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桥梁检测是道桥施工控制,结构性能研究,施工质量评定,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无损检测方法则可以在保障道桥结构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对其所处状态实施检测。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和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彻底打破学科体系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真正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将多要素综合,重点浅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结合道桥专业特点建设无损检测实训基地及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必要性。
关键词:道桥专业,无损检测实训基地,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
一、引言
1、国家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十三五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作。将“产教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工程之一。
2、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1号)文件,预计至2020年,全国高速公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将投资约4.7万亿元用于国道和高速公路建设,此项投资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间接提供150万个就业机会。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指出“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国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无损检测实训基地暨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道桥专业检测教学要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道桥专业学生进行检测教学,针对教学实践项目,开展相应的教学,提高道桥专业教师在工程质量检测方面的教学能力。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材和更新教学内容等。邀请企业参与实训教学、人员培训和实验科研,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
2.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
在交通行业及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展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同时,可进行高校及行业技术交流会议,扩大学校影响力。
3.带动道桥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不仅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以实体教学基地为基础,对当下交通土建工程重要结构检测技术进行拓展研究,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开展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方与原理研究,同时,申请相关科技部门科研项目,提高系部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的科研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培养优质人才,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
无损检测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链接交通行业及工程无损检测行业,加强企业、学校互派人员,实现教室、现场无缝对接,为合作单位、行业企业培养及输送高质量的岗位技能人才
5.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
以道桥专业典型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焦点,服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依托基地,建立分层次、分类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扶持体系,每年开出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立项支持。
6.开展技能竞赛
在交通高职类院校,开展交通土建工程检测技术技能竞赛,按照校内竞赛、东北地区竞赛、国家级竞赛层层递进。
三、平台建设实际案例——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桥智慧工厂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领军的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已近10年,在我院的项目化教改中成绩突出。近两年,在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程为载体、以模块化课程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专业也于2018年获得国家专业示范点与省高水平建设专业两个荣誉。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建设了以“以产学研一体,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道桥人才培养体系。道桥智慧工厂共分路基路面现场实训、桥涵现场实训、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实训、桩基现场检测实训、沥青混凝土仿真拌和实训和高速公路教学沙盘实训等功能区。无损检测技术体系日趋成熟,依托我校的办学规模、教学资源、专业能力、实训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为我校学生及全省的交通行业相关人员,打造一个学习、培训、科研开发、技能比赛、技术交流及服务地方和行业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生产性道桥专业无损检测实训基地暨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将助力我校培养一线高素质、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彰显我校交通特色,强化道桥专业集群建设,将全面提升我们校核心竞争力,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四、结束语
道桥专业无损检测实训基地暨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及区域带动示范作用,通过实训平台,推进行业管理及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平台及平台的维护管理,通过平台建设及运营,实现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践,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这种低碳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教促产,以产带教,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该平台的运营及管理,使校企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带动交通建设企业与相关检测公司的技术合作,实现共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平台运营,推进“产教研”融合协调发展,弥补企业短板,助推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道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及质量管理[J]. 印志斌. 四川水泥. 2015(05)
[2]无损检测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 蔡文军.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5(03)
[3]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中的发展前景[J]. 陈先举,林咸钱.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5)
[4]论桥梁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 裴树军. 交通世界. 2016(Z2)
[5]道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试论[J]. 朱阳洋,邵华. 中国房地产业. 2015(09)
论文作者: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道桥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专业论文; 交通论文; 实训论文; 平台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