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公文新增文种“意见”的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亮[1](2021)在《从党的百年历程看公文的改革与发展——以公文文种为例》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在百年的战斗历程中,高度重视公文作用的发挥;并通过不断地改革、修正,来满足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本文对百年来公文改革,特别是文种的变化、公文作用的发挥进行了详细分析,列举和剖析了目前公文文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王瑞玲[2](2021)在《从终极价值看意见的特点、行文时机及写作要领》文中认为一个文种的自身特点是其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观照的问题,而一个文种的特点,又与这一文种的终极价值密不可分。张松祥认为,公文的功能或价值有工具价值和终极价值之分,所谓的工具价值就体现为我们这里所说的适用范围,亦即公文的直接价值,那么,终极价值又是什么呢?他认为终极价值是一个文种设立的目的和辅政功能的集中体现。[1]也就是说,每一个公文文种除了体现为适用范围的使用价值,还会有其终极价值,亦即一个文种每次行文时的最终发文目的。
卢亮亮[3](2021)在《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堪称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仅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且建立和发展了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是专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体系,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发展动力,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科学论述,既包括党的发展历程,也包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说,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与发展、革命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其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的重大政治原则,并作为一条主线和红线贯穿于无产阶级政党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请示报告制度生发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建党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正式建立于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胜利前夕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保证集中统一领导的中国化制度形式。如今,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已走过70多年岁月,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制度结构和运行功能,成为透析和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根本出发点之一,而且较早的写入党章党规党纪中,成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请示报告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权威”是贯穿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权威”的“普遍性”看作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前提条件,同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进程中还是在革命胜利后都需要权威,以此来扩展“努力争得的成果”和“维持自己的统治”。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形成与发展,宣告了无产阶级政党统一革命意志、保证行动一致的历史必然性和天然合理性。以列宁为首的一批在俄国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骨干,把工人阶级中已经觉醒的革命力量发动起来,使一切支持和拥护这一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行动起来,把一切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以及取得革命政权的执政活动中注重建立和完善足以保证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回应和解答了建立一个“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有机整体”的党的问题。第二,请示报告制度有着较为久远且坚实的历史发展轨迹。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之规定,到俄共(布)强调严格的工作报告制度,再到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而今迈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请示报告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发展逻辑,从中认识和把握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总结和汲取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必将启发请示报告制度之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请示报告制度是一整套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为加强和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作了新的制度规定,成为开展请示报告工作的重要文本、制度和法规依据。与此同时,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下,两部主干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仅构筑起了请示报告制度体系,而且明确了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运行机制,为全党开展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动请示报告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第四,请示报告制度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同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长期性的制约因素。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请示报告制度有着独特的制度优势。然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还存在着请示报告意识不强、内容把握不准确、程序方式不规范、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等问题。深究起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存有偏差、自身利益在作祟以及请示报告制度规定的不完善等。第五,进入新时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得到了强化,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制度工具和有力支撑。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执政环境,不断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全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谋篇布局,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乔艳[4](2021)在《近代海关洋员公文学习用书《新关文件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关文件录》(Text Book of Modern Documentary Chinese,for the Special Use of th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1909),是近代中国海关德国籍洋员夏德(Friedrich Hirth,1845-1927)初编、英国籍洋员邓罗(Charles Henry Brewitt-Taylor,1857-1938)修订的海关公文书面语教材。该书分为两卷,第一卷收录海关工作中常见的文件280篇,第二卷则对文件释义说明,通过对文件内生词及内容的注释进行“文件体”书面语教学。本文以《新关文件录》为研究对象,考述近代海关洋员汉语学习的情况,分析教材编排体例,并整理分析其词汇、语法以及文件的选择,探究其教学内容、编排原则及教学理念的优点与不足。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厘清对海关汉语学习、“文件体”以及《新关文件录》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为海关汉语学习与《新关文件录》考述。考察近代海关洋员汉语学习情况及海关内部所采取的汉语考试制度,并介绍初编者夏德、修订者邓罗,对比分析初编本与修订本在体例与题材上的不同之处。第三章为《新关文件录》的词汇教学。对《新关文件录》中的词汇进行整理研究,从词汇编排与选择两个方面分析注释词表和补充词表,进而得出教材词汇选用专业,翻译法教学符合西方人学习,但存在着词汇编排缺乏科学性的缺点。第四章为《新关文件录》的语法相关内容。首先考察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虚词“以”的具体用法;随后分析书中的判断句和祈使句,最后总结《新关文件录》的语法相关内容的特点。第五章为《新关文件录》的文件教学。追溯“文件体”书面语教学起源与发展,归纳教材文件的选材,并从文体教学、公文词汇与文化词汇教学分析该书“文件体”教学的特点。第六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工作,对《新关文件录》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在近代海关书面语教学方面的优点与不足。
范铮[5](2020)在《“意见”公文文种异化现象分析——以《国务院公报》2010—2019年公文文本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公文中"意见"的使用情况基础上,探讨"意见"文种异化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建议。
陈寿江[6](2020)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属性》文中提出公文按行文方向,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泛行文之分。历年全国人代会上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方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应归入哪一类?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无需讨论的问题,因为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政府工作报告自然应划归上行文,但答案并非这么简单,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判断。
雷子璇[7](2020)在《党政机关通知文种历史追溯与共时研究》文中认为通知是现行十五种法定公文文种中使用最广泛的下行文,也是与其他文种混用最严重的文种之一。目前学界对通知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给出的定义,进一步诠释内涵、总结写作技巧、纠正使用偏误,并没有从功能文体学和公文文种的系统性角度对通知文种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功能文体学和应用文体为理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通知的历史演变、性质特征、功能类型以及写作规范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首先,从历史文献入手,研究古代下行“晓谕类文书”逐渐发展为现代文种“通知”的过程,尽管二者在公文形式上不存在承袭的关系,但现行通知文种功能的确立与下行晓谕类文书功能的细化分离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次,从中国政府网公布的通知文本出发,根据通知的发文目的、发文事项、发文机关和发文对象,将通知定义为国家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机构向其下属一级的单位、部门和机构发布管辖范围内某项具体工作的相关事项,并要求下属一级单位做出相应执行行动的下行文种,并通过对比通知与命令、通告、公告等易混文种,总结其特征为一般约束性、对象限定性、使用广泛性和责权中转性。第三,根据通知的性质和特征,并结合现有分类成果,以文体功能为分类标准,将通知分为“指示性通知”、“事务性通知”和“中转性通知”三类。最后,根据通知的功能分类,结合当前写作出现的偏误,指出不同功能类型通知的写作规范。
李泳思[8](2020)在《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秘书学、公文学、应用文体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参照或支撑,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网、外交部、统计局、新华社、人民网等官网所发布的公报为案例,运用历史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公报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探索了公报文种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而且对公报的基本属性、定义界定、分类标准与类别、语言特点和逻辑结构、写作技巧、相似文种辨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发现在中国古代公文诏族和榜族文种中可见公报的雏形,近当代的“示”“布告”“通告”文种的功能曾与公报相近或相似。其次,通过分析得出公报具有告知性、权威性、决议性、统计性、联合性的基本属性,将公报的定义界定为“公报适用于向社会各界传达和告知经会议决定或者调查统计的重大且权威的事项”。再则,以公报形成方式和具体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将公报分为会议公报和统计公报两大类。同时,对比分析了与公报相似的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异同,认为应从性质、功能、发文机关级别和发文内容进行辨析。最后,根据案例分析了公报在版头、主体、版尾等部分的共性,并从公报语言特点和正文逻辑结构两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公报的个性,从而得出不同类型公报的写作技巧,并尝试拟制了相应的写作模板。
赵梓懿[9](2020)在《论唐代公文法制研究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文中指出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往往"以文书御天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律对公文法制的严密规定,不仅对之后的封建朝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公文法制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文章通过对唐代公文法制的立法沿革、唐代公文法制的构建内容和基本特点、唐代公文法制的历史影响和借鉴意义这三大部分,探讨唐代公文法制的特点以及唐代公文法制中有关公文拟制、公文处理、公文传递、公文稽查等方面的重要制度,力求还原唐代公文法制的宏观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唐代公文法制的基本特点,最后分别阐述对宋代、明代、清代公文法制的历史影响以及对当今公文法制的借鉴意义。
杨正文[10](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文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建立健全教学教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开展。《应用文写作》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就业、步入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必备的能力。本论文在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及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进行了有益探索。各项研究表明,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版式设计老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严重脱节,《应用文写作》课程也存在教学方式传统,评价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开发符合中职学生实际需要且具备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具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主要的研究内容,明确当前研究的方向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对本研究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明确界定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应用文写作的概念,选择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第三部分为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KMGD职业高级中学现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包括教师教的现状、学生学的现状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以此获得对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和教材的全面认识,从而进一步探究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为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首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元素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的人员、方法、程序和原则,确立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开发的目标,进而对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模块构建,尝试初步编写,编写出了该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第五部分针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具体实践进行反思和讨论,对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试用与完善,给出建议。就《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使用,要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适时对活态化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进行综合评价,使得开发的《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获得长足发展和拥有持久的生命力。第六部分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客观分析已取得的研究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在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上没有止境,需要在实践中持续补充、探索和完善,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建立校本教材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库。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打算,开发《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配套实训教程练习册。
二、行政公文新增文种“意见”的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公文新增文种“意见”的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1)从党的百年历程看公文的改革与发展——以公文文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高度重视公文工作 |
二、党对公文的改革 |
(一)1921—1930初创期 |
(二)1931—1949初步改革期 |
(三)1950年至今全方位改革期 |
三、公文文种的变化 |
(一)公文种类数量的变化 |
(二)公文文种的增删以现实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 |
(三)公文文种排序的变化 |
四、公文文种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因素 |
(二)使用频率 |
(三)文种职责的划分 |
五、公文改革为党治国理政发挥的作用 |
(一)战争时期党通过公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
(二)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
(三)外交战线上的凭证作用 |
(四)确保国家统一、安全的法律武器 |
六、余论 |
(2)从终极价值看意见的特点、行文时机及写作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见的特点 |
二、意见的行文时机 |
三、意见的写作要领 |
(3)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发端与发展 |
2.1.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
2.1.2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教训 |
2.1.3 对“反对一切权威”思想的批判和斗争 |
2.1.4 《论权威》及其它着作的理论总结 |
2.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2.1 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建立党中央权威 |
2.2.2 在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维护党中央权威 |
2.2.3 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执政党权威 |
2.2.4 列宁领导核心制的确立、维护与延续 |
2.3 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的塑造、形成与发展 |
2.3.1 政党权威观念的前提与塑造 |
2.3.2 政党权威的形成、突破与底色 |
2.3.3 政党权威的实现逻辑和基本特征 |
第3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逻辑 |
3.1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 |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服从于战争的领导法则 |
3.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构筑自上而下的执政党领导体制 |
3.1.3 改革开放新时期:拓展了从严治党的崭新功能 |
3.1.4 进入新时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
3.2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 |
3.2.1 领导权问题是一切革命运动的首要问题 |
3.2.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现实要求 |
3.2.3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驱动 |
3.2.4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需要 |
3.3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 |
3.3.1 党内民主与集中相统一 |
3.3.2 党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
3.3.3 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自主性相统一 |
3.3.4 领袖权威与政党权威相统一 |
第4章 请示报告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
4.1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出台 |
4.1.1 制定《条例》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
4.1.2 定义“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基本概念 |
4.1.3 明确开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基本原则 |
4.1.4 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工作体制 |
4.2 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的运行机制 |
4.2.1 请示报告的主体 |
4.2.2 请示报告的内容 |
4.2.3 请示报告的程序和方式 |
4.2.4 请示报告督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
4.3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工作机制 |
4.3.1 领导干部作为报告主体的界定 |
4.3.2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 |
4.3.3 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机制 |
4.3.4 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和运用 |
第5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优势与现状分析 |
5.1 请示报告制度的显着优势 |
5.1.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
5.1.2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
5.1.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
5.1.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5.2 请示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5.2.1 请示报告意识不强 |
5.2.2 请示报告内容把握不准 |
5.2.3 请示报告程序和方式不规范 |
5.2.4 在请示报告上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 |
5.3 请示报告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 |
5.3.1 制度意识不强 |
5.3.2 制度规定不够完善 |
5.3.3 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
5.3.4 自身利益在作祟 |
第6章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与实践要求 |
6.1 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 |
6.1.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
6.1.2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 |
6.1.3 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 |
6.1.4 提高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
6.2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6.2.1 政治控制与党的全面领导 |
6.2.2 请示报告制度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6.2.3 置于中国党政体制之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2.4 作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 |
6.3 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1 权威、领导与服从: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
6.3.2 作为政治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3 作为组织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4 作为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4 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 |
6.4.1 批示指示的概念与特征 |
6.4.2 批示指示的运行机制 |
6.4.3 批示指示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6.4.4 批示指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
6.5 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
6.5.1 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 |
6.5.2 制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具体落实措施 |
6.5.3 加强对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4)近代海关洋员公文学习用书《新关文件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二章 海关洋员汉语学习与《新关文件录》考述 |
2.1 近代海关洋员汉语学习简述 |
2.1.1 总税务司通令与强制性的汉语学习制度 |
2.1.2 考试系统及录用晋升制度 |
2.1.3 海关洋员汉语学习用书简述 |
2.2 《新关文件录》概述 |
2.2.1 初编者夏德和修订者邓罗 |
2.2.2 初编本体例与修订本的调整 |
2.2.3 初编本选材与修订本的增删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关文件录》的词汇教学 |
3.1 《新关文件录》中的注释词汇 |
3.1.1 注释词汇的编排 |
3.1.2 注释词汇的选择 |
3.2 《新关文件录》中的补充词表 |
3.2.1 季理斐《英华成语合壁》 |
3.2.2 补充词表的编排与选择 |
3.3 《新关文件录》词汇教学方法与教学特点 |
3.3.1 词汇教学方法 |
3.3.2 词汇教学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关文件录》中的语法相关内容 |
4.1 《新关文件录》的相关词法 |
4.1.1 名词 |
4.1.2 动词 |
4.1.3 形容词 |
4.1.4 虚词 |
4.2 《新关文件录》的相关句式 |
4.2.1 判断句 |
4.2.2 祈使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关文件录》中的文件教学 |
5.1 文件及“文件体”语体 |
5.2 《新关文件录》中文件的题材 |
5.3 《新关文件录》文件的教学内容 |
5.3.1 公文文体 |
5.3.2 公文用语与文化词汇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意见”公文文种异化现象分析——以《国务院公报》2010—2019年公文文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国务院公报》中“意见”的使用情况与分析 |
1.1“意见”发文量统计分析。 |
1.2“意见”文种异化现象。 |
1.3“意见”发文形式统计分析。 |
2“意见”文种异化的弊端 |
2.1 造成公文标题结构的繁冗。 |
2.2 造成“意见”文种使用的混乱。 |
3 规范建议 |
3.1 规范“意见”文种。 |
3.2 规范发文形式。 |
3.3 规范标题格式。 |
(6)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领导报告多是下行文 |
二、先上行后下行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特殊行文属性 |
三、认识和把握政府工作报告文体属性的意义 |
(7)党政机关通知文种历史追溯与共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通知文种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古代晓谕类公文的发展演变 |
第二节 通知文种近现代历史演变过程 |
第二章 通知文种的性质与特征 |
第一节 通知文种的性质 |
第二节 通知文种的特征 |
第三章 通知文种的功能分类 |
第一节 通知文种分类现状 |
第二节 通知文种功能分类 |
第四章 通知文种现存使用偏误及写作建议 |
第一节 通知文种现存使用偏误 |
第二节 通知文种写作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后记 |
(8)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
第二节 公报文种的变化特点与规律 |
第二章 公报的基本属性与定义 |
第一节 现行公报文种的使用情况 |
第二节 公报的基本属性 |
第三节 公报的定义 |
第三章 公报的功能及分类 |
第一节 公报现行分类标准及类型 |
第二节 公报再分类标准及类型 |
第四章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辨析 |
第一节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的辨析 |
第二节 公报文种与公告的辨析 |
第五章 公报的写作 |
第一节 公报写作的构成模块 |
第二节 各类型公报公文语言研究 |
第三节 各类型公报逻辑结构及写作模板研究 |
结语 |
附件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论唐代公文法制研究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代公文法制的构建内容 |
(一)公文形式 |
1. 一般公文形式 |
2. 特殊公文形式 |
(二)公文拟制、校勘和用印制度 |
1. 公文撰写格式 |
2. 公文行文避讳 |
3. 公文审核封驳 |
4. 签发前的执论 |
5. 公文校勘制度 |
6. 公文用印制度 |
(三)公文处理程序 |
(四)公文传递制度 |
(五)公文办理制度 |
1. 公文移交制度 |
2. 公文随到随办制度 |
3. 公文限期承办制度 |
4. 公文催办制度 |
5. 公文立卷归档保存制度 |
(六)公文保密制度 |
(七)公文稽查制度 |
1. 公文督查和稽程制度 |
2. 勾检制度 |
二、唐代公文法制的基本特点 |
(一)公文内容严密、完备 |
(二)公文运作和处理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
(三)违反公文法制的处罚相当具体、严格和严厉 |
1. 对违反公文奏发规定的处罚 |
2. 对违反签署公文规定的处罚 |
3. 对遗忘错写制书的处罚 |
三、唐代公文法制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 |
(一)唐代公文法制的历史影响 |
1. 唐代公文法制对宋代公文法制的影响 |
2. 唐代公文法制对明代公文法制的影响 |
3. 唐代公文法制对清代公文法制的影响 |
(二)唐代公文法制对当今公文法制的借鉴意义 |
1. 切实提升公文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
2. 严格限时办结制,切实提高公文处理的时效性 |
3. 依法依规清理逾期公文 |
4. 完善公文的保密制度,提升保密能力 |
5. 提升有关人员的公文素养 |
四、结语 |
(10)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校本 |
三、校本课程 |
四、校本教材 |
五、校本教材开发 |
六、应用文写作 |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 |
四、用人单位访谈 |
五、文本调查研究 |
第二节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使用存在问题分析 |
一、《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 |
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中的短期行为 |
三、《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上研究不够 |
四、评价主体单一,监管不到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现实性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
第四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设计与构想 |
第一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元素解读 |
一、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构成人员 |
二、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方法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程序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
第二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 |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指导 |
四、KMGD职业高级中学办学定位 |
第三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第四节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与模块构建 |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设计 |
二、教材内容组织设计 |
三、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项目模块体例 |
第五章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反思与讨论 |
第一节 教材的试用与建议 |
一、教材试用调整 |
二、教材的教学建议 |
第二节 考核与评价 |
一、对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的评价 |
二、对《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综合评价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总结及优势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未来与展望 |
一、构建活态化的校本教材 |
二、搭建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平台 |
三、继续完善和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学生学习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相关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
附录4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教程》局部示意图 |
附件5 KMGD职业高级中学《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各项目编写意图说明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行政公文新增文种“意见”的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党的百年历程看公文的改革与发展——以公文文种为例[J]. 吴亮. 文化学刊, 2021(10)
- [2]从终极价值看意见的特点、行文时机及写作要领[J]. 王瑞玲. 应用写作, 2021(10)
- [3]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D]. 卢亮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4]近代海关洋员公文学习用书《新关文件录》研究[D]. 乔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意见”公文文种异化现象分析——以《国务院公报》2010—2019年公文文本为例[J]. 范铮. 档案管理, 2020(06)
- [6]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属性[J]. 陈寿江. 秘书之友, 2020(11)
- [7]党政机关通知文种历史追溯与共时研究[D]. 雷子璇. 暨南大学, 2020(04)
- [8]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D]. 李泳思. 暨南大学, 2020(04)
- [9]论唐代公文法制研究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J]. 赵梓懿. 法制与经济, 2020(06)
- [10]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KMGD职业高级中学为例[D]. 杨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