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50)
【摘要】总结1例误服氢氧化钠烧伤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做好抢救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烧伤的胃肠道保护,提供足量的营养,做好伤口护理及感染预防。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度过了危险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烧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254-01
氢氧化钠是一种高腐蚀性的强碱,俗称“火碱”,误服后可导致口咽、食道、胃灼伤,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氢氧化钠烧伤的文献报道少见,一旦发生病情严重,且愈后差。有学者报道化学性烧伤的死亡率在0.7%~30%[1,2],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碱度、浓度、数量和状态(固体或液体)[3]。我科于2017年8月收治了1例氢氧化钠烧伤的患儿,通过医护合作,全面细致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岁9月,于2017年8月28日20:30误服氢氧化钠晶状体,量、浓度不详,家属予清水口服、催吐处理,发现口周糜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查“血气PH 7.244、PO2 76mmHg、PCO2 44.7mmHg、BE-8mmol/L、乳酸0.76mmol/L”,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考虑“食道、呼吸道灼伤”,予“吸氧、镇静、平喘、抗感染”等治疗。2017年8月30日,从患儿胃管内回抽较多暗红色血性液体,口周糜烂加重,考虑患儿病情危重遂转入我院PICU。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查体:体温38.6℃,心率132次/分,呼吸34次/分,血压92/50mmHg。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口唇可见黑色痂皮,舌体、口腔黏膜及软腭、悬雍垂、咽喉壁可见多处糜烂面,胃管内可回抽咖啡色胃内容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81G/L,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比积30.2%,血小板计数426G/L。
2.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儿有无休克早期表现,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儿有无意识、瞳孔改变。监测患儿出入量,观察并记录胃液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注意患儿口腔伤口是否有加重或减轻。开放静脉通路,同时备好强心、扩容等急救药物,准备呼吸机。
2.2 呼吸道护理
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氢氧化钠烧伤护理的关键。患儿吞咽氢氧化钠后,咽喉部黏膜因灼伤儿水肿渐渐加剧,同时伴有刺激性呛咳,少量氢氧化钠呛入气道致呼吸道灼伤,有窒息的危险[4]。患儿消化道烧伤后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痰多粘稠、不易清理,且由于创面疼痛、分泌物粘稠、干结等导致患儿无效咳嗽或不愿意主动咳嗽,患儿烦躁、疼痛使用的镇静药物,也使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自主咳嗽减弱,存在气道内分泌物阻塞引发窒息的风险。入院后即给予患儿吸氧,改善患儿缺氧状态,予以地塞米松雾化减轻喉头水肿。给予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吸痰,有效清理呼吸道。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黏膜的再次损伤。遵医嘱逐量减少镇静、镇痛药物浓度,安抚患儿,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主动咳嗽。定期复查血气分析、胸片,警惕化学性支气管炎发生,在床旁备好面罩、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等抢救用物。
2.3 胃肠道护理及营养供给
氢氧化钠可皂化脂肪增加热损伤并吸收水分、攻击蛋白质,使细胞脱水死亡[3]。对于口服氢氧化钠致食道灼烧的患者,早期洗胃、催吐可致食道反复灼伤,加重腐蚀性损伤程度,有食道、胃穿孔的危险。在烧伤早期应遵医嘱禁食,待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无出血征象后及早尝试恢复胃肠营养,保证营养供给。单独肠内营养是有效预防溃疡的非药物方法,牛奶可修复胃黏膜,促进正氮平衡的发展,患儿入院第二天胃内无咖啡色胃内容物,胃液常规:酸碱度3.0,隐血试验阴性胃,即尝试恢复饮食,但患儿由于口腔疼痛,且口腔糜烂易并发细菌感染,予经鼻胃管鼻饲少量1:1稀释奶,同时静脉补充足够的能量和水分。待患儿消化可,逐步过渡到全奶并增加奶量。
2.4 烧伤部位护理
唇部伤口可导致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破坏机体的自身防御屏障,且伤口表面分泌物增加,易导致肺炎的发生和发展。在患儿唇部使用磺胺嘧啶银敷料联合水凝胶外敷,可使伤口保持湿润,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定时更换伤口敷料,避免局部感染。口腔黏膜破溃处因口腔分泌物多,使用敷料不易固定、长时间保留,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分泌物,待口腔黏膜焦痂自行脱落。
2.5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定时监测患儿体温,做好各种消毒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呼吸道、伤口感染。严密观察伤口分泌物颜色、性状、量,有无感染征象,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小结
氢氧化钠烧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旦发生易造成患者消化道出血、食道穿孔、胃穿孔,甚至休克、死亡。发生氢氧化钠烧伤时,应立即清除氢氧化钠残留物,但避免对患者进行洗胃、催吐,及时就医,做好呼吸道、胃肠道、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同时应鼓励患儿家属走出自责,做好健康宣教,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悉心护理,患儿度过了感染、胃穿孔、休克等危险情况,烧伤部位伤口愈合,成功转出PICU。
【参考文献】
[1] Xie Y,Tan Y,Tang S.Epidemiology of 377 patients with chemical burns in Guangdong province[J].Burns,2004,30:569-572.
[2] Hardwicke J,Hunter T,Staruch R,Moiemen N.Chemical burns-an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urns,2012,38:383-387.
[3] Greenwood John E.AM,BSc (Hons),et al .Alkalis and skin [J].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2015,7:1-6.
[4]鞠明凤.消化道化学性灼伤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30-31.
论文作者:朱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患儿论文; 氢氧化钠论文; 烧伤论文; 呼吸道论文; 食道论文; 分泌物论文; 伤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