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果副部长在全国农垦经济学术研讨会暨年会上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部长论文,年会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在全国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制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二十字方针,全国经济形势总的是好的。国家宏观方面的各项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体制改革和粮食价格及购销体制改革,还有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等都顺利出台,运行基本正常,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全国农村的形势也是好的。今年是自然灾害偏重的年份,南北涝中间旱,受灾面积,受灾程度都是偏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农业仍获得较好的收成。具体讲,粮食生产仅次于去年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棉花、油料今年是丰收的,棉花面积是8100万亩,有恢复性的增长,产量在8500万担左右,今年的棉花供需矛盾将大大缓解;油料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都创历史最高水平;糖料与去年持平,其它如水果、蚕丝都是发展的。菜蓝子产品比较丰富,城市郊区蔬菜稳定发展,农区蔬菜生产积极性增高,蔬菜面积增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6亿亩,总产增加,供给充足;肉类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18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猪肉增长10.3%;1~8月份,水产品95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7%,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可能突破2000万吨大关。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增长。1~8月份,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440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2900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0.86%和52.67%,产销衔接比较好。外经、外贸发展迅速,出口交货值有很大增长。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4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以后,实际增长10%。从全年看,由于粮棉收购价格提高和棉花大幅度增产,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千元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在5~6%,是近几年增幅较大的一年。
农垦的形势同全国农村大体相似,也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今年全国农垦国民生产总值增幅17%左右,和全国比高6个百分点,如和国有企业比高得还多。企业利税增幅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今年利税可突破50亿元,增幅25%以上,而且今年的利润是在执行新会讨制度、消化生产资料涨价、工资增加、税制改革等几项大的减利因素下形成的。
农垦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对外部环境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以及承受能力明显增强。表现在不仅有发展速度,而且在质量上、素质上也有提高,并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特别是在农垦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好的垦区、好的企业。上海农垦发展速度很快,大家认识是一致的。除上海外,广州虽然垦区不大,发展是相当健康的,而且是快速的,一个小垦区,利润仅次于上海,企业素质相当高。如白云山公司今年在全国制药行业排名第二。广东今年利润1.5亿,比上年接近翻一番,如没有思想上的转变,没有投入,没有过硬的措施是根本达不到的。广东虽是个小垦区,现在按利润排队,广东又跨入了大垦区行列。北京市农垦前几年发展不太快,在1992年上海会议后,由局领导带队,组织书记、场长等100多人来沪参观学习,回去真抓实干,出现了高速发展。北京市北郊农场产值已达到30个亿,去年是16.5亿元,翻了一番;南郊农场去年是21亿元,今年也是30多亿。江苏农垦在七、八十年代就是先进垦区,由于某种原因曾有过一段徘徊,现在领导班子调整后出现了新气象,思想变,情况变,今年经济全面超历史,农业增15%,工业增25%,三产增30%以上,平均增长速度在25%以上。湖北农垦管理体制上的困难很多,但是经济发展也很快,总公司本身实力增强,兴办了一些企业,搞了几个大的合资项目,后劲上来了。另外浙江垦区很小,但经济实力很强,利润很高。
农垦经济形势好还表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垦进一步重视。今年年前年后,中央领导多次对农垦有批示,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邹家华副总理,还有温家宝、陈俊生等同志都多次对农垦问题作批示、给指示。今年四月份,中央农业领导小组由朱镕基同志主持专门听取了农垦情况的汇报,该反映的问题都如实地加以反映,有些问题得到解决,有的还正在协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4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去贺电,罗干同志带了一批部委负责同志,参加新疆兵团40周年庆祝活动。温家宝同志过去对农垦没有过多地接触,为了熟悉农垦,今年八月份专门到黑龙江垦区进行视察,而且作了全面系统地讲话,很有指导作用。中央有关部门对农垦也很关心,如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财政、计委、银行、综合开发办对农垦都很支持,农垦多年争取的100亿斤商品粮基地、45万吨橡胶基地、800万担棉花基地项目都在进展。另外农业部对农垦也很重视,刘江同志曾管过一段农垦,对农垦比较熟悉,也有感情,多次对农垦提要求、作指示,并主动帮助农垦解决实际问题,吴部长和其他部领导对农垦也很关心,有关司局也热情支持,农垦在部里的环境有很大变化。
目前农垦也有困难,集中表现在体制上的问题,历史包袱问题,双重负担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目前农垦的困难应该说是阶段性的,不会永远困难下去,很多问题一是通过中央重视逐步来解决,一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双重负担、包袱重包括离退休问题,最后要走向社会统筹来解决。体制问题主要在机构改革中抓住机遇,把它理顺:双重负担问题继续执行财务包干制度,如果要纳所得税的话,要即交即退,那就是全部返还,而且是以垦区为单位纳税,这是很优惠的。
二、关于农垦的改革问题
农垦的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现在不断深化。1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持续发展,得益于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农垦的今天。目前改革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要把农垦改革纳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同步进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配套改革这样一个阶段,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是,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明年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企业里边重点是国有企业,就是要构造企业的微观基础。从现在开始,改革采取的方法叫做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这都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大的要求。
在对企业改革要求上也是十分明确的,企业改革基本上是两项,一项是转换经营机制,一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由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普遍的要在面上推进的,因此要投放大的精力,要抓住这个重点。转换经营机制的重点,除按政企分开的要求、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还权于企以外,主要就是转换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一项是用人制度,一项是分配制度,一项是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制度包括用干部制度和用工人的制度,要有竞争机制,要有优化组合,要有双向选择,力度要加大。市场经济一大规律就是竞争规律,在用人制度上一是要体现竞争,采取合同聘用等办法。这个问题已讲了几年了,就是怎么落实的问题。分配制度要讲激励机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有贡献的多得,分配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这三部分,工资这一部分要很规范,奖金部分要搞得科学,真正使贡献大的得到重奖,才能有激励作用,福利部分要尽量少搞,因为福利是吃大锅饭。再就是社会保障制度要做的几项工作,一是养老保险,要千方百计地做工作,走向社会,一时达不到社会统筹的,垦区内部要统筹。再就是医疗制度改革,决不能再吃医疗费的大锅饭,要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具体比例要通过职代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浪费。再就是住房,要加快住房商品化,能卖全卖掉,一时卖不掉的,也要加快改革,企业不能背住房的包袱。优化后的富余人员怎么办?还是采取内部待业保险办法,发给基本生活费,然后给他创造就业机会。通过改革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怪现象,企业领导坐着铁椅子,领着一帮铁杆庄稼人,一人端一个铁饭碗,围着企业大铁锅,捞干的,吃稀的,最后锅刮漏了,企业亏了。所以企业内部机制转换问题就是要砸铁锅(解决企业和国家关系),摔铁碗(解决企业和职工关系),搬铁椅子(解决领导干部终身制),撅铁杆(解决固定工制度),就按照这个办法,把机制转过来。
国家经贸委提出四句话: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这是对整个企业的要求,还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问题,全国搞100个企业试点,这里面没有农垦企业。农垦企业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搞现代企业制度,最终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机制也得不到彻底转换,转换机制实际上是为现代企业制度打基础,但现代企业制度不建立,转换机制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农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也要搞试点,农垦局已提出了一个三百工程,要搞100个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待国家的试点方案文件出来后,再参照执行。农垦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要按经贸委提出的要求来办。试点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理清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第二是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实行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那就是董事会、监事会等。第四是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定企业的资本金;第五是要通过试点逐步解决企业历史形成的不合理债务负担。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及自己要普遍做的工作,那就是清产核资,要有组织有领导地普遍进行清产核资,搞清家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资产评估。只有搞好资产评估,才能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四句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改革要突出四个字,就是“转机建制”,转机是大面积上进行的,围绕调动积极性去做;建制就是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试点前要作准备,如搞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等都是有文件、有要求的。改革体制问题,农垦最终是将社会性职能剔除,行政性职能转换,实行政企完全分开,这就是方向。在体制上,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公司过渡、上海农垦就是这样做的,原来是一个局,现在变成公司了,为了过渡时期协调问题、行使行政社会性职能方便起见,保留了一块局的牌子,等过渡到一定的阶段,牌子就可以不要了,就搞企业、搞集团。江苏原来是个行政性的公司,公司本身是管理型的,现在也在向实体转化,这个方向完全对,翻牌公司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还有个别垦区、个别领导,还在研究怎么往政府靠,这就太没有远见了,绝不能往政府方面靠,这方面的职能只能是在加强中削弱:最终是走向企业,所以在体制改革上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只有变成总公司,变成了实体,最终才能形成集团,才能把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授予你,可以获得进出口权等等。体制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这样,你要不符合这个目标,就会解体,站不住脚。农垦改革主要是这三个方面,一个是转换机制,一个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一个是管理体制改革,这几个方面改革都要抓紧抓好。要主动搞,不要被动应付。
三、关于农垦的发展问题
在发展上要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一是通过改革培育新的生长点,增强活力,调动积极性,挖掘潜力。其中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如对一些小企业实行拍卖、租凭或实行股份合作等办法,使资产存量由实物形态变成资金,然后上新的项目。又如对农垦企业的荒山、荒水、荒坡、荒地采取使用权拍卖转让的办法,让别人自费开发,加快资源开发的速度,最后也是增强农垦综合经济实力。
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南原来是单一橡胶,现在搞热带水果,这就是新的增长点。皖南原来就只有茶叶,现在增加搞别的,就是新的增长点。农业产品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也是生长点。今后就是按产业化方向抓,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都自己干,实现产品多次增值,最后都发展起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通过增加投入培育新的增长点。投入多,后劲才大。上海今年投入15亿元,利润翻了一番,翻番是建立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的。一搞投入,就有一个资金来源问题。上海发展是靠借钱发展,越发展,越有钱,上海农垦只要有项目,就有资金,局面打开了,信誉就有了,贷款也就不成问题。反过来,你如果什么也没干成,工作没上去,就得不到钱。没钱问题看起来是客观问题,实际上是个主观问题,增加投入要靠银行、靠外资,外资还能把先进的设备带进来,把市场带出去,这都是新的生长点。
再一个生长点就是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改革全民所有制纯而又纯的局面,形成多轮驱动,只有这样才能走得快、走得稳。有的垦区未重视起来。农垦研究会在这方面也研究得少,非国有经济在国有农场内部无论怎么发展也不过份,现在是少,不是多,这也是培育新的生长点,要加快发展。
四、关于学习上海经验问题
全国农垦学上海是从1992年开始。1992年初,在上海召开了一个全国农垦工业会议,在那次会上,上海罗大明同志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我在作会议小结时把上海的经验归纳为“四子”:脑子、胆子、路子、班子。这是上海深层次经验。上海的换脑工程使观念更新,观念一新思想就解放,思想解放胆子就大,别人不敢上的项目他敢上,别人达不到的速度他能达到,再加上路子对、路子宽,路子是班子制定,路子又靠班子去走,脑子是班子的脑子,胆子是也是班子的胆子,因此班子是关键。有了这几条,上海农垦就很快发展起来了。1992年全国农垦工业会议在上海开,这次振动比较大,包括广东的关富胤、北京的邢春华,都是通过这次会议受到启发,分头来沪学习,回去就干。
现在学上海,要学上海的气魄,学上海的水平,学上海的效益。
学上海的气魄。上海气魄就是雄心勃勃,农敢吃工(指农垦企业兼并工业企业),有胆量、有气魄上大的。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三百六十行,都有农工商”。农工商在上海叫很响,上海农垦在上海知名度很高,以前有谁知道农工商,现在发展领域宽了,办了一些大企业,如引进的工厂花卉生产项目不引则已,一引就是全套原装全自动工程;上海农垦的华都大厦高三十层,目前在浦东排第三;还有德意木业公司,是四个亿的大项目。
学上海速度。上海的速度是一个竞争的速度。搞项目建设期非常短,四亿的项目,在别的地方十几年还不一定能完成,但上海农垦一年就完工了,真不可想象。从发展速度上看,1992年较1991年、1993年较1992年、1994年较1993年都是翻番,1995年将更快。罗大明局长曾提出,低于20%以下的发展速度就不能当场长了,过去有人认为是说大话,不服气,现在看上海农垦的企业都超过了20%的速度。上海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后劲也大,现在一年投15个亿,今后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学上海水平。上海的水平就是高水平,表现在高技术、高素质、高要求。领导能提出高水平的要求,有预见性,不是要求企业盈点利就得了,而是要看到将来。上海局提出,在包干体制变化后,特别是33%的所得税加上后,利润还不能减下来。有的垦区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上海农垦完全立足于主动,主动出击,打主动仗,不是被动应付。高技术也好,高素质也好,关键领导要有个高要求。
学上海的效益。效益是考核经济工作的综合性指标,效益好不好,是各项工作的综合性反映。东海农场安排生产的不绣钢保温杯,当年投资200多万多元,当年收回。前卫农场利润超一个亿,而其他垦区的许多企业产值还达不到一个亿。上海农场都比着干,你盈利1亿,明年我要盈利1.5亿。上海连续几年利润翻番,今年是在消化掉多项增支因素后还获利润6亿多。学上海也要有新的高度。
上海农垦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大、高、外、先”。“大”就是大规模的,上项目就是上大的,与丹麦合资的乳品企业,与香港合资冰淇淋厂,在国内是最大的;“高”就是高水平,高技术,高素质,高要求,高起点;“外”基本上是外向型,绝大多数的大企业几乎都是合资,大项目是和大商社和大公司合资的,产品都是出口,今年出口交货额11亿元;“先”就是敢为天下先,领先别人,领先市场,领导潮流。这几条实质上是从“四子”上来的。学上海要真学,谁学谁受益,这从北京、广东看得最清楚。学上海不仅农垦企业要学,更重要的是各垦区的领导首先要带头学,使上海经验在全国农垦系统开花结果,把整个农垦系统的工作促上去。
五、关于研究会的问题
农垦研究会是改革的产物。伴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提高。农垦研究会的特点,一是方向把握得好,方向是正确的,研究探索的问题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路子来的,符合改革脉络,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一点点过来的。再就是具有开拓性、探索性,农垦是在工业和农业的夹缝中,别人在研究大企业时,不研究农垦;研究农村时,也不研究农垦。农垦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可供遵循、参考的东西很少,凭着我们在实践中去开拓、去摸索、去探讨。十几年来确实探索了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且农垦研究会与实践结合得紧,虽然理论色彩不是很浓,或理论研究水平不是很高,但与实践结合得特别紧,针对性强,所以在实践中容易得到应用。研究题目都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都是我们研究会的传统和风格,将来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研究会明年研究的重点,要同改革发展趋势同步,既研究改革问题,又研究发展问题。在改革问题上,既研究改革管理体制问题,又研究转换机制问题,还要研究农垦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问题,特别是农垦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新重点。将来全国100个企业试点经验拿出来对我们有些借鉴,但不能照搬,我们自己必须进行探索,明年研究会在这方面要有所侧重。这次会上大家在改革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发展方面的东西少。农垦发展路子还需要探索,现在一些垦区经济上不去,就是路子不清或者是路子没有突破,或者路子有,但思想理论根基不牢,所以在执行中遇到问题就动摇,贻误了工作。在发展路子上,我们要多做文章,那就更有实用价值。明年要侧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从作准备的这个角度研究;一是发展问题,主要是研究发展的路子。如果能对这两个问题有所突破,就可作为明年再开年会的主题。为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提出几点希望。
首先是学习。上海罗大明局长讲了今年的工作思路,第一句话就是学理论,这个思路很有特色,一般把学理论挂起来,根本进不了工作思路。有理论与没有理论大不一样,靠经验去指导工作是加法的和,靠理论去指导工作是乘法的积,层次不一样,自觉性不一样,深刻程度、坚定性都不一样。特别是在比较保守的情况下提出一个开拓性的思路,在遇到有反对意见的时候,有的人就动摇,有的人就坚定、能坚持。动摇的就是缺乏理论根基,没有信心去坚持,不相信自己是对的;反过来,如果有一定的理论造诣和理论根基的话,就会坚信自己是对的,就能够坚持下去。所以小平同志讲:学理论,提高四性: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四性又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不学习无法达到,谈不上预见性、创造性、永远是走在别人的后面,永远走不上新路。学习理论作为我们搞研究工作的同志显得特别重要,只有理论基础上去,我们的研究才能有深度,研究水平才提得高。为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我们还必须深入实际,一定要到实践中去,从实践需要中得出研究的题目,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回过头来去指导实践。如果不深入实践,就不知道要研究的东西在哪里,不深入实践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在实践中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加在一起是两句话:学理论向上攀登,深入实际向下深入。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才能体现创造性,研究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研究的东西才能有针对性,提出的对策才能有可操作性。相信大家都是搞这方面工作的,都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兴趣,争取研究会的研究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能够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
《中国农垦经济》是一块理论研究阵地,经过努力要公开发行了,大家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一是要提供稿件,二是要扩大发行,这样使得这块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农垦经济研究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垦经济》是一级刊物,各个方面都应给予支持。多投稿为的是提高质量,扩大发行是要扩大影响面,最后发挥它的作用。
下一步研究会要特别强调企业家从事一部分研究工作。要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企业家不学理论,就象个体户一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产党领导下的企业家,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素质,有些企业家真有这种兴趣、有这类人才。我们要从经济研究会这个角度组织他们去撰写文章,结合他们的实际撰写。我们整个农垦系统有几千家企业,企业动不起来,光靠我们研究不行,必须是整个系统都动起来,形成群众性的探索的局面,对促进工作有好处。要写东西,就得动脑筋,就能联系实际怎么干,这不是一种形式,我们要挖掘一下,必须提高这部分人的素质,必要时搞点论文评比,搞点奖励,来鼓励他们探讨理论的积极性。
研究会的工作,对促进农垦经济理论的繁荣、推动农垦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农垦系统各级领导都要积极参加研究会的活动,支持研究会的工作。将来行政性会议开得少了,可以通过研究会的形式交流信息,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