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脾虚泄泻患儿,辩证采取小儿推拿及穴位贴敷治疗7d,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38例痊愈,12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1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泄泻;小儿推拿;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079-02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年四节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节为多。小儿脾虚泄泻是小儿泄泻的一个常见证型,以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久泻不止,反复发作,饮食气候稍不慎即泻为特征,常迁延不愈,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对小儿健康危害极大。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筹,笔者采用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门诊就诊的52例脾虚泄泻患儿,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2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②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色淡不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消瘦、神疲等症;③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
1.3 小儿脾虚证辨证标准
参照1999年9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小儿脾虚证诊断标准[1]。5项主要指标:①大便失调(包括泄泻,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大便难解);②面色萎黄少华;③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同性别平均值10%);④肢倦乏力;⑤舌质淡,苔薄白。10项次要指标:①食欲不振;②进食后腹胀;③轻度浮肿;④轻度贫血;⑤口流清涎;⑥睡时露睛或多汗;⑦脉细弱、无力,指纹淡(3岁以下);⑧尿木糖排泄率低于正常;⑨唾液淀粉酶酸负荷实验低下;⑩血清胃泌素低下。凡符合主要指标4项,或主要指标2项加次要指标2项及以上者可辨证为小儿脾虚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观察者;③患儿年龄在4个月至2岁之间者;④急性起病,患儿就诊前未做任何特殊治疗者。
1.5 排除标准
①腹泻伴有发热者;②出现中重度脱水者;③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者;④生理性腹泻、患有坏死性肠炎、过敏性腹泻等疾病者;⑤ 年龄小于2个月或大于2岁者。
2.治疗方法
2.1 小儿推拿
操作方法:①补脾土:以拇指指腹螺纹面顺时针旋推,约3min;②揉板门:揉板门穴并从板门推向横纹,约2min;③补大肠:上推大肠经,约2min;④推上三关: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2min;⑤腹部点穴:点中脘、天枢、神阙共2min;⑥摩腹:逆时针摩腹,约5min;⑦点揉足三里:以拇指指腹按揉,2min;⑧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点揉龟尾穴,以拇指指腹自下而上直推七节骨,约2min;⑨捏脊:自下而上捏脊,约10到15遍,以皮肤潮红为度。
2.2 穴位贴敷
推拿治疗结束后,采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自制温胃散(肉桂、吴茱萸、丁香、木香)1贴,贴于患儿神阙穴,约3h。每天1次,治疗7d。
3.疗效分析
3.1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腹泻停止,全身症状消失,精神恢复良好,食欲恢复,大便镜检无异常。好转:腹泻明显减轻,次数和水分减少,大便镜下有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无效: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无改变,且症状加重,达不到以上有效标准者。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3.2 治疗起效时间评价
根据患儿大便次数≤4次/天,大便性状改善,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判定为起效。
3.3 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7d,38例痊愈,12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15%。
4.讨论
小儿推拿治疗脾虚泄泻是运用特定有序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部位(腧穴),健脾化湿,分清别浊,调整脾胃与肠道气机,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温胃散方中吴茱萸、丁香、肉桂、木香温补脾肾、散寒止泻,与小儿推拿配合运用,共奏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止泻之效。
本研究表明:小儿推拿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属于外治疗法,有较好疗效,疗程短,无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无痛苦,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石慧.止泻磁疗贴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论文作者:李映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小儿论文; 大便论文; 穴位论文; 脾虚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柳州市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