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莫峰光,陈铭云,何丽洁,曾繁林,孔德建

莫峰光 陈铭云 何丽洁 曾繁林 孔德建

岑溪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 543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中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植入输液港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案例分析方法。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中1例出现囊袋缝合处切口裂开。结论:乳腺癌化疗中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应用较为方便,在今后的应用中,更要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B超定位;植入;输液港

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infusion port)主要是结合注射座以及硅胶导管,植入皮下,在体内进行长期的留置,进而形成的一种闭合静脉系统,不仅仅有着长期安全性特点,同时也有着方便性,广泛的应用于静脉化疗以及抗生素的治疗中。我院通过对乳腺癌化疗中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发现,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植入输液港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6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6)岁。24例患者肿瘤在左侧,26例患者肿瘤位置在右侧。其中45例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5例为晚期乳腺癌姑息化疗。

1.2 B超定位下植入输液港的方法

借助于美国巴德公司的末端开口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穿刺包,患者取平卧位,肩下进行垫枕,结合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局麻,并在B超定位确定右颈内静脉穿刺点,一般选取锁骨上2-3cm的高度进行穿刺,深静脉穿刺针进针,边穿刺边回抽,见暗红色回血,确认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将注射器取下,保留穿刺针,针座孔手指堵住防吸入空气,将导丝插入,并将穿刺针头取出。在静脉入口处做1cm长顺皮纹皮肤切口,将插管鞘沿导丝送入颈内静脉,撤出导管内导丝,将深静脉导管置入,抽吸回血顺畅,撤出插管鞘,在锁骨下窝处做一横切口,长约3.0cm,钝性分离形成囊袋,将隧道针由颈内静脉导管入口处切口插入至锁骨下窝囊袋处形成隧道,将导管远端开口套至隧道针上,将导管牵引到囊袋位置,连接输液港链接,进行锁扣处理,在囊袋切口上方非吸收线结扎导管,松紧度以不引起导管变形引起导管阻塞为宜,并将结扎线尾缝合固定于皮下,以防导管脱落。采用吸收线,对皮下皮内进行逐层缝合,做好伤口的无菌敷料保护,手术完成。

1.3统计方法

我们将本组与国内文献报道的部分深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总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50例乳腺癌化疗中B超定位下植入输液港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50例乳腺癌患者由于有B超引导,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50例,植入输液港成功率100%,与文献报道邱少钊盲穿颈内静脉入路[1]成功率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50例乳腺癌患者1例出现囊袋缝合处切口裂开,经探查为皮瓣过薄,锁扣跨过锁骨前压迫切口所致。予清创缝合后愈合。本组并发症为2%,文献报道邱少钊盲穿颈内静脉入路[1]并发症发生率5%,本组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龙潜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入路[2]并发症发生率15%,与本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辅助化疗用药具有周期长,化疗药对血管刺激性强的特点,常需长期中心静脉给药,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统,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逐渐成为乳腺癌患者首选静脉给药途径。由于多数乳腺科、肿瘤内科医生没有麻醉科或重症科医生所具有的盲视状态下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的经验,所以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不仅有助于我们通过B超确定静脉有无变异,而且可以实时观察穿刺针或导管进入颈内静脉情况,及时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通过上表,表明无论是本组的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入路还是林龙潜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入路[2],一次穿刺成功率均可达到100%,且可避免误穿动脉和胸膜,减少血肿、血胸、气胸并发症,B超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优于盲穿深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颈内静脉穿刺是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点靠近囊袋位置,导管隧道短而且成直线,操作便利,而颈内静脉入路因导管需由锁骨下囊袋处经皮下潜行至颈内静脉,在穿刺点处向下进入颈内静脉,此处导管易成角引起输液不畅,因此锁骨下入路目前仍然在输液港中大量使用[2-3]。本组采用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点,可降低穿刺点处导管弯度,避免导管折返成角致输液港输液不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很容易进入锁骨下与第一肋形成的夹角,从而易发生“导管夹闭综合征”,较颈内静脉途径更易出现输液不畅、导管断裂并发症。导管异位也锁骨下静脉途径另一并发症,且常见颈内静脉异位。由于右颈内静脉途径导管接近直线进入下腔静脉,故导管移位比锁骨下入路少,且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并发症。通过表一表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入路较锁骨下静脉入路并发症更少。

颈内静脉管径1.3cm,较锁骨下静脉粗大,解剖位置变异小。中低位颈内静脉入路相对于高位颈内静脉入路,具有隧道短[2],隧道导管与颈内静脉导管夹角变大,不易折角,输液更通畅优点。缺点是盲穿下易误穿动脉,B超引导则可避免误穿动脉。

在植入过程中,导管与输液港连接时操作不当,或拆除输液港时切开皮肤过程中误切导管均可引起导管脱落。为避免此并发症,本组采用在囊袋切口上方非吸收线结扎导管,松紧度以不引起导管变形引起导管阻塞为宜,并将结扎线尾缝合固定于皮下,以防导管脱落。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应用较为方便,在今后的应用中,更要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邱少钊,郑辉利 等. 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在植入式输液港中的应用比较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65-167.

崔海东,刘坚,项爱斋 等. B超结合X线引导下放置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199-1200.

[2] 林潜龙,曾国斌 等. 超声引导下植入输液港植入的应用 [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26(4):231-232.

[3]许立超,李文涛.DSA引导下胸壁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总结 [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7):557-558.

论文作者:莫峰光,陈铭云,何丽洁,曾繁林,孔德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莫峰光,陈铭云,何丽洁,曾繁林,孔德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