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现代住宅建设已从传统的运营模式转为机械化运营。在机械化作业中,施工机械管理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内容,尤其是机械的使用管理和安全管理。。本文首先对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当前施工行业机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施工现场机械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机械设备
引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工程建设进度有所改善,但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工程机械的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何预防和维护工程机械的故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做好企业机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妥善解决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现场机械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不是简单的设备实物管理还包含了其他相关管理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软件管理(施工项目现场机械使用及相关技术管理)和硬件管理(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管理及设备维护、维修及保养问题)。建筑行业的机械作业及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其主要管理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机械设备想要正常作业离不开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想要让机械发挥出较高作业效率,那么操作人员的水平也必须较高,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也有专门的机械操作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大多都是从普通工人转岗而来,接触机械设备之前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更加没有安全生产意识。其次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都是户外项目,项目作业受天气影响突出,又由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缺乏基本的机械设备管理保养意识,所以出现大量机械直接放置在露天场所未能妥善保管,加之工程建设本来就较为繁重,进而管理者也无暇顾及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上述两点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在房屋建筑的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械操作不规范。施工企业的机械通常采用向机械所有单位租借而来,所有机械在租借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燃料费、维修费、租金及其他一系列费用都由承租施工单位自行负责,这一部分费用在整个项目的工程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许多企业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采取了减少租赁机械的数量,增加单位设备的实际工作量的办法以降低成本。由此让机械设备的负荷加重,容易因为设备的过度疲劳作业而对设备性能及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加速设备的磨损和老化速度,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2.2各种管理均存在缺失问题。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内容较多,每一项都与施工安全紧密相关。目前施工企业机械各项现场管理不善问题非常严重。首先是对于机械的技术档案的管路不善问题,技术档案包括了整个机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体系、机械施工的安全施工方案、机械操作人员的人员名单、各种特殊机械的操作技术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监察记录等等。对于这些资料档案的收集管理均需由现场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妥善保管和核查,但是现在许多企业资料管理人员对机械作业的各项环节业务生疏,无法从资料中发现疏漏和问题,这样就给机械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是对于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分工不明,虽然安全管理部门有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监督等等众多部门参与其中,但是在责任分工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在收费、检查、评判、证件签发、奖惩方面出现了多头管理现象,有好处的大家都争着上,有责任了大家都相互推诿,使得施工项目监管秩序相当混乱。
再次是在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方面的问题,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对于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管理者的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欠缺等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机械检查、技术工序上的检查管理疏漏频发,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最后是对于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未能做到妥善管理。房屋建筑施工是一项难度大、周期长、作业条件纷繁复杂的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也相当复杂,许多施工单位对机械作业环境没有妥善管理,经常让机械设备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环境中连续作业,作业结束之后也就地放置,期间就算遭遇刮风下雨的天气变幻也没有采取有效保护,从而让机械设备的老化损坏加剧,无法确保机械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3加强房屋建筑施工中机械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3.1加强机械设备入场前管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要从机械入场前的管理着手。在机械设备采购申领的环节,要加强采购及申领的计划性与合理性。要确定机械设备的数量、质量、型号,要确定机械入场的时间、作业地点、存放地点、安装工序、调试程序以及专门负责人及验收人员的责任落实,要严格所有环节的数据记录、机械设备的交接手续等。在机械验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检查机械设备的说明说、合格证及相关附件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必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场,从源头上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3.2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及规范
3.2.1落实管理机构建立。机械设备管理不是零星管理工作,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加以支持,机械设备管理结构中必须划分出不同的责任部门,如负责采购、维修及保养、闲置保管的设备管理部门和负责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培训、具体工作安排、工作期间安全考核的人员管理部门等,只有让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没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才能彻底摆脱无人管理的现象,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3.2.2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就是对机械在入场之后、工作期间的各项管理。要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进行定期盘点与清算,保证数量、质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在机械作业过程中,要加强机械运转情况记录、保养记录、历史维修记录以及改造升级记录等各项数据的严格记录。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要由专门的机械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落实专人责任制。并且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数据收集整理和保管手段,提高数据的收集管理及处理能力,加强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2.3加强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力。在机械使用过程中必须落实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如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人员定位制度,确定机械使用人员具体名单、投入作业的机械编号、作业环节以及作业具体内容。在人员和机械交接班过程中也要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各项手续记录。而且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及特点制定保养维修周期表,力求使机械设备随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机械设备需要保养和维修的时候也要做好严格登记,要加强故障原因的总结分析工作,寻找机械维护保养的最佳时机和方法。加强机械作业的考核制度落实,建立积极有效的人员奖惩制度,对于违规违章操作行为严肃处理,全方位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提高人员责任心与执行力。
3.2.4制定科学有效的机械设备报废机制。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老化、坏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周期长、任务重,机械设备的报废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严格的机械设备报废制度就非常必要了。在报废制度的内容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工作效率明显低下、燃料消耗明显过高、没有继续使用和升级空间的机械划入报废行业。要合理考量机械维修费用及重新购置机械之间的成本关系,例如与其花费大量资金维修性能差、型号旧的老设备,不如花费差不多的价格购置新一代的机械设备。而且在机械设备报废淘汰制度中,必须将国家明文禁止的机型划入淘汰行列,杜绝因违法国家规定而造成的机械设备使用安全问题。
结束语
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复杂的问题。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除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外,还需要得到主管人员的注意。参与项目的各方必须明确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防止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有效地施工设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权.房屋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分析[J].四川建材,2014,03:306-307.
[2]林旭.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6,10:187-188.
论文作者:路卫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6
标签:机械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作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