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差别,从外部的形式造型,进而到内在的风格哲学宗教思想,究其根本,是文化差别的体现。中国古代思想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哲学,提倡一元论,而西方不同,其求真求实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推崇的是二元论,强调人才是宇宙的主宰。中国建筑多讲究阴阳风水,其精髓凝炼于宫殿、园林等建筑中,而西方则更多的追求人的力量至高无上,多体现于教堂建筑中。此篇论文主要从中国的唯心思想及西方的唯物思想两方面去表述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不同点。
关键词:物与心;自然;建筑;实践观念
一、中西方对于建筑场所认识的差异比较
中国人以和谐为整体核心,西方人注重整体的差别。中国哲学强调对象的统一与对立,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和分离。中西建筑哲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的关系、空间与物质的关系上。西方古典建筑强调物质和变化,而空间的演变则变得越来越单调。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虚无与现实并重,物质空间十分很丰富,特别是民居及其园林宫殿。
1.1 中国对于建筑的认识
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体现在建筑中,这与西方的物质观完全不同。最重要的功能是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及他们的灵活性,充分适应人们的生活变化,和人们的集成。此外庭院、花园和走廊,以及风水的选择和布局,都体现了人、建筑空间和自然的和谐。例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的适用性,住宅、学院、酒店等多种类型的并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1.2 西方对于建筑的认识
西方古典建筑注重几何构图、强调建筑的宏伟美。例如,在伦敦的皇家格林威治医院是宏伟和豪华的,但近一半的病房作为移动空间的走廊,而庭院和检阅场一般硕大,前院摆放着巨大的锚,仿佛海军博物馆一样的陈设。又像欧洲教会礼堂一样的高,这远远不是人类的尺度标准。同样,在中世纪,有许多狭长的商店,协会和市场的房子却没有庭院。山墙的面积很小,而在内部空间的使用很不方便,但山墙在雕刻和绘画上却异常丰富。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其空灵瑰美吸引人,那么满含结构序列和几何构
造美的西方建筑空间则是另一种诱人的灵秀,同时,它也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空间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便是广场,与建筑主体紧密相连,又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是西方百年历史文化下的智慧结晶。以广场作为城市的空间标志是每个西方城市的特点,广场由几个近邻建筑围合而成,是市民的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起到人群的聚合分散作用,同时也为城市的综合实力的展现提供了一个万全的场地。因此,广场作为西方城市的标志性事物的存在,是西方人心灵舒畅、宣泄放松的场所。
二、中西方对于自然的态度比较
东西方对待自然有不同的态度,中国的叫做有机自然主义,西方的属
于机械自然主义。从建筑整体意识出发,自然而充满活力的活动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可行的整体,可以与它们交心,强调万物皆有灵,这就是所谓的身体哲学,同时,也被称为生命的哲学,宇宙被认为是生命有机体的转换和继承。因此传承是中国人骨血中的一部分,不需要额外的神灵就可感触到作为生命体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机械自然主义是把机械工具的定义赋予到自然身上,这与西方的神学相辅相成。生命的定义不是来自于机械自然主义,自然只是生命过程中的机械工具。
中国哲学传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中崇尚自然的观念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谦和淡然的美学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归于人性的尺度,但和独爱自然的思想同样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古代的景观设计中,自然思维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人酷爱山川河流,自然把寄情山水与涤荡心胸相结合,将景观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创造自然景观的兴趣。因为选取更好的观赏景物的视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妙之处,而非极尽奇淫技巧。同时,将自然引入到住宅生活中无非是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独特宠爱,以效仿山水为基准的中国园林则应运而生,将建筑与大自然中的山石草木相结合,春、夏、秋、冬五彩缤纷的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结合的绝佳效果。曲折的幽径,湖边的垂柳,中心的小亭,用石块堆砌的山川溪流和富有多变的结合方式是营造山水的绝佳技法。
三、中西方对于实践观念的差异对比
中西方同样有理性主义。理性就是一种对于整体事物的自省,是一种重新自我把控的自查。理性是纯属天然生成的,只不过目标和力度不同。中国普遍实行的是理性实践精神,基于对整体的把控、思索,理性趋向于具体实际化,而西方则趋于抽象。从各种历史资料中可看出,中国人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是修身养性的关键所在。中国强调社会意识,重视人格在社会生活中的提升,努力适应社会意识。西方的理性主义是追逐名利的,这也是西方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追求个人目标,最终实现全社会的目标。
不一样的态度在建筑中有着不一样的体现。西方传统建筑大多是教堂,如希腊寺庙、清真寺和哥特教堂。中国的建筑主要是一座座庄严的宫殿,如北京故宫。二者相比较,后者不是单独的,没有摆脱世俗生活,与世间生活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理性精神也体现在建筑的严格对称结构上,以显示严肃性和方正性。因此,就个别建筑而言,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相比,它们相对相对低矮平淡。但在整个建筑群中,它蜿蜒交错,气势强劲。它不是单一建筑的体型,而是由整体结构的复杂布局、约束和协调取胜。然而,多个基本的模数化单元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其布局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保持着严格的对称性。正因为他的中轴对称,才能在历史长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尽显自己独到的特色。而且,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以对称为主,可见在经济实用方面,对称性也禁住了历史对他的考验。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尽显简洁、多用、和谐自然的观念,如世界闻名的中国木构架屋顶的形状及其线条装饰,屋面灵动飞扬,向上翘起的屋檐,使得本身沉重的建筑构架呈现出一种向上的运动趋势,再加之建筑自身的庄重的立面及台基,整个建筑顿时散发出稳定安全,毫无轻浮感的意境,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舒适多用而又不失个性的韵律感。而西方传统建筑讲求上帝的权威,多在高山峻岭之间建筑城堡教堂,远离人的尺寸,以震慑人的心灵,并且多用其富丽堂皇的雕饰绘画,以求尽显其建筑的神圣不可欺。
四、结语
中西方建筑文化蕴含了古今千年的历史的人文精神、景观哲学以及最杰出的理想追求。在这样的一个巨大文化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方建筑文化追求诗韵意境,追寻那种心灵上的至尚情操,展现出亲近自然,和谐自然的理想概念追求;而西方建筑文化则专注于人文精神和理性观念,清楚明了,结构简洁清晰。
建筑文化在历史长河浸润多年,我们无法忘却历史文化中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建筑师就应该结合当今时代的各种先进文化潮流,自觉的吸收古建筑文化的精髓,综合全面的促进建筑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蔚 中西传统建筑文化比较[M].1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5
论文作者:刘泽1,于茂伟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建筑论文; 中国论文; 中西方论文; 自然论文; 空间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