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喆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 255000
摘 要:本文从生活用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挖掘教材三方面阐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旨在唤起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德育的重视,因为培养一个能用善良的心去欣赏美的人远比一个用画笔创造美的人更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 德育教育
一、利用生活用品实施德育教育
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废旧物品,面对一些生活中残留遗弃的物品,选择丢弃还是利用,只凭我们一颗热爱发现美的眼睛,与其面对它们发呆,还不如动点心思去改造它们,想点创意。
用完的酒瓶(缸)、螃蟹壳等,除了扔掉和回收外,也可以成为一件美妙的花瓶。因此想到一个课题《美丽的旧酒瓶》,当课题组把这课程在课堂上宣布的时候,同学们就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就开始琢磨如何把废弃的酒瓶进行装扮。第二节美术课,同学们带来了酒瓶,各式各样的酒瓶,有透明的,有黑呼呼的,有长短有短,形状很不同将会带来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于是自己动手装扮瓶子了,外边用丙稀颜料绘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插上美丽的花,放在窗口,放在书桌上,这些小小的改造都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情趣。各式各样的废弃酒瓶经孩子们巧手绘制,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生活中不缺少美,需要的只是你用心去发现。课程结束了,我们的同学就提出课后延伸的问题。
1.为什么只在表面画,不在瓶子里边画啊?这问题提得不错,从新的角度去寻找问题,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思维方式。2.为什么只在上面绘画呢?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材料?我们可以选择用漂亮的瓦楞纸粘上,或者把瓶子上粘上米、豆等五谷,也会很漂亮啊。3.虽然酒瓶画好后会显得有点粗糙简陋,当看到这些材料变成的工艺品或玩具,放在一起后,你看我的,我看你的,每只普普通通的酒瓶在改造后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孩子们总是充满兴趣、跃跃欲试,这过程中就衡量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他们的特质,美的地方,指导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去收集并进行改造,领悟到了用心去欣赏美的人远比一个用画笔创造美的人更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进行德育教育
谁是美化环境的主人,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家长在家庭室内装潢,教师们班级的布置,大人只按自己的主观意愿给环境“打扮”,很少过问孩子们的意见。这样的生活环境虽然可列入美的行列,但孩子们在接受美化环境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消极依赖、被忽略的状态。这样的环境美对孩子发挥最佳的美育作用,让孩子学会关心周围的环境的美,就必须让其参于美化环境中。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跟随老师参与美化环境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环境美,学生可以也应该做美化环境的小主人。平时家里节能灯光秃秃的,需要美化下,带着孩子找到材料,就选择最简单的餐巾纸张灯罩,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每当开启了家里的那盏由自己制作的灯罩的节能灯,都会觉得自己自豪,在动手参与中充分施展创造美的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审美印象。孩子们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环境,美化环境,美就成了孩子们心里不可缺少的精神部分,从而主动地关心这种美。以上的几种内容展开可以创设更多的内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三种意识:
1.物体本质意识。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事物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发现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意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和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三、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要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总之,小学美术老师除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激发学生内心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让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陈倩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张颜 提升审美情趣彰显艺术魅力——谈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3]肖雪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
论文作者:张文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孩子们论文; 酒瓶论文; 的人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发现论文; 美化环境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