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玉玲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玉玲

李玉玲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金沙湾学校 524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始走进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合作学习模式的贯彻及落实与数学学科和初中生心理智力的特点十分吻合,要真正使之作用于课堂教学,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教学中合作模式的应用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合作模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学习”,简言之,指的就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展开分工明确、互助协作的学习形式,它既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强调以群体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突出生生间的互动合作、相互指导、彼此激励和学习能力的个性发展。

实践表明,开展合作学习,对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大有裨益,日益受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

一、初中数学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在国外教育发展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学校都十分重视合作学习,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认识却相对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合作要比竞争重要得多。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用于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才能体现学习的意义;如果不能实际应用,拥有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这样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必须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

2.合作学习开辟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新领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应试展开,在盲目追求教学进度的同时忽视了课堂教学互动。新课标颁布实施之后,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互动教学,有意识地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几乎不予考虑。多边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强互动,还要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合作。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有力地开发了教学人力资源,丰富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3.合作学习突出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新课标更加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加强调教学实效。过去,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应试,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态度、情绪等关注较少,教学实效无从落实。合作学习有力地改变了这一面貌,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组员间不论成绩优劣,都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的任务目标彼此激励、互帮互助、相互关心、探讨交流,不仅充分地表现了自我,还在合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自主合作。课前准备工作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前自主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统一调度安排组员分工。

以“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从计算结果中总结、推理出公式,教学效果显著。

第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与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下列四道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2m-3n)2=______,

(2m-3n)2=______;(-2m+3n)2=______。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很快,学生各自计算出了如下结果:

(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

第二步,分析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道题中原式的特点、结果的项数特点、三项系数的特点及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并由此分析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经过讨论,各小组纷纷归纳出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并书写出了它的数学表达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之后,进入第三步,学以致用。采取口答题卡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趁热打铁”,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

(m+n)2=______;(m-n)2=______;

(-m+n)2=______;(-m-n)2=______;

(a+3)2=______;(-c+5)2=______;

(-7-a)2=______;(0.5-a)2=______。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课内讨论。课内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根据就近原则形成小组,围绕教师提问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自主研究。在小组讨论时,数学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倾听各组讨论情况,主动参与学生讨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通过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信息,便于对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答疑。以“一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4.20”雅安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能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1)学生甲: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y顶

x+2y=105 2x+3y=178

根据题意,得:x=41,y=32。

答: 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2)学生乙: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

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当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板书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之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小组认为,学生甲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另有一些小组则认为同学乙的解法简单、快捷、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得出答案,还能锻炼人的思维。经过大家的讨论和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课堂,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调整数学学习方式,教学效果显著。

3.课后合作研究。与课前自主合作一样,课后合作研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出发,课后合作研究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针对课堂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课后合作研究的方式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其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学习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对于知识掌握不到位的组员而言,要独立完成课后任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虚心向成绩较好的学生讨教,组员间互帮互助,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良好的班风建设。

三、结束语

总之,小组成员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用的、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未来的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会越来越凸显其魅力。作为一名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巧妙地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必将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见乐 初中数学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刘升进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

论文作者:李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