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是指将教学对象按照某一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采用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法。因此,分层教学能够使每位学生得到进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体育 运用
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体验运动锻炼所带来的成功和乐趣,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没有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发展的个性化差异,课堂教学一刀切、一风吹,导致课堂教学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笔者从分层教学的优势分析入手,认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应当“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择优录取,优化配置;普遍培养,分层训练;后进达标,梯次进步”等,多创并举,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根据个体差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利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规划安排,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身体素质来进行分层教学,既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体育教学锻炼效果,同时还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或方式,使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发展方式与发展成就。除此之外,利用分层教学还能有效地将学生区分开来,避免因为集体教学而产生集体意见不统一、兴趣不一致等问题。
2.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高中生不间断地学习与长时间的过度紧张会使学生的身体受到一定的损害,比如免疫力下降、体质变差、活动能力变低、生理机能下滑等。教师使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针对学生的生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还能够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技能的发展都会产生有利影响。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一点阐述起来容易,操作起来比较难。就是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来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里所说的每一个最后要归结成类,即每一类,这样便于教学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因材施教上,以田径训练课程中的“跑”为例,在100m跑中男女生的训练标准是不一样的,男生是15″6、女生则是17″8。那么针对体质较差的学生就要放宽到20s左右,让他们随着训练逐步提高;而对短跑比较突出的学生则要11~12s间加以训练,而且要要求得格外严格,为的是培养人才、出成绩。
2.择优录取,优化配置。就是要在固定的体育课训练项目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但是有时优秀的体育生其优势是兼容多个训练科目的,这时就要求体育教师和教练依据学生的最佳潜质,为学生选择1~2个体育项目作为主攻,这样就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体育项目均衡发展方面都达到了资源优化的目的。比如投掷项目中的铅球,2kg的实心球,男生8.40m,女生5.04m,要求的标准很明确。在铅球人才的选择上是很难的,尤其女运动员,因为铅球要下肢、腰和臂膀三种力量的科学协调运用,要想出成绩需要运动员下肢、腰、臂膀比常人粗壮很多才能适合该运动,女孩子因爱美之心不愿意从事。这时就需要教学艺术,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留住优秀的投掷人才,保证择优录取、优质培养。
3.普遍培养,分层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千万要回避一个常见的教学误区,就是注重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忽略了对大众学生的培养,而且有些教学课程是必须普及的。例如,在广播体操上,国家教学规定的是中学操(一)或(二),一定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传授广播操知识,并按照要求每周不少于三天出操,从而让全体高中生都能熟练掌握队列和广播操等知识。通过队列、广播操、徒手体操等科目训练,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就会在身体柔韧性、技巧性上突出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抽调1/4或1/5的学生进行体操方队训练。待体操方队训练成形后,再从方队中抽取佼佼者进行器械体操训练,着力培养器械体操人才,从而实现“普遍培养,分层训练”的教学目标。
4.后进达标,梯次进步。在高中体育教学任务中,有些体育指标是要求学生们必须达标、合格的,诸如60m触地往返跑、100m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都是体育达标的必备项目。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的训练上和学生们课后的自我训练上都能科学分配、勤于训练,最终在高中三年级毕业之前,让所有的后进生都能合格,达到国家体育教学要求的标准,即达标。而对于体育及早达标的体育素质较好和体育素质优秀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和体育活动中适应性地组织一些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性活动,刻意增加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特长。对特别优秀的体育生,则要“吃点小灶”,让他们有更宽阔、更适于成长的空间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小平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7,(29)。
[2]吴园园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8,(01)。
[3]何飞燕 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法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
论文作者:刘应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高中论文; 身体素质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