转变为获取奖励,甚至有可能出现为了获取奖励而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重外轻内”。奖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其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现阶段,许多小学教师重心放在了物质奖励上,企图通过奖励实现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许多学生会为了得到奖励而改变自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行为并不具备任何价值。
1.2惩罚误区
一是“重堵轻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惩罚措施可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制性纠正,发挥出警示和鞭策作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但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着为了惩罚而惩罚的情况,对于犯下过错的学生,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通训斥和惩罚,没有重视心理疏导,单纯的去封堵,实际上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规定了对于破坏公物行为的惩罚,但是学生在课本及书桌上乱写乱画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二是“重戒轻育”。通过惩罚,可以使得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健康成长。必须认识到,这里的惩罚属于一种手段,是为教育服务的。而在现实小学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更多的强调惩罚而非教育,如部分教师对于犯错的学生极尽挖苦嘲讽,甚至任意责骂,使得学生的内心严重受创,无法起到警示的效果。也有部分教师采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形式,如罚站、抄写课文等,学生只会想方设法去逃避体罚,而不会认真改正错误[1]。
2.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罚”的合理运用
导致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罚”实践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一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素质教育处于逐步深化阶段,但是应试教育残留依然不容小觑,以分数来判断优劣的现象始终存在,教师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了“奖”与“罚”应用的局限性;二是缺乏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掌握班级管理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在岗培训,强调的都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重视班级管理能力的训练,使得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奖惩措施的应用也缺乏育人性,随意性较大,在实践环节经常出现误差,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发挥实践误区产生原因的情况下,小学管理层和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奖”与“罚”在班级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和惩罚的鞭策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1完善奖惩机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基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关注的阶段。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能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因此,其本身对于奖惩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认知,也影响着奖惩教育的实践效果。从这个方面分析,学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配合相应的规范和准则,为奖惩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始终认识到“奖”与“罚”的目的是为教育服务,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函,不能企图通过奖惩教育控制学生;二是应该对奖惩教育的范围进行明确,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奖励,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惩罚,保证奖励与惩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主观臆断;三是应该立足校规校纪,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纪,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落实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整,确保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2]。
2.2强化师资队伍
无论是对于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可动摇的,而其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果,影响着奖惩措施的运用。如果教师能力欠缺,对于奖惩机制的认识存在误区,则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够将奖惩措施合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具体来讲,一是学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使得教师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正确行使奖惩权;二是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做到奖罚分明,以奖励为主要手段,配合适当的惩罚措施,做到适当奖励,有度惩罚,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三是在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做到因人而异。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奖励的过程中,如果是女孩子,可以以画册、毛绒玩具等作为奖品,如果是男孩子,则应该采取活动性奖励,迎合其各自的心理诉求。
2.3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想要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都应该参与进来,与学校形成合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这个角度分析,社会各界都应该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一是应该从全局角度对奖惩教育进行分析,摒弃以往利用奖励和惩罚来提升学生成绩的思想;二是应该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在奖惩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三是应该完善信息传输渠道,通过政府公告、媒体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对真实信息进行传递,使得社会公众都能够正确认识奖惩教育,在支持的同时主动参与其中,确保奖惩手段的合理运用[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奖励与惩罚教育也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罚”的实践运用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其本身作用的有效发挥,甚至起到了负面效果。对此,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应该及时更新认识,对导致“奖”与“罚”实践误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完善奖惩机制、强化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环境,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奖惩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继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海.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与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3):103-105.
[2]卢瑞玲.爱伦奖惩理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15):74-76.
[3]原双琳.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惩”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6):276.
论文作者:蔡圣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奖惩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误区论文; 一是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