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栋 王仁萍(山东烟台海港医院264000)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优势,降低脑梗死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治疗组:辨证论治,因人施方,口服中药汤剂,结合西药的常规治疗,并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加强神经功能恢复锻炼;对照组:康复锻炼以及必要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3周(1疗程),以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为主要依据,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治疗组有效率多于对照组134%。结果: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能有效的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67-02
脑梗死好发于50-60岁以上人群,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通过观察中医药在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至2014年底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住院脑梗死恢复期病人9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标准。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经颅脑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剔除大面积脑梗死,排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的患者,患者年龄在55-78周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
2 方法步骤治疗组应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剂,通过辨证论治加减,并给予康复训练,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基础疾病应用西药对症处理。对照组则不服用中药汤剂,余治疗同治疗组。给予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21天,中间间隔1周,间隔期间治疗组继续服用中药。
补阳还五汤组成:生黄芪60g、当归尾12g、川芎12g、赤芍15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12g。原方功能为补气、活血、通络。观察患者舌苔、脉象、临床表现,给予辨证论治:气虚者黄芪加量,可加白术、党参等补气药物;血虚患者加用补气血药物。如熟地、山药等;痰湿盛者加用南星、僵蚕;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僵蚕;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肢体麻木者,加木瓜、伸筋草等。总体主要辨证为气虚血淤型、气虚血淤兼痰浊内阻型、气虚血淤兼肝肾阴虚型。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2月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包括再次发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甚至死亡[2]。
4 结果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数据上看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5 讨论脑梗死(中风)病机特点为气虚帅血之功不健,致使血瘀脉中或离经之血瘀于脑内,造成经络瘀滞不通,此期邪胜,而脑梗死恢复期邪盛状态经治疗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而正气不足,阴阳失调以及痰浊血瘀的征象逐渐明显,虚和瘀为此期的主要发病机制。
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益气化瘀法之名方,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历来为广大医家治疗中风病所采用。脑梗死属于中风病的范畴,其中医传统分期为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恢复期(发病后2周至半年内)及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明张景岳提出“内伤积损”之观点,对中风病机做了更述。王清任认为“独景岳有高人之见,论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易中风之名,著非风之论”,故益气化瘀法不仅适用于中风后遗症期,亦可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急性期、恢复期。
参考文献[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1006-0979(2012)17-0014-02.
论文作者:孙启栋 王仁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恢复期论文; 脑梗死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程度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